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不谈下跌的城市
群里的人应该有点困惑,为什么我们只研究有潜力的城市,很少谈极有可能要下跌的城市或者有可能有风险的城市,答案是:谈这些城市容易引起持有该城市房产的人不愉快,而这些人更不会支付任何费用来寻找下跌的理由并且支付费用给研究者。
那么,怎么办呢? 其实很简单啊,你就看看大家研究
上涨的是那些指标,然后反过来看指标
,就知道答案了。人家在谈人口流入,你就看看谁在人口流出,人家在谈什么财政经济成长高于全国均值,你就看看是否低于均值,然后自己默默的调整自己的投资策略就可以了。
不过我倒是想到一个好办法,我可以分析台湾下跌的地方,就不会有事了。
这里是全台湾过去五年来,被统计到下跌最多的楼盘,我们来看看有那些,位于那里,什么原因。
观察描述:
-
下跌最惨的全部在台北市,淡水区虽然是新北市,不过多数人心里概念算是半个台北市。可见人口过度老化与人口总数微跌,就可以让台北市房价受到极大影响。
-
淡水区是一个类似死角的地方(在上图北投的左上边),经由淡水河的分割,淡水区外延出去没有多少产业和人口,一旦桃园方向开始发展,这里的优势尽失,加上如果原来有高价盘,回跌的更厉害,乃至于夺下下跌冠军。
-
另一个淡水四季水漾,跌到每平米大约折合人民币1.3万(对应房产税平衡后约等于人民币1.7万),也就是
号称都市圈的20公里位置,价格降低到南部中型城市的平均价格了
,当一个城市发展方向不对,你又没有什么特别的景观或者有任何一点缺点,房价立即打回原形。(放在对应大陆大城市距离可以适当加大)
-
其他几个下跌的地方基本都是之前的豪宅,由于价格冲出当地周围行情太多,等到政府课税方案出来,就回跌了。
这里要重点说这个淡水水立方,价格从高点64万台币跌到27万台币的惨状。
这里是属于超高豪宅,一层一户,每户面积1650平米,相当于正常住宅的15倍左右。
这个大楼的历史最高价曾经卖出64万,现在只剩下27万,而且新北市没有推出豪宅税。
网络搜索 “郭台铭 淡水水立方”,出现了两个买家传闻,一个是大名鼎鼎的郭台铭,另一个版本是一个做家具的彰化人。
此建案距离台北市核心区中心点大约17公里,折算人民币等于
三年时间左右从4.2万跌到1.8万(对应房产税制度相当于从5.5万降到2.4万),此番跌幅,几乎与燕郊的命运相同
。但是燕郊没有淡水的江口海景,并且受到限购影响。你有空可以帮忙郭台铭算一下他可能赔了多少钱,如果他真的象网上传闻说买了三层。
这里的教训就是:
-
远离大面积豪宅
-
远离地理位置死角
-
远离可能未来有其他方向更有竞争力的地方
-
不要在市场最热的时候去追逐高价盘
-
远离人口老化以及人口外流的地方
-
最重要的是,远离一个经济不成长的地方
网上大量关于石家庄房价每平米下跌5000元的信息。你知道为什么下跌吗?
