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科室运营分析,对医院的发展方式转变和运营效益提升具有持续的支持作用,有助于临床科室学科发展和运营结构改善.临床专科运营助理的工作方向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普及与推广运营效益理念
随着助理工作渐进展开,让所有的参与者原先对运营数据模糊忽视转变为主动监测关心,
把运营效益数据视作为自己利益的一部分
,适应接受这变革趋势的观念转变.
(二)资源评估与配置
运营数据的采集运用,需要对科室现有各类资源进行合理性评价,提出评估意见,
优化配置并使之效益的最优化.
在保障医疗安全的前提下,
年度对新增资源进行评估.
一是评估科室现有人力配备
,从人员现状(含进修、读博等)、业务量负荷等方面综合评定科室人员增补需求,合理规划科室人力成本.
如以时间研究法为基础进行人力资源评估,通过计算工作负荷评估所需人力,手术室麻醉医师人数=Σ每个手术室年工作时长/每个麻醉医师年有效工作时间×休假系数.
二是每季度根据设备原值、收费代码、使用时长、成本计算设备动用率及效益,分析动用率低和效益差设备的原因,寻找对策.
年度新增通用性设备不局限于单一科室,实行统筹调配,达到跨科室共享,使医院的设备利用效益最大化.
以神经阻滞型超声为例,设备购买金额为60万,根据前2年工作量趋势预测年工作量为4044例,按照收费标准每例200元计算年收入为80.88万元,并分析设备投资效益,设备按6年折旧,预计1.25年收回成本.
(三)流程优化
运营助理通过对运营数据监测分析发现流程中存在问题并予以改善.
如专科运营助理通过跟踪外科手术接台流程,发现接台时间超过30min的手术较多,需要对流程进行优化.
通过绘制流程图,制定查检表,
运用鱼骨图分析主要原因是:
复苏室场地受限、无术前准备间、无绩效激励机制、缺乏流程时间节点管控及缺乏信息化管控平台.
针对主要原因采取改善措施:
改建术前准备间及复苏室,提高手术室利用率并增加手术室资源;合理拉开绩效分配档次,麻醉医师和手术室护士绩效二次分配50%按年资分配,50%按工作量及工作质量分配;加强流程关键节点的管控以提高术前准备效率,发布《手术流程相关管理规定》各类人员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各自工作内容,并给予绩效考核;建立手术接台时间信息化管控平台,通过系统可以术前查看患者相关信息,术后手术室护士根据实际情况在系统录入首台延迟、术前准备完善及不完善等,系统对违规主刀医师(反馈为不完善或者首台延迟)停首台资格1周.
△ 浙大邵逸夫
(四)运营成本分析与控制
真实反映科室成本结构与效益动态变动情况
,实现有效控制可控成本开支、避免成本浪费的目的.
为建立动态化、精细化的成本控制机制奠定基础.
分析内容包括医疗收入结构及效率、人/床均医疗收入、科室直接成本构成以及科室成本补偿情况等.其中:在医疗收入结构及效率分析中,对专科医疗服务、检查检验、卫生材料、药品等各类收入占比以及每床日收入、病床使用率等指标进行分析;在人/床均医疗收入分析中,比较剔除药品、耗材后的专科人/床均医疗服务收入,反映人/床均收益效率;在科室直接成本结构分析中,对科室人员经费、卫生材料费、药品费用、固定资产折旧等支出情况进行分析,明确专科主要的直接成本构成;在科室成本补偿分析中,综合医疗总收入、直接成本、间接成本等内容,计算科室成本补偿情况.
(五)专科病种分析
①专科病种结构分析
首先,根据病种治疗费,
提取专科收治的主流病种
,统计病种合计治疗费、日均治疗费、治疗费占比等医疗收入指标,手术患者占比、四级手术占比、平均住院日等医疗质量指标以及病种CMI值、费用、药品、耗材消耗指数等DRG评价指标.
其次,
分析专科病种治疗费分布与医疗质量情况
,探查其中具有较高治疗费占比或日均治疗费的高收益病种,以及手术、四级手术占比、CMI值较高的疑难病种,同时通过与全省均值进行比较,判断专科在治疗同类疾病过程中的总费用及药耗消耗情况.
最后,
运用波士顿矩阵分析法,将病种医疗指标与费用指标相结合,将病种划分象限,
确定在科室医疗服务收入(病种合计治疗费、日均治疗费或治疗费占比)与技术难度评价(手术患者占比、四级手术占比或CMI值)指标方面表现较好的优势病种,为下一步的病种结构调整明确方向.
②病种结构调整预测模型
为直观反映病种结构调整对专科运营情况的影响,构建病种结构调整预测模型.
首先,
确定结局变量,用于反映专科运营管理情况
,包括医疗服务收入、专科成本合计、治疗费占比、日均治疗费等费用指标,以及手术/四级手术占比、科室CMI值等医疗指标.
其次,
梳理影响以上结果指标的过程变量
,如科室出院人次、实际占用总床日数、药品、耗材成本,模拟提升专科优势病种出院人次占比,观察科室工作负荷、耗材成本、药品成本等预测变量的变动情况,从而反映病种结构调整对科室医疗收入、成本补偿、手术/四级手术占比、科室CMI值等运营指标的影响.
最后,
形成医院专科运营管理分析体系
,推动医疗资源合理化配置.
(六)科室运营支撑决策建议
从当月收支结构、成本管理、收支预算、项目预算、物价因素、资源配置、科室绩效管理、运营效率等工作入手,
运营助理为科室提供运营质量数据化分析报告.
协助临床科主任进行科室运营管理目标的制定与实现,包括做好预算编制、申报和执行管理,制定规范可行的管理流程,加强科室成本管控、病种成本分析,分析调价因素对运营效果的影响权重.
开展定期的临床专科运营绩效评估
,提出针对性改进建议,为科室的预算计划、发展规划等提供决策支撑,服务临床专科发展.
使运营管理成为科室管理中的组成部分,形成科室完整的工作机制.
让医院对科室、科室对医师的工作有客观的评价依据.保障科室间、医师间同一评价体系中的公平竞争,健全标准化、制度化的医院和科室管理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