专栏名称: 中国医药信息网
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信息中心建设的医药行业信息服务网站,始建于1996年。专注于为医药监管部门、医药行业及会员单位提供信息咨询、调研以及企业宣传等服务。
51好读  ›  专栏  ›  中国医药信息网

新药创制:要“中国新”更要“全球新”

中国医药信息网  · 公众号  · 药品  · 2017-11-08 14:04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2017年注定是医药行业浓墨重彩的一年,在一系列药政改革的推动下,新药研发的机会一定比问题和风险更多。”在第二届中国医药创新与投资大会上,中国医药创新促进会执行会长宋瑞霖强调指出:“中国的药品市场必须懂得寻找蓝海,而创新药物研发就是蓝海。”

为了让记者更明白,宋瑞霖例举了一组数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从2001-2016年15年共审批433个,中国进口了其中133个,在这133个产品中又有59个分别被4700家中国药企仿制,可以看出仿制药竞争的红海之红。

“2015年上半年作为风水岭。”元禾原点创始人赵群很有感触:此前,中国医药投资可以说已经已经进入了寒冬,因为仿制药、生物类似物等Me-too、Me-better药物的投资呈现过饱和,而新靶点药物尚且无人问津。此后,随着政策法规对新药的倾斜、对消费者利益的倾斜,患者支付能力的增强,整个行业资源的改变,包括研发CRO等繁荣,新靶点药物和创新药物研发企业成了投资人的新宠儿。

近年来,外资企业一半以上品种,来自于并购和开发。这意味着,所有上市公司,都已经让开了一半机会,给创新药企业。可以预见,未来的5-10年,中国医药行业排名前十的公司,一定是现在还可能默默无闻的研发创新型企业。

针对近日两办发布的《关于深化审评审批制度改革鼓励药品医疗器械创新的意见》,方恩医药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张丹也指出:中国与人用药品注册技术要求国际协调会接轨以后——中美、中欧、中日将成为统一的市场。中国最大的优势:病人基数大、成本低;美国则是原研药强、审批速度快。把两者的优势结合起来,就能实现全球新药研发的最低成本和最好效率。

面对一系列新政,宋瑞霖则表示,“要从战略和战术两个层面促进医药创新,不能指望药物进口。”从战略层面来看,我国目前还有很多的临床用药需求尚未满足。纵观整个世界,每个国家的创新都和自身需求有紧密的联系,比如美国的肺癌发病率很高,所以研发了很多肺癌药物。但是美国的胃癌发生率很低,于是就鲜有研究。中国恰恰胃癌的发病率很高,却很少有创新药物。“所以,从战略层面讲,创新首先是满足本国的临床需求,不能指望他人。”

从战术层面分析:进口药的高价格是导致我们看病难、看病贵的原因之一。怎么破解?要发挥社会力量,勇于创新,通过创新来降低成本、满足临床用药需求。“我们必须要自己解决自己的问题,不能指望进口,这样才是真正的安全。”宋瑞霖如是说。

“即便看似与新药审批无关的医保政策,也在倒逼医药创新。”国家新药审评委员会专家朱迅也预测,在未来5-8年,中国至少有四分之一的药企会被淘汰,释放出4000亿元的市场空间。活下来的药企,要么是专利期过期后捡漏的,要么解决基本医疗保障的,要么是解决了临床需求创新药的。可以说,在政策利好的大环境下,做创新药今后将是一种发展趋势。而医药企业自身则需要考虑的问题就是,在国家给了多种创新优惠之后,一定要做“全球新”而非“中国新”享受全球最佳的市场政策、报销政策。

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曾益新也表示,我国医药产业原始创新能力仍然较弱,真正原始创新、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重磅炸弹”药物还不多,临床研究能力不足等仍然是制约我国医药创新的短板。为此,要进一步加强临床试验和临床研究能力建设,推动成果转移转化,并在各个配套环节加强对医药创新的支持,让群众尽快享受到科技创新成果。

来源:科技日报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