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新京报书评周刊
新京报书评周刊2003年创刊,每周六出版发行,口号是“阅读需要主张”。书评周刊气质是严肃而有趣,主要评价国内外出版的大众类优秀图书。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新京报书评周刊  ·  我的学生“高仿”了艾青的诗 | 重新遇见语文课① ·  3 天前  
新京报书评周刊  ·  2024,以书为念:新京报年度阅读盛典报名开启 ·  5 天前  
十点读书会  ·  黄子韬,第二个向佐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新京报书评周刊

这本书让我变成了泪人儿,呜呜呜

新京报书评周刊  · 公众号  · 读书  · 2017-05-20 08:56

正文

书评君的小客厅——“一周话题”栏目又在周六准时和大家见面啦。


在这个甜蜜、浪漫、温柔的日子里……我们来聊一聊让人读到痛哭流涕的书。


不知道你们会不会也读这条到哭。所以先强调重要的事情:记得点击“阅读原文”,早点参与下一期哦。



012期


本周话题


总有一些书中的故事、人物、文字会让我们感动。所以,哪本书让你留下过最多的泪水?为什么?



聊天现场



1

催泪弹说的就是这些书吧


@smellycat

  

余华的《活着》,前年的一个周末早上刚睁开眼,看着时间还早就拿着手机看电子书,偶尔翻到了这本,记得好多人推荐,就想也看一下吧,然后,然后,边看边哭,哭了整整一大早上,早饭也没吃……生命真有弹性!


如果《活着》在班里流传,就会看到每天有一个不同的人哭哭哭……不要问我怎么知道。


@散淡的人  


绝对是《活着》,大学现汉课上,泪流不止,又坐第一排,老师看不下去了,下讲台送纸巾,关键我是男的,还是全年级岁数最大的。算留下病根了,看一回哭一回,我也觉不该再落泪了,就是控制不住!    


啊,你为什么要在现汉课上坐在第一排看小说?给你送纸巾的老师该是何种心情……



@Maggie  

  

余华《活着》和《兄弟(上)》,还有《夹边沟记事》。看过的都知道,天灾不够人祸凑。

   

想起曾在书店连续遇到人问《兄弟》(下)在哪……



@四千      


当然是《红楼梦》林妹妹死的时候,宝玉和宝钗在红红火火成亲,黛玉却大气进短气出,眼泪似断线珍珠一般。我初中看的时候哭的上气接不上下气,想仰天长啸:黛玉啊~别伤心宝玉了,也别管宝钗那个小贱人,来爷的怀抱吧!(可惜我是女的)


宝钗也很可爱的!也很无辜的!为什么说人家是小贱人。



@孙小空的花果山   

   

最喜欢两本书,《红楼梦》和《飘》。虽然《红楼梦》看了N多遍,大多数情况下我只为黛玉一人伤心而已,但没哭过。《飘》看到最后,郝思嘉突然醒悟自己爱的是白瑞德,仿佛走了很远的路再也找不到他时,我竟然哭了,也许这种错过才是刻骨铭心的吧。


把你放在这儿给《红楼梦》加一票,结果你竟然没哭?……



@Jamie      


《傅雷家书》。因为现实中我没有一位感情如此细腻柔软的父亲。作为女孩子看着傅雷先生写给他儿子的书信想象着要是有一位这样的亲人跟我敞开心扉为我指点迷津透露生活哲理,该是多大的一份甜蜜与荣幸。透过文字仍能体会亲情的流动传递,我情不自禁地默默流泪了。


毕竟傅雷不常有。



@黄了了  


以前是《傅雷家书》,在外上大学和单身时,想家了就看那个,边看边流泪,但看进去了情绪反而容易平复。现在是结婚生子了,难过时看杨绛的《我们仨》也是抚慰治愈。    


“单身”?不单身就不想家了是吗?



@芬尼苏

    

最近看得一本让人内牛满面的书大概就是《我们仨》了,薄薄的一本却没法一口气读完,看一会就得把悲伤逆流成河的自己收拾好才好继续看下去……谁受得了这一类由当事人写亲人生离死别的文字,同理还有当年周国平的《妞妞》😭😭


其实我思考过很久为什么悲伤要逆流才成河。



@尘缘未了

       

余华的《兄弟》,看第一部的时候哭的实在太厉害了,飞机上坐在我隔壁的哥们儿目瞪口呆,不知道发生了什么我抱着本书痛哭流涕。直接后果是不敢再看《兄弟》的下册,十几年了再不敢翻余华的书。还有一本就是《妞妞》,读得时候已经有了孩子,代入感极强,搂着孩子泣不成声,吓得小阿姨以为家里出了什么大事!小时候读红楼,想虐的时候就看黛玉死的那章,每读必哭。


