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滴滴能实现逆风翻盘吗?
上线日本
9月27日,滴滴日本宣布将在大阪上线出租车服务,滴滴用户可在日本直接叫车。滴滴与当地出租车公司合作,首批将加入1000台出租车。
其中,滴滴APP还新增了端内信息中日文字实时互译功能,方便使用中文的漫游用户与日本司机无障碍沟通交流,提高服务效率。此外,滴滴在日本设有中日双语客服为大中华地区漫游用户提供当地支持。
大阪是日本最活跃的工商业中心和国际航空枢纽,拥有超过883万居民,每年接待游客超过1100万人次,是迄今为止滴滴国际业务网络中最大的城市。
目前滴滴在大阪的服务范围包括大阪市域交通圈和关西机场所在的泉州交通圈。
上线大阪也标志着滴滴逐步开始为其大中华用户提供境外漫游服务,中国游客在日本无需重新注册就可直接使用最新版本的滴滴叫车。
除了大阪外,近期滴滴还将陆续进入京都、福冈、东京等日本主要城市。
自顺风车事件以来,滴滴在国内的风评受到负面影响,上线日本是其近期内唯一较好的新闻。
此次,滴滴在日本的上线恰逢十一黄金周,而日本是中国游客境外旅游首选目的地之一,仅是去年黄金周就有21.3万人次中国游客到访日本,滴滴在日本的上线正好能够满足游客需求。
契机与商机
此前,日本政府对待网约车的态度是绝对禁止的,在日本“白牌出租车”(无营业执照的私家车)载客属于违法活动,因此,即使是在全球各地开展的汽车共享服务的优步也无法在日本推行。
这次滴滴能够顺利进驻日本,不得不感谢日本协作方软银公司。软银创始人孙正义曾多次在公开场合宣称“禁止网约车,日本居然这么愚蠢。”从此次滴滴与软银合作进驻日本市场来看,孙正义此前的言论以及软银的发声,都是为了滴滴能够成功进入日本市场而做的铺垫。
在国内市场以快车、专车和顺风车为核心业务的滴滴,此次在日本市场仅仅只开展了出租车叫车服务。
虽然滴滴已经与大阪12家出租车公司近1000辆出租车建立了合作关系,但快车专车顺风车服务的缺失,让滴滴更像是一个出租车叫车平台,而非是一个服务齐全网约车平台,这也让滴滴在价格方面丧失了优势。
据了解,在日本大众出行都以公共交通为主,一方面是因为公共交通设施发达,另一方面则是在日本打车费用十分昂贵。
以东京为例,起步价1.05公里410日元,每行驶237米,价格为80日元。按照30公里路程计算,410+122×80=10170日元约620人民币,纵然是在生活水平较高的日本,打车也是一个高消费的行为。
在日本留学的蒸蒸介绍,“日本电车十分方便,我很少打车。如果需要打车的话,通常是使用电话进行约车,告诉调度员自己所在地址,调度员会查询他们公司在附近是否有车,以及需要等待的时间。”
此外,有支付宝的前车之鉴,滴滴想要开拓本地市场依然困难。
一方面,日本民众对于网约车的接受程度较低。
另一方面,日本车源或较难扩充,日本出租车司机都是有底薪而且不用每天给公司交份子钱,这些司机也犯不上跑滴滴来让人抽成。
没市场、没车源,滴滴的日本生意可能不太好做。
不过,随着赴日游客的增多,日本网约车市场依然蕴含着巨大的商机。如果能够出现一款价格实惠服务有保障的网约车平台,加之App能够实时反馈,相对于电话叫车更加便利,势必能吸引到用户,而这就是滴滴与软银在日本的契机与挑战。
冤家路窄
2017年Uber新CEO上任后,对日本市场日益重视。今年以来,两家企业在日本出租车产业展开争夺战。
目前,Uber在京都附近的小岛淡路试运营。同时,Uber的外卖服务UberEats已经在日本四座城市开展运营,其中包括东京和大阪。
滴滴在大阪上线也标志着在2016年收购Uber中国后,再一次在亚洲主要市场和Uber展开竞争。
近几年,滴滴海外投资了美国的Lyft,东南亚的 Grab,巴西的99,印度的ola等国外本土打车软件来试水国际市场。
在日本以外,滴滴此前还在澳大利亚和墨西哥等国家上线了。
由于国内受制于政策以及市场饱和等原因,无法持续扩张市场。导致滴滴无法讲述更多的故事,以提高自身估值。
所以,国际化是今年滴滴的核心战略之一,滴滴需要在全球这个大视野下寻找增长空间。
而Uber的实力依然不容小觑,七大洲中除了南极洲,几乎每块大陆上都有Uber的身影,在国际化路上滴滴和Uber冤家路窄。
根据此前公布的数据获知,2018年上半年滴滴亏损扩大至40.4亿元,而2017年全年亏损为25亿元,今年上半年的亏损甚至超出2017年不少。其中,
在国际化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