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发改委发布《关于组织实施2017年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和“互联网+”重大工程的通知》(发改办高技[2016]2710号)。指标要求:(1)实施区域不少于20个县;(2)以光纤到户为主开展接入网建设,90%以上宽带用户接入能力达到100Mbps以上;(3)提供不低于50Mbps的宽带接入业务;(4)支撑4K高清IPTV等应用,推广涉农信息服务业务。
1、国务院——把IPTV送进农村,培育个性化市场服务
2016年4月5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加快推进广播电视村村通向户户通升级工作的通知》,明确指出要“引导培育个性化市场服务”,鼓励运营商在农村大力推广IPTV业务。
鼓励广电、电信企业参与农村宽带建设和运行维护,鼓励建设农村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引导培育个性化市场服务,鼓励各地在基本公共服务节目基础上,通过政策引导、市场运作等多种手段增加公益节目、付费节目和其他增值服务。鼓励广电、电信企业及其他内容服务企业,以宽带网络建设、内容业务创新推广、用户普及应用为重点,开展智慧城市、智慧乡村、智慧家庭建设,发展高清电视、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交互式网络电视(IPTV)、手机电视、数字广播、回看点播、电视院线、宽带服务、网络电商等新兴业务和服务,满足群众多样化、多层次文化信息需求,促进文化信息消费,带动关键设备、软件、系统的产业化,催生新的经济增长点。
2、发改委——“百兆乡村”,支撑4K高清IPTV等应用
2016年12月16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发布《关于组织实施2017年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和“互联网+”重大工程的通知》(发改办高技[2016]2710号)。重点支持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包括“百兆乡村”示范工程、农村宽带覆盖新技术应用示范工程以及“宽带乡村”配套支撑工程。
1)、“百兆乡村”示范工程。以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已支持过的省份除外)、东北振兴等重大战略相关省区市为重点,建设“百兆乡村”示范网络,提升乡镇及以下光纤接入网络覆盖水平,推广适合农村地区的高带宽应用。工程实施区域以县(区、市)为单位选择,要求区域内行政村已全部实现光纤通达,50%以上的农村宽带用户接入能力低于20Mbps。
指标要求:(1)实施区域不少于20个县;(2)以光纤到户为主开展接入网建设,90%以上宽带用户接入能力达到100Mbps以上;(3)提供不低于50Mbps的宽带接入业务;(4)支撑4K高清IPTV等应用,推广涉农信息服务业务。
2)、农村宽带覆盖新技术应用示范工程。以西部沿边省区和东南沿海区域为重点,开展增强LTE覆盖、新型IP微波、增强WLAN等技术应用示范,加快网络覆盖,打通“信息孤岛”。工程实施区域选择尚未实现宽带覆盖,且不宜建设光纤的边远山区、林场、牧区以及有常住人口的岛礁。
指标要求:(1)新增宽带覆盖行政村100个以上;(2)持续提供宽带接入服务,时间不少于5年;(3)固定宽带接入能力不低于10Mbps,移动宽带接入峰值速率不低于100Mbps。
3)“宽带乡村”配套支撑工程。以西部大开发战略相关省区市为重点,加快建设乡镇和县级城市网络设施水平,为提升农村地区宽带用户接入速率和普及水平提供支撑。工程实施区域以县(区、市)为单位选择,要求区域内行政村已全部实现光纤通达,农村宽带接入能力达到12Mbps,农村光纤到户用户占比大于50%。
指标要求:(1)实施区域不少于20个县(区、市);(2)支撑90%以上农村宽带用户接入能力达到100Mbps;(3)50%以上农村宽带用户开通50Mbps以上速率业务。
二、农村IPTV发展回顾——全国第一个 IPTV 农村信息化试点(北坡村)
国内IPTV的发展经历了农村→城市→农村的循环。IPTV在我国的应用与发展是首先从农村开始的,这与国外新媒介通常情况下首先在城市落地的发展状况有所不同,其中具有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特殊背景和新媒介技术采用的偶然性等因素。IPTV在农村地区的应用与发展经历了起源、拓展和探索阶段。
2002 年 12 月 20 日,全国第一个“电视+机顶盒+ADSL”农村信息化试点在河南省郑州市下辖的县级市巩义市的涉村镇北坡村成立,这一天成为 IPTV 在我国农村地区成功应用的起点。2003 年,北坡村科技信息中心成为示范推广的试点,IPTV 农村信息化模式开始向郑州其他县市的农村地区普及和发展,IPTV 新媒介开始了与农村用户的亲密接触。