房价与股价
房价与股价有个非常明显的差异,就是股价几乎是违反人性的操作,而房价的走势特点是各个地方想要买房和卖房的人反应速度不会全部一致,换句话说,比如当市场正向上走的时候,你容易找到愿意出高价买房的人,也可能找到不知道市场正在往上走,而以为自己能卖高价就很高兴的人,而总体市场在向下走的时候,你也容易找到对市场悲观而愿意出手的人。房产市场你可以通过耐心和时间来慢慢找一些消息和观念滞后或者超前的人来获取利益。
人的价值
-
最早的时候,只要农民或者任何人进城买房,城市就送你户口,因为当年城市是看中你的钱。
-
后来,你要足够积分或者足够的才能获得户口,因为城市看中的是你长期为这个城市做的贡献。
-
再后来,有些城市几乎关闭了户口通道,因为你有什么他们都不要。
-
然后,最后,他们终于发现,人才是最重要的,不过他们还在挑人,只要有学历的年轻人。
-
以后,我相信,你只要有办法去申请,他们就会欢迎你去,不管你是什么背景,有没有钱。估计只需要五年,最多十年,然后随之你会发现,国内七成省份的人口都开始在减少。
-
事实上,现在已经有省份人口开始减少,但是当地政府不愿意承认。
房产税
很多人谈房产税就困惑,甚至作为要不要买房的重大依据。可以非常明确的告诉大家,真正最怕课税的是只有一套房子的人,其次是有两套房子的人,多于三套的人,根本不怕课税。这个和薪资所得累进课税的概念完全不同,一般政府会对基本住房需求免税或者采用低税率,房子多的才正常课税,这就更类似企业所得税,没有一个企业说会因为感觉要缴纳所得税就不想扩大生意规模,这些都是经过计算而来的,
如果投资者经过计算很难获得利润自然不进行投资
,也就不存在被额外剥削的情况,而薪资所得税则是你越努力被课税越多,两者概念完全不同。
六千变三万,还是六万变三十万
很多人都在悔恨当时怎么没有在上海买房,2005年的时候看到的房价是8000,现在变成8万了,事实上这里出现了一个谬论,就是大家容易把当年印象中的价格来对比相同房子和地段的价格,殊不知当年你看中的那个房子很可能是次新房甚至是新房,而目前这个房子肯定变得比较旧了,新出来的新房才是八万,而不是当年那个房子也是八万。而且中间的租房回报率可能很低,别人把资金全部投入余额宝获得的收益整个算下来,可能差距不是那么大,不要动不动就感觉好像自己失去了几百万。
我举个例子,之前讨论这事情的时候,忽然有群友说,他老家在湖北很农村的地方,2004年买了一个房子,房价才500每平米,最近以大约5000块钱卖掉了。我当时提出质疑,怎么可能500呢?有没有其他什么补贴? 他说没有,就是这个价格,市场价。如果这是真的,那哪里有什么上海涨的特别多? 前几天,也有一个群友,说十年前在南宁以2000元买的房子,前阵子用9800卖掉了。
所以,所谓的上海北京房价涨的特别快这个描述,只对了一半,应该是全国的房价,都涨了,只是每一个房子,每一个地段,可能涨的幅度有所不同, 北京上海当年那些大涨最厉害的从谷底翻身上来的破旧小房子的价值正在回归其合理价格,只要等着看就知道了,我至少确定上海的各种地段房型的房价正在重新洗牌,
之前被高估的房子,一定会在轨道交通逐渐拓展后回归正常
。
但是,以后呢?如果你有一个机会,来决定可以买十套的每平米6000的房子和一套每平米6万的房子,你认为十年后,谁的总值更高?
同样的问题放在18年前,把题目改成六百变三千,还是六千变三万,其实是一样的,关键差别在那里????
真正的差别在当我们被逼必须选择后者的时候,是被临时榨干了所有存款,逼你多买,选择前者的人其实涨幅也差不多,差别在你当年没有一次买十套!!!
但是现在又出现了一个新问题,政府非常讨厌有人五套十套的买,而没有注意到每个投资的金额是不同的,人们也习惯要处理就处理一件事就好了。
十年前,你把全部身家押在贵州茅台上面,就单一个股票,是赢家。但是现在开始,你还愿意这样继续押一家吗?
三群【投资与人生】说明
由于开始的时候只开放一群二群的人进入新开的【投资与人生】群,简称三群,不过由于里面有几个人的发言内容水平很高,竟然发现入群的人没有一个人在这里乱聊天,也没有乱荐股,只有纯粹的行业和经济形势分析,让我很高兴这个群基本上一定可以运作成功,成为一个有价值的群。
为了让这个群长久发展,也为了鼓励群里经常提供有价值信息的群友,决定提早进行收费,每人每年群费10元之外,另加资深票友鼓励费40元,合计50元,我才发布这个信息在朋友圈,立即获得群友的付费支持。
以下广告我会一直放到我去北海,反正就是复制粘贴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