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半月谈
“中华第一刊”《半月谈》的官微,每天帮你分析时政大事,品读社会人生。您的时事政策顾问,学习生活益友。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半月谈  ·  什么?今天是我们每个人的生日? ·  20 小时前  
半月谈  ·  共享婚纱,把幸福传递下去 ·  23 小时前  
学习大国  ·  【夜读】新春里读什么?人民日报整版荐书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半月谈

【品读】小学同学忽然建了一个群

半月谈  · 公众号  · 政治  · 2017-04-01 20:41

正文

点 击 “ 半 月 谈 ” 即 可 订 阅!

品味四季,读懂人生


  手机铃声响了一下,这是微信收到新信息的声音。


  紧接着是第二下、第三下,第四五六七八下。我被拉进一个新建的群,群聊的名字叫“小学同学”。


  至今还和我保持联系的小学同学也就两三个,而所谓的联系,只不过是互相加了好友。他们静静地躺在我的联系人名单里,从来也没有聊过什么。


  有什么可聊的呢?小学毕业20多年了,自从走出那个校门,大家就再也没有见过面。如今就算在马路上迎面撞到,恐怕彼此一下子也认不出来了吧。


16个人的小学同学群不断有新信息传来,喝口水的工夫,就错过几十条。


  “我记得S特别爱翻白眼。”


  “才不是呢,我就是眼睛小。有一次中午被班主任老师说我翻白眼这事,觉得好委屈。”


  “我后来见过W,当年红遍全年级的帅哥,现在变成了小墩子。”


  “M就是个假小子,她敢把毛毛虫放在嘴里。那会儿还没有女汉子这个词。”


  “是啊,她还会爬树呢,小时候我们男生爬杆都是她教的。”


  “L梳着个大辫子,毕业之前给剪了,因为她妈妈懒得给她洗头发。”


  “对对对,她还特别爱流鼻血。”


  往事一幕幕,就这样被一条条信息拉到眼前。说实话好多事我都没什么印象了,甚至有一些名字听上去也格外陌生。我只记得当时班上有个女孩儿跑步特别快,一年级的时候短跑就赢了教体育的女老师;还有个男生,扔沙包扔得特别远,第一次投掷考试,他把沙包扔出了学校围墙,从此一路免考。


  紧接着,有人说前些年见过那个男生,“毕业之后一直在各种酒吧当夜场经理,成天喝得醉醺醺的,戴个大金链子”。


  一对一交流时的很多尴尬,会在群聊中被轻松化解。


  忽然,手机显示有人退群,是一个叫孙贺的人。


  孙贺是谁?不记得班里有这么个人啊?谁把他拉进来的?——一连串问题呼啦啦地涌了出来。


  很快,有人把当年的毕业照发到了群里,这又造成一次小规模轰动。大家对着照片上的面孔逐一辨认,回忆着每个人的名字,以及当年的故事。


  比如,有一个爱脸红的姑娘写字总是浅浅的,显得特别干净,因为当年只有她有一支0.3的自动铅笔,而我们都是0.7的,写出来的字又黑又粗。


  比如,有一次歌咏比赛,女同学要求化妆,一个小美女涂了个大白脸就来了,骄傲地告诉大家“这叫粉底”。


  比如,一个瘦瘦的小男生打乒乓球是削球打法,每个跟他对阵的人都特别不适应。


  比如,一个写字很好看的女生专门负责模仿家长签名,谁考试成绩不好的时候都会找她帮忙,签下“家长阅”3个字。她的死党L有个凶巴巴的爹,因此她就常年负责模仿L爸爸的笔迹签名,而且“东风”两个字要写成繁体。


  ……


  高质量高密度地聊了几个晚上之后,终于有人提起了聚会。


  好啊。太好了。带上我。一定参加。


  一连串类似的回复之后,这件事便没了下文。其实谁都清楚,有些人只能在群里相聚,真要是哪天围坐在一张饭桌前,或许什么也说不出来。


END


  《品读》(月刊)是全国十佳文摘期刊,刊物从人物视角出发,保持渊博灵动的风格,着力表现当代人相通情感和时代的人文趋向,传播最具价值的时代信息,营造可读、可品、可藏的“人文精神家园”,品味四季,读懂人生。


来源《品读》

作者:杜藤

摘自《中国青年报》

主编:孙爱东

编辑/主播:魏春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