IPTV 新媒介在我国的成功应用没有起源在经济发达的大城市,却发生在中部农村地区,这一事实具有一定的偶然性。2002 年,郑州市科技局驻村工作队驻进巩义市涉村镇北坡村,看到“该村生产力落后,经济基础薄弱,精神文明建设滞后。
全村 95%以上农户虽拥有电视,但只能接收临近二三个县的电视台信号,群众的文化生活单调,信息不灵通”,于是“把农村信息化作为突破口”,建立了全国第一个“电视+机顶盒+ADSL”农村信息化试点北坡村科技中心,“郑州市农村信息化工程建设由此启航”。
2003 年初,农村信息化示范工作在登封、荥阳、新密和巩义四个县级市试行,当年完成 50 个示范点的建设。2004 年 12 月,“郑州农村信息化工程”项目建成 500 个示范点;2005 年 9 月,用户突破 1 万;2007年底,郑州市农村信息化用户达 6 万,覆盖到全市所有乡镇和办事处、行政村,部分村入户率达 95%以上,基本实现了“户户通”,带动河南省周边地区 30 余万户,辐射全国 60 多万户。
同时,作为信息服务平台的“郑州农业科技信息港”网站,从刚开通时的“网站容量 400G,为农民朋友提供 666 小时的农业科技、政策法规、市场信息、农业气象、大众科学、中小学教育、文化娱乐、专家问答等信息服务”,历经五次改版扩容,“汇集各种渠道,增加信息量,实现资源的共建共享,农村信息化平台资源信息量达 27T;制作本土化节目,推广先进技术成果,拍摄制作多部专题片;建立网上科普书屋;网站再次扩容到 3300G、5500小时”。
当时所谓“农村信息化”,“是指在农村经济的各个环节,通过普遍采用信息技术和电子信息装备,更有效、更合理地开发利用各种农业资源(包括自然资源、人才资源和其他信息资源等),促进农业产业的现代化水平,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动态演进过程”。
IPTV 农村信息化的“郑州模式”,引来了广泛的关注,先后接待了湖北、福建、山西、贵州、黑龙江等多个省市代表团的考察,逐渐向全国辐射。同时,IPTV 农村信息化在河南农村的成功应用,直接影响并导致了此后“全国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系统”通过 IPTV 实现的新应用和发展途径。
三、IPTV 在农村地区应用发展的“两个支点”解析
从以上的梳理中可以看出,“农村信息化”和“全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是 IPTV 在我国农村地区应用发展的两个重要支点。
这两个支点都因为采用了“政府买单”的社会公益模式才迅速发展起来,尤其是被称为“河南模式”向全国推广的“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系统”,跟以城市高端收视人群为目标受众的 IPTV“上海模式”形成鲜明的对照。
简单地说,当时的“上海模式”走的是以市场推广为主导的“高质量节目带来高端消费人群”的商业发展之路,“河南模式”则是以政府力量为主导的“公益公费”发展之路。
从 IPTV“农村信息化”到“全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公益公费”的发展模式几乎是一脉相承。郑州市科技局《关于申报郑州市农村信息化第一批示范点》(郑科字【2003】75 号)等文件就显示,IPTV“农村信息化”的“郑州模式”,主要由郑州市科技局、郑州威科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网通(集团)有限公司郑州分公司三家合作。郑州网通公司为申请用户在 10 个工作日之内安装调试完毕,郑州威科姆公司负责免费培训。农民享受免费安装机顶盒(750 元的安装费用,由本级科技经费资助 450 元,县市区配套 300 元)和月租金仅 13 元的优惠。IPTV“全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的“河南模式”,则是“依托中国网通(集团)有限公司的互联网络资源,采用机顶盒技术,在 1万个行政村建设终端接收站点(每个行政村终端接收站点建设所需费用 2950 元,省、市财政各补贴 500 元,剩余经费由试点村所在的县市区财政负责解决;终端站点建成后的年上网费用每个站点 100 元,由省委组织部从省管党费中支出,不增加农民负担)”。
“公益公费”的发展模式,大大加速了 IPTV 在农村地区的用户数量,许多并不富裕的农村家庭也纷纷加入 IPTV 使用者的行列。“2006年度中国 IPTV 十大新闻”的第二条这样描述:“3 月,党建和农村市场为主要特点的河南 IPTV 模式在巩义起步,年内发展了 26 万用户”。
这一数字占当年全国 IPTV 用户总数 55 万的 47.27%,农村 IPTV 市场份额实实在在占据了全国市场的“半壁江山”。但是,“公益公费”的模式,在迅猛扩展 IPTV 农村用户的同时,也为 IPTV 农村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埋下隐患。由于存在传输节目套数少,维修服务不及时等问题,优惠期过后出现了农民纷纷退订IPTV 的现象。
注:文章后部分摘自《中国IPTV城乡传播体系建构研究》一书(高红波著)。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