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毒眸
看透娱乐,死磕真相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并购优塾产业链地图  ·  消费价值地图,美护产业链跟踪:上美股份、珀莱 ... ·  15 小时前  
心禅道  ·  投资#790 ... ·  昨天  
心禅道  ·  投资#790 ... ·  昨天  
六里投资报  ·  景林、但斌300亿持仓披露:东方港湾All ... ·  昨天  
六里投资报  ·  景林、但斌300亿持仓披露:东方港湾All ... ·  昨天  
嗅嗅挖金  ·  菜哭了 ·  昨天  
嗅嗅挖金  ·  菜哭了 ·  昨天  
51好读  ›  专栏  ›  毒眸

古偶当然“没完”

毒眸  · 公众号  ·  · 2024-11-09 23:42

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介绍了古偶剧《永夜星河》的火热现象,并探讨了古偶剧在当下剧集行业中的核心价值和发展趋势。文章指出古偶剧在不断推陈出新,追求艺术性,同时拥有不可替代的价值。平台、创作者和观众都在经历一个‘新古偶时代’,需要全面提升品质,以新的眼光看待古偶剧。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永夜星河》火了,展现了古偶剧的新变化

《永夜星河》作为一部古偶剧,通过创新的故事设定和呈现方式,获得了广大观众的关注和喜爱。该剧的热播,展示了古偶剧的新变化,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套路和审美。

关键观点2: 古偶剧的核心价值在于情绪价值

古偶剧的核心价值在于给观众带来心理满足感,即情绪价值。除了类型化、标签化,古偶剧也需要追求艺术性和细节逻辑,以赢得观众的喜爱。

关键观点3: 古偶剧正在经历‘新古偶时代’

随着剧集行业的发展和观众需求的变化,古偶剧也在不断变化和发展。平台、创作者和观众都在经历一个‘新古偶时代’,需要全面提升品质,以新的眼光看待古偶剧。

关键观点4: 古偶剧在剧集行业中依然具有重要地位

古偶剧在剧集行业中依然具有重要地位,无论是从商业层面还是艺术性层面。同时,古偶剧在出海领域也表现出色,代表着中国剧集在全球市场的表现。


正文

都看到这了, 星标 一下再走。

而是正在迎来新起点

‍‍‍‍‍‍‍
‍‍
‍‍‍‍‍‍‍‍

文| 艾博

《永夜星河》正在以一种我们常见却又不常见的方式火出圈。

常见在于,从表面上看,它又是一部“大火的古偶”,当红95后小花领衔,短视频切片、社交媒体话题轰炸,新旧思维的碰撞产生的戏剧冲突,似乎都“好像在哪里见过”。

不常见在于,剥开这些话题,你就会发现,《永夜星河》的骨子非常的新,不论是近似游戏的任务设定,还是女主的思维模式,都是此前古偶不常见的东西。

同样重要的是,正在腾讯视频独播的《永夜星河》似乎不是当前市场唯一正在热播的古偶,好几部作品都在同时发力,呈现出了相当热闹的景象。有业内人士调侃,以往暑期档才能看到的景象,平移到了这个初冬时节,而在今年夏天还在被念叨的“古偶终结论”,也在随着季节的降温而冷却。

天气冷了,古偶热了。我们当然不能简单地将夏天对古偶的看衰弃之如敝履——即便说法有偏差,它的由来也并非完全没有道理。而这种观点的另一面则是,“古偶”这一品类去往的方向,显然不是终结,而是在一次次更新迭代当中,证明价值、完成转身。


古偶变了

《永夜星河》确实火了。更难能可贵的是,它的火,不仅仅建立在原著IP之上,更是在剧集呈现的一端,表现出了“脱离固有套路”的真诚。

该剧开播第5天,豆瓣就开出了7.5分这一相当不错的分数,目前涨至7.6,开播第9天,腾讯视频站内热度值就突破了30000,舆情上,不论是古偶的基本盘受众,还是闻风而来的非古偶受众,都认识到了这是一个非常“不一样的古偶”。

《永夜星河》热度(图源:微博)

与此同时,市场上也出现了《珠帘玉幕》《大梦归离》这类同样有不低热度的古偶作品,让许多观众恍惚来到了暑期档,借着“95花热度”的讨论,以及“郭敬明式审美”的话题,古偶再次回到了国产剧的舆论中心。

不过话虽如此,“古偶”这个品类的说法,其实没那么严谨。

大体上,人们习惯性把非严肃题材的、偏向男女言情的古装题材作品统称为“古偶”,真要具体划分,其实囊括了古代言情、仙侠、奇幻等等多种品类。在刻板印象里,它往往有着比较忠诚且稳定的受众群体,但不会像现实主义题材那样彻底出圈,在艺术层面的评价往往不高……

但这种刻板印象,已然有着松动的迹象,不论是近些年屡屡出现的“高分古偶”,还是这次《永夜星河》街头巷尾的讨论,当一个品类在不断推陈出新,我们就应该用新的眼光去看待它,用“新的标准”去衡量它。

