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文医生遇害四天,事情各方面很清楚,这个案件和「医患矛盾」没什么关系,这就是一起纯粹的凶杀案。甚至可以说,这是谋杀。包括凶手在内,这一群病人家属毫无道理闹了半个多月,最后凶手带上刀,近乎以「抹脖子」的方式杀人。
事情发生后,凶手家属也毫无愧疚的表示。不难想象,这家人平日是怎样的作风。杨文医生遭此劫难,实在悲剧至极。遇到这样极端残忍的凶手,换成其他任何人,都可能遭遇杀害。人渣就是定时炸弹,防不胜防,不在医院爆发,他也可能在别处宣泄邪恶的愤怒。
这是发生在医院的凶案,凶手只因个人有所不满,就开杀戒,血溅白衣。谁要试图理解凶手,对他抱有一分同情,基本可归为人渣。这是毫无疑问的。
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谈些什么?现在好像有一种倾向:拒绝谈论体制性问题。好像一谈体制问题,就是骂医生,同情医闹,进而被归为同情凶手——这里面其实有很多误解。
杨文医生遇害后,医界人士被一股哀伤悲愤的氛围所笼罩。这种事情已经不是第一次发生,至于其他砍医生,伤医生,打医生事件,一直偶有发生。杨文医生遇到疯子,但我们不能把所有案件都归结于此。当今医生处境危险,据说在一些医院,医生已不敢背对就诊室的门口——背后的矛盾和怨气,当然不能忽视。
医患双方是帮助和依赖的关系,有什么理由势成仇雠?其实很多「医患矛盾」根本和医生本人无关。比如说,患者对医院不满意。公立医院人多事杂,到处排队,各种等待,病人辗转其间,痛苦不堪。往往他们排半天队,医生5分钟看完,就安排一堆检查,难免给人怠慢随意,不负责任的感觉。
站在医生这边看,一天要看几十上百病人,如何做到对每个病人体贴用心?医院检查多、开药贵,当然和医生本人更无关系。医生业绩往往和所看病人无关,他们要写论文评职称,应付各种检查。医疗体制下的问题(医疗费用上涨,医保报销减少),都要医生一线承受压力。
在一家医院里,如果病人没有那么多,没有太多怨气,他们心情就会好一些;医生护士工作压力没那么大,能从工作中获得足够回报,没有背负太多委屈,他们的服务态度就会更好些。在这方面,公立医院的医生护士们最有感受。其实这个行业并非天生如此,完全有别的可能性。
前段时间我生病住院,选择一家新建的「社会资本非公立医院」住院治疗。一共住院十多天,整体感受很好——这家医院环境和整体服务水平,在北京大型综合性医院里,应属前列。这家医院的医生是从其他医院聘请,很多是定期来诊,他们的治疗水平如何呢?疑难杂症我不好说,至少对大多数疾病而言,都能很好地解决。
这家医院成立只有短短五年,到现在已达到当年接诊近百万人次、各类手术超过2万台的水平。这是一个巨大的数字。倘若没有新建这家医院,这么大量的病人无论分流到哪里,都会是任何一家医院的巨大压力。而这家医院能新建,离不开早些年「加快发展社会办医」政策在推动。
社会办医,就是增加医疗市场供给,使更多资金进入这行业,多办医院,聘请医生,医学生有更好的去处。这些就是体制性的解决办法。除了增加医疗服务,还有价格问题,保险问题,都需要我们去思考和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