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住范儿
住范儿,年轻人的旧房翻新专家,致力于通过旧房翻新装修服务为年轻人创造更有品质的居住环境。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白鲸出海  ·  点点又做了一款SLG?但这次感觉不太行 ·  12 小时前  
阿里开发者  ·  提示词工程的十大认知误区 ·  昨天  
河南新闻广播  ·  “你就是开个集装箱回去,也会被塞满!” ·  昨天  
51好读  ›  专栏  ›  住范儿

80后看不上的搓衣板,被00后当成宝

住范儿  · 公众号  ·  · 2024-08-15 18:00

正文



若非亲眼所见,我是万万不敢相信——


洗衣机已经如此普及的今天,居然有这么多年轻人,为了手洗衣服,在家定制了搓衣板


这个30年前妈妈们人手一件的时尚单品,不是早就被淘汰了吗?


上一次看见它的消息,还是出现在博物馆里。



图源:小红书



难道,装修界的复古回潮,都吹到洗衣方式上来了?





过气明星

还能翻红吗?



20年前,早期的商品房住宅中,搓衣板的使用场景,徘徊于卫生间客厅


卫生间有水池,空间局限性却很大,操作起来束手束脚,还得保持长时间站立。


客厅空间充裕,搬个小板凳就能坐着洗,却必须多用到一只盆,在水池接好水再端过来,洗完一轮,脏水倒掉再接干净水,如此反复,妈妈都被累弯了腰。





20年后,现在的搓衣板,以一种新的面貌,出现在年轻人的阳台上。


不再是单独的一块木板板、塑料板板,而是有了“后台”的石板板、陶瓷板板。



图源:小红书



它和阳台柜结合在一起,被打造成专门的洗衣区,同时具备更宽敞的操作平台和便利的活水源。


结合石板板、大平台、活水源这些关键词,其实我脑海中还原出来的画面是这样的↓





有种30年河东30年河西、风水轮流转的感觉,妈妈的搓衣板被我们扔了,又捡回了奶奶的搓衣板。


所以,到底是什么人在用它?真的不是鸡肋吗?


用过它的朋友,直呼:



图源:小红书



最大的好处,就是解决了以往卫生间洗衣的两大痛点。


抹布、鞋子、书包、地毯什么,虽说卫生间也能洗,但是水池太小,蹲地上洗腰会酸。


又因为就在阳台上,即洗即晾晒,一气呵成。



图源:小红书



尤其是有娃家庭,小朋友容易沾上顽固污渍,衣服又不耐造,经常要洗一遍再扔洗衣机,洗手间洗好搬过去太麻烦。


有了洗手台搓衣板,娃儿到处跪到处爬的校服、日常衣物,尤其牛仔裤、鞋子,刷起来简直不要太爽。



图源:小红书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并非所有的阳台柜搓衣板都好用


甲之蜜糖乙之砒霜,装过它的朋友,喜欢的都特别喜欢,讨厌的都特别讨厌。


阳台柜搓衣板想要用得舒适,尺寸、高度很讲究,而阳台柜又是近些年才兴起的做法,很多都设计得并不合理


首先,一般的家用水池,就是洗手池,是方便人洗手、洗漱的。


而阳台柜水池,承担洗衣、搓衣的功能,需承受一个向下搓洗的力度,理论上台面应比一般洗手池更低,且应根据使用者身高而定



图源:小红书



其次,搓衣板的位置一定要与你的惯用手相反


就是说你是右撇子,搓衣板就放左边,左手压住衣服,右手要刷要搓都更方便。


最后,如果家里的阳台柜宽度小于1050mm,就别装这种一左一右的水池搓衣板了。


内置式的和可移动的搓衣板,更适合小阳台。



图源:小红书





一代神器

沦为“刑具”



搓衣板这东西,说实在的,确实是有些情怀在的


对于很多80、90后而言,搓衣板甚至比锅碗瓢盆,能让人更具体地,回忆起母亲年轻时的形态面貌。


人类最早使用搓衣板的记录,可能在公元前4000年,古埃及的壁画中,就有了搓衣、捣衣的场景。





我国古代许多有名的诗人,也偏爱捕捉这生活化的一幕。


譬如最懂情怀的李白,在描写留守妇人思念远征夫君、抒发希望世界和平愿景的名作《秋歌》中,就留下了耳熟能详的一句:“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九年级上册的全文背诵,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中,也用了“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的句子,描绘了一个妇人对远游丈夫的思念和惆怅。





并非女人洗衣服就是在思念丈夫,而是搓衣板、捣衣砧这些老物件,自男耕女织时代开始,就在多数人的印象里,与家庭妇女的形象紧密联系在一起


前不久的热播剧、70后女作家李娟的作品《我的阿勒泰》中,就用一块搓衣板,隐喻了一位家庭妇女的处境。


就是剧中男主巴太的嫂子,一出场便心心念念想要一块搓衣板,帮助自己更轻松的搓洗全家人的衣物。


搓衣板于她,不只是个趁手工具,更是家人的理解和关心,只可惜到结局都未能如愿。



图源:《我的阿勒泰》剧照



长久以来,对于家庭妇女而言,搓衣板便既是工具,又是刑具。


既代表了家务智慧的结晶,又象征了一种处于家庭关系中,无法摆脱也无法割舍的,从身体到精神上的桎梏。


不过,那时候的人们,多数意识不到,也并不在意。


近20年随着洗衣机的普及,搓衣板逐渐淡出大众视野,甚至一度沦为调侃中惩罚丈夫的刑具。



图源:小红书



身为90后的我,从生活自立以后,就享受到了科技进步的福利,搓衣板同其他老物件一样,化作了脑海中拼凑往昔的碎片。


如今它的卷土重来,早已摒弃了旧时代的沉重感,正在被新时代的年轻人赋予新意,让生活锦上添花。


然而,阳台柜搓衣板本身存在的最大争议就是:现在还有人手洗衣服吗?


有的,还不少。





手洗 vs 机洗

不是二元对立



有时候听到妈妈们说:“洗衣机洗不干净衣服。”


非要手洗的她们,在我们看来,就是没苦硬吃、让人难以忍受的老顽固。


然而,她们眼中的干净和我们眼中的干净,或许只是不在一个考量维度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