比如,《长相思》当中“一女多男”设定的创新,结合剧情的推动,打开了情感线更深层次的可能性;《柳舟记》打破了一些古偶当中浓烈而狗血的印象,用轻喜剧的手法、平淡但不失起承转合的经营故事占据一片天地……

眼光回到最近的《永夜星河》,它同样具备着很多“新”的要素,穿书的品类只是表面的现象,如果你观看了几集就可以发现,它的确跳出了“旧时代古偶”里常见的、落后的叙事,转向一种“在旧环境里完成现代年轻人叙事”的氛围。

(图源:微博)

这种手法在有穿越要素的小说剧集里相当常见,但真正能完成自圆其说的作品显然不多。从外部环境来看,这正是剧集行业能够发展到今天之后,行业与观众共同进化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的写照 ——人们不再用品类、类别去筛分,而是以完成度、用“好作品”为更高的标准。

换句话说,在全行业追求“好作品”的当下,古偶概莫能外,这是变化的核心。


核心价值

古偶在变,但显然不会变成其他品类。我们换一个思路,古偶的核心价值在哪里?如果你追问周围的人,当下流行的“情绪价值”四个字,或许会是一个比较常见的答案。

这个稍显被滥用的词汇,之前其实更多地用在营销学当中。与“功能价值”相对应,“情绪价值”更多地形容一件商品当中“给人带来心理满足感”的部分——无须回避的是,我们以往谈论古偶时,并不太多地去讨论一部古偶作品在艺术领域有多先进。

换句话说,类型化、标签化,看俊男靓女,看浓情蜜意,曾经是“古偶受众”的有限追求,但这并不能代表,古偶想要成功,就不需要追求艺术性。

《与凤行》剧照 (图源:微博)

事实上,这恰恰是古偶发展这么多年,曾经落入的一些弯路。古偶一度被很多局外观众视为流水线生产的剧集,具有一定的固定受众,但一个浅显的逻辑是,如果一个品类一直不变,哪怕是 “固定受众”,也会产生审美疲劳,它的受众也会被消耗。

外部的因素推动着古偶求变,可喜的是,一些前文所提及的变化,已经慢慢加入到了古偶当中,题材的拓宽也好,对世界观设定的重视也好,对细节逻辑的看重也好,其实都指向了一个道理——古偶同样是剧集行业的一部分,所有剧集都应当做好的事情,古偶绝对不能是例外。

《柳舟记》剧照(图源:微博)

在这个基础之上,我们可以再看古偶的一些核心价值。

比如,对平台而言,古偶依然是数据表现最亮眼的一部分,时常和平台方交流就可以发现,在商业层面,古偶的受众稳定程度、拉新与付费的效率都首屈一指,回报率高且稳定,是平台不可能放弃的品类。

根据云和数据2022-2024年S+剧集复盘,在2022年1月1日到2024年8月31日上新的云合评级S+剧集当中,前十的剧集里有六部古装,除了《庆余年第二季》之外,《长相思 第一季》《与凤行》等五部作品都属于观众比较公认的“古偶”范畴,足见影响力。

(图源:云合数据)

而对于创作者尤其是青年演员而言,古偶仍然是飞升渠道,承担着 “造星”重任。不论是近期热议的95花话题,还是以往85花大乱斗,古偶这个品类都向来是观众们争议的焦点,也是一些演员实现级别跃迁的关键,也是经纪公司们完全不愿放弃的领域。

“平台S级甚至A级以上的古偶,一定是最可遇而不可求的。”一名经纪从业人员告诉毒眸。一个在行业内津津乐道的例子是,《长相思》不仅仅给“大女主”杨紫带来了收益,在当时,“玱玹”张晚意、“涂山璟”邓为、“九头相柳”檀健次获得了50万乃至100万+的涨粉。

《长相思》(图源:豆瓣)

同样重要的,对观众而言,不论是追剧习惯,还是社交货币的属性,古偶同样具备着不可替代性。在对文娱热搜榜单的刷屏式占据的同时,其讨论的内容往往具备着现代性。

不论是《柳舟记》中对于情感关系的深度呈现,还是《锦绣安宁》当中对家庭关系的思辨,古偶题材表面上再“架空”,其本质都在反应年轻人的精神生活。


“新古偶时代”

显然,具备不可替代的价值,并不意味着就可以停滞不前。剧集行业的新常态意味着,没有一个品类可以故步自封,古偶自带如此大的流量,也先天面临“新时代的质疑”。

换一种角度,平台怎样看待古偶,其实非常可以反应“新古偶时代”的变化:出品了《永夜星河》的腾讯视频,在数年前一度有着“IP+流量”的刻板印象,其代表品类就是古偶。

但最近两三年,腾讯视频已然将这种刻板印象彻底扭转,先是《漫长的季节》和《三体》成为 2023年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