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不是分享了一篇Deepseek的使用体验吗?
关于Deepseek真是越深入了解,越忍不住颤抖。
其中有一个趋势,跟老母亲的钱袋子和孩子的时间分配息息相关,咱们一起来看一看。
坊间传言:"
双减两三年没做到的事,DeepSeek上来直接掀了教培业的桌子。"
更有甚者:DeepSeek会让教培行业在2025年全面清零!
与传统的“指令型AI”不同,DeepSeek的运算逻辑应用的是推理型大模型,只要给它一个明确的目标,它能自行摸索出匹配你的东西来。
有了它,还需要教培老师吗?
先来设想一下,咱们特别怀念教培老师的场景。
数学难题一道难题或者错题,孩子没思路,给他搜到了现成的答案,她看不懂、听不懂。
老母亲去讲,能不能讲明白先不说,亲子双方很容易带情绪,经常是问题没解决,先吵起来了。"
这时候特想找个老师求助一下,人家deepseek完全可以胜任:
情绪稳定,百问不烦。
根据你的反应,还能给出一步步的解题步骤。
看起来,Deepseek完全可以替代教培老师,那是不是就可以说,教培行业的饭碗真的要被砸了呢?
我觉得,并不会。
就像我文章留言的两个极端,有些人再说真的巨巨巨好用!
也有很多人在说的:
“你们说的天花乱坠,可那Deepseek对我家娃根本没用。
我家孩子必须要有一个‘真人’,坐在他旁边,盯着他,他才肯学。
他才不会去自己主动学!”
哪怕再好的工具,使用者不给力,一切就都是空谈。
Deepseek再强大,要想真的替代掉教培,有一个关键:
孩子要有
自主学习的意愿和能力
。
一方面,孩子得要想学,他乐于去使用工具。
另一方面,虽然deepseek很强大,但想得到优质答案,孩子首先要具备强大的提问能力。
就像我前几天说的:
如果你是人中翘楚,它真能助你活成人精。
如果你本胸无点墨,它也帮不了你一飞冲天。
如果孩子没有一定的
已有经验
,不清晰自己
想得到什么
,他是得不到自己想要的答案的。
其实,哪怕没有
deepseek的冲击,咱们老母亲
不管是想捂紧钱袋子,还是想帮孩子提高学习效率,还是想要孩子摆脱学习中的奶嘴和拐杖,总绕不开
【自主学习意愿和能力】
这个门槛。
那到底孩子的自主学习的意愿和能力从哪来呢?
孩子天生具有这种能力,他们会利用自己对事物「一致性」的感觉,发现并纠正自己的错误。
尝试-错误-发现后果-然后自我纠正-慢慢趋近于正确。
这种能力在六七岁的时候进入发展高峰期,孩子有锻炼这种高级功能的迫切需求,他们期望
自主试错-纠正-成长。
如果直到三年级了,大人还总是提醒他、纠正他,这就成了一种打扰,打乱了他自己的学习进程。
就像是我们看书阅读,偶尔有一两个不认识的字,其实不影响整体阅读。
如果总有人在你读的过程中,告诉你,这个念啥,那个念啥,不仅阅读体验不好,你也不一定记得住。
我们总给孩子纠错,他要么会依赖父母,要么会抵触父母,得不偿失。
当然,学习确实不同于其他,写错的字,放着不管、没人提醒的话,孩子可能会一直写错。
我们想培养孩子的自主能力,也不想放任孩子的错误不理,那就要尽可能地“把纠错的主导权”交给孩子。
孩子经常会犯一些把3看成8,把+当成-的错误,我们直接指出来:“你又马虎了、有看错运算符号了”。
哪怕用再温柔的语气,孩子也觉得是批评指责,
很伤自尊
,然后就恼羞成怒了。
倒不如,给他个机会,让他自己去发现,然后悄悄改正,保住自己的“面子”。
尤其是口算题卡,CC每次自己找出错误,然后火速改掉,就会屁颠屁颠的找我显摆:“你看看是不是都对了。”
然后,就是我的彩虹屁时间了,每天写作业氛围立马就不一样了。
“第一单元学完了,新知识掌握的怎么样?”
这个问题没有一个绝对的标准。
家长说“不好”,很容易激起孩子的逆反情绪:“你凭什么说不好,我就觉得很好!”
“远香近臭”的道理,大家都很清楚。
同样的话,别人说的,孩子就爱听,妈妈说的,他就要打个问号。
孩子也更希望父母爱他,宠他,而不要变成一个说教者。
咱们何必较劲?!
新学的知识掌握情况到底是怎样的?我们完全可以交给第三方来裁定。
一个简单测试,大数据就能把孩子的掌握情况统计出来,然后给出一套查漏补缺的方案。
就像是这学期末,我跟数学老师沟通,寒假有什么建议补充的,老师的回复:
C爸提议要么买点卷子寒假练?但CC一听就黑了脸,觉得没必要,自己掌握挺好。
到了五年级,青春期的娃,你是没有办法逼她干任何她不想干的事儿的。
后来,我说“行,那你没事了,拿学练机里的专项题型自己测测吧,正确率高就不用练了。”
生怕你不懂、气馁、放弃,立马有
学而思S级名师
出来给你视频讲解:
你别说,经过名师点拨的娃,就跟打通了任督二脉一样!
抓住我讲起来滔滔不绝。
因为没有比费曼学习法
(通过给别人讲懂,来检验和加深自己对知识的理解)
更高效的学习方法了。
孩子自然而然、又顺理成章的,就完成了薄弱项巩固。
很多人辅导娃作业,都是剃头挑子一头热,上赶着给娃安排教辅、妈妈牌作业,孩子一看——又是题海战术!
精准学最大的意义就在于,让孩子自己明确薄弱的地方,同时准备好光明的学习路径。
让娃默默学好,转身惊艳所有人的事儿,哪个孩子不愿意干呢?
“听懂了吗?懂就懂,不懂就说不懂!别不说话!”
“说了这么多遍,怎么还错,怎么就不长脑子呢?”
听过一个说法,越是高学历的家长越教不好自家娃。
为啥?孩子听不懂咱们的“大人话”。
越是高学历的家长,越是习惯性地拿起自己的认知高度,与孩子磨合起来越是痛苦。
看看C爸焦头烂额辅导作业belike:
我劝他,咱就别没苦硬吃了。。。
不会的题目,老父亲、老母亲别老想着上场给孩子掰开了揉碎了讲明白。
你想解释,人家还真不见得想听呢……
这种时候,必须要偷懒,让孩子自己去找途径、想方法解决。
搜索资料可以Deepseek,组词造句可以查字典,数学难题可以找学习机,自己去看名师解析,然后把正确答案搞明白了。
▼错题本
开学CC有开学小测,可她不想回头看上学期的学习资料,就在学练机上找了几套往年的期末卷。
有错题及时解决掉,然后跟进几道举一反三的题目,这样的复习就很精准,有新鲜感,并且一丢丢的精力投入,就有满满的正向反馈,孩子很乐意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