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自由会客厅
自由职业陪伴式成长社区,探索新时代的职业自由。我们通过自由职业科普、线上/线下活动、共创学习小组等形式,陪你一起慢成长,开启「只工作,不上班」的生活方式。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观察者网  ·  《哪吒2》预测破150亿!股价狂飙! ·  昨天  
扬子晚报  ·  官宣!元宵晚会节目单来了! ·  昨天  
半岛晨报  ·  大连市游泳馆突发紧急通知! ·  2 天前  
新疆是个好地方  ·  看完《哪吒2》,来新疆一起消灭“虾兵蟹将”!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自由会客厅

2024,为什么劝你不要做全职自媒体博主?

自由会客厅  · 公众号  ·  · 2024-04-24 15:11

正文

欢迎来到专栏 「自由职业100问」

在这个专栏里,我们 每一期会详细回答1个自由职业常见问题, 带你全方位梳理清楚自由职业最容易产生的疑问,并给出我们的参考答案。


人生的选择没有所谓“最好”,却可以从别人走过的路,得到启发。


希望这些参考答案,可以帮助你离理想的自由更进一步。


AI时代,成为自媒体博主的门槛好像又再一次降低了。 现在入局做自媒体还可以靠广告收入赚钱吗? 个普通人全职做自媒体博主,究竟会遇到哪些问题?


这一期内容,来自自由会客厅创始人 @林安 。她基于亲身实践和与同行交流的经历,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自媒体行业现状

2024年,如果你还想入局做自媒体博主,那么首先要理解一个现实:


现在想靠单纯接广告赚钱,全职博主绝对不是一个好选择。


大多数平台的流量红利期已过, 两个同样水平的创作者发布一样的内容,先进入平台且有一定积累的大博主注定获得的流量和收入更稳定。


现在想靠纯广告赚得还不错,需要在某个领域至少做到腰部以上(30w-50w粉丝起步)且数据稳定且勤奋更新。


但是可以打 个人IP+产品+广告变现 的组合拳。


头部博主典型问题

我认识一些在某些领域头部的博主,纯靠创作内容接广告赚钱。他们赚的是真的多,但是遇到的问题也真的多。 常见的问题有这几种:


1.时间有限,产能有限。


接更多广告赚更多钱意味着要变本加厉地压榨剥削自己,365天无间断创作内容。


产能一旦跟不上,广告也就少了,基本是一个手停口停的工作。


内容行业接广告和内容创作的比例基本是1:2或者1:4。也就是你每接一个广告都要用至少2篇常规内容去补,才不至于太伤粉。


你们可以计算一下,这样对一个博主的创作频率要求有多高。


还有 接广告对于一个内容创作者来说,其实不是一件愉悦的事情, 很多时候对接广告主还挺烦的。

2.时刻被数据影响


因为你的数据代表你能不能接到广告,能接到多好的广告。数据一差,广告价格和找上门的广告明显变少。数据一好,广告主马上来了,广告价格也好谈。


如果广告收入是你唯一的收入,心情基本就跟着数据跑的, 其实不太能纯粹做内容,也很容易患得患失:早上起来觉得自己可牛了,中午觉得自己快凉了,晚上又觉得自己还可以再坚持一下。


3.无法避免成为工具人


持续稳定热门且能高频产出的内容,一定是工具类的利他属性内容(天才创作者除外)。


这样的内容确实涨粉快、涨流量也快,但是做多了你的号也会沦为工具号。 流量和粉丝看上去很多,但是粉丝粘性很差。 大家都是因为工具类内容关注你,很难建立情感链接。


而且 工具内容做多了,一旦开始转型做一些生活向或者其他你想做的风格的内容,一般数据都很差。 数据一差影响你接广告。所以工具号博主到后面越来越不敢破这个圈。


长期在网络上做一个工具人,并不是每个人都喜欢那种感觉的。


不要为平台打工

互联网3.0时代之后, 如何调整心态、平和地面对平台的算法控制, 也成了自媒体博主要修炼的课题。


前阵子,一个朋友提起一篇文章对某平台算法工程师的访谈,他说:


“平台对于体量大一点的博主会控制流量,因为怕博主飘了。但又不会完全限死,偶尔给点糖(流量推荐),让创作者觉得还有机会,一直创作下去。对新人又是完全不一样的策略:先给很多流量扶持,鼓励新人积极创作,等数据涨到一定阶段,再突然中止推荐…… 平台的最终目的就是让所有人在平台上源源不断地输出内容,甚至输出平台希望它们生产的内容。

听上去是不是颇有PUA里的那一套打法?深谙人性痛点,玩弄你于掌股之间。


而如果创作者仅仅因为平台制定的评价体系和算法系统对你的判断,就 失去创作热情,就会完全沦为平台操控的傀儡和“打工人”。 这是非常可怕的一件事。


5点破局建议

那么,作为普通的个体创作者,我们该怎么做?


1.“自我觉察”很重要


时刻要有主体意识, 不要被平台的规则、制度、算法牵着走。


我为你列出了几个 可实操的小问题。 当你觉得自己在被平台牵着鼻子走,不妨问问自己:


• 我在拿谁制定的评价体系评判自己?

• 这篇内容数据不好就代表我的内容不够好吗?

• 这个结果是内容本身带来的?还是平台最近调整的规则制度带来的?

2.不要过度依赖广告收入


作为一个普通人,可以 把自媒体的广告收入当副业收入, 有了更好,没有也行,相对来说心态上不容易崩。


自媒体账号最大的价值不仅仅是接广告,它还有 塑造个人IP 的能力,有了自己的IP和粉丝群,你后面做产品也不会缺种子客户和用户。


个人IP➕产品➕B端业务(广告、咨询、项目) ,这样的商业模式对普通人来说,相比于单纯接广告,还是更好实现的。


3.创作自己发自内心想创作的内容


不对结果做过多预设, 偶尔抛开“利他思维”、“数据思维”、“平台思维”,创作自己喜欢的内容,想创作什么就创作什么。


就算数据不好,至少我们享受到了创作的快乐。

4.阅读长内容,创作长内容


时至今日,我依然相信 优质的长内容能够跨越时间周期,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阅读和创作长内容,还可以帮助我们 形成深入思考、辩证思考和保持专注力的习惯。 这些“心流体验”,本身也会大大提高我们日常生活当中的幸福感。


5.千万不要在任何一个平台上做全职博主


每个 平台都有它的生命周期,平台的策略也千变万化。 把自己的全部身家押在单一平台上,几乎等同于把自己的创作自由拱手相让。


结语

随着AI的爆发,创作者又将迎来一个崭新的时代,相信很多东西又将面临新的洗牌。


很难说科技发展带来的是进步还是倒退,作为创作者只能 守护好自己最无可替代的创作力,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之下夹缝求生。


提高生而为人的底层创作能力,才是可以跨越各种时代周期的利器。

文中所有图片来源于网络


推荐阅读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