想虐的时候……好吧,人总是会有各种需求。



@深深儿  

    

《穆斯林的葬礼》,新月离开那段直到结束几乎是嚎着看完的。。。爱之崇高之洁净之热烈,不忍卒读。

    

@…    


当年读《穆斯林的葬礼》时,新月死了真是让我整整压抑了一周,应该是因为一本书难过时间最长的了。其实不大喜欢新月的性格,可能就是因为读这本书的时候正好在高三,和新月差不多的年龄,感叹生命短暂,思考了好久究竟应该如何活着。还有就是《第七天》当时看到最后也是哭的稀里哗啦的,把我身旁的妈妈吓着了。


呜呜呜……



@chocolate张宇(小相)  


小时候看第一本儿外国小说《牛虻》,看了一夜,哭得稀了哗啦。特别是看到他和他挚爱的导师神父蒙太尼里(实际上是他的亲生父亲)之间又爱又纠结无法割舍的感情,双方都不愿放弃自己的信仰,最后蒙太尼里在牛虻的死刑判决书上签了字,自己也痛苦地发疯致死。爱尔兰女作家伏尼契所著《牛虻》涉及了斗争,信仰,牺牲这些色彩浓重的主题。却写的有血有肉,有感情。

 

@靓靓 

   

牛虻。除了结尾,全书似乎没有哭点。但到了神甫发疯自言自语的那段,让我捧着书趴在沙发上,从今日说法哭到了新闻联播。以及,这直接导致我好像对最后那封信毫无印象了……


从今日说法哭到了新闻联播……所以为什么你看书的时候电视一直开着呢



@此言差矣矣   


史铁生的《我与地坛》感觉史铁生的一生在不停的患病住院患病住院,挺艰难的一生。他描述的妈妈是个隐忍的伟大的母亲,在新华书店试读的时候就看哭了    


史铁生的一生,说“挺艰难”似乎都轻了呢



@CM Punk


应该是史铁生的作品集吧~当年高二时害了一场病,治疗调理了近一年才好,病中读到史铁生先生的书,顿觉感同身受,多次落泪。现在回想起来,其实当时害的也不是什么会致死的大病,但年纪轻轻不谙世事,总担心自己会治不好……



@轩仔   

    

茶花女的最后一页,哇,玛格丽特说,如果早知道我的生命只有那么几年,我一定不会选择离开你。泪点很低,看的时候拼命告诉自己不能哭啊不能哭啊,结果到最后还是没忍住哭的稀里哗啦。 真挚却遗憾的爱情。一直到后来每次想起那个场景依然会哭,尽管我记不住她全部的话,但还是想分享这本书。       


为什么要告诉自己不能哭呢,哭吧哭吧不是罪!



@倒吊愚人      


小仲马的茶花女,看一次哭一次,心情不好和不好的时候看都一样,哭得一塌糊涂,统共哭过十几次吧!关于妓女的作品,中国的不算少,比如那些艳情小说,为什么就没有一部出众的,因为中国文人大多把女人当成物来写,都写得滥俗了。       


楼上可以和这位同学切磋,想哭就哭,十几次也哭。



2

不仅哭,还要总结为什么哭


@长风破山海   


如果说是留下最多的泪水…那应该是超级厚《古拉格群岛》,配合《一九八四》和《活着》一起看就觉得生无可恋了…花了一个月看完,对于人类可以想出来那么多侮辱作践折磨同胞的“创意”感到五体投地,生活艰难到满含泪水…  


配合……配合……为了生无可恋,你也是很努力了。



@Walden 


记忆之中看哭的书是《悲惨世界》吧,在结尾冉阿让弥留之际终于得到了理解和感激,自我的价值终于得到别人的认同,悲惨的一生实现了救赎和崇高……感觉就像是自己经历一样,感慨不已。


一时间仿佛有熟悉的音乐在耳边想起……



@Confidia


我来说一本美国的小说吧。高中上外教的文学课,其中需要分析的一部作品叫《Of Mice and Men》(人鼠之间)。我读的是英文原版,一开始阅读总是在想:这玩意儿有什么好读的?但是读到结尾,我哭了。


有的书是读到最后一刻,你才能明白作者想告诉你的是什么。这本书反应了当时的社会,更反应了人和人之间的情谊与无奈。作者在结尾所表达的是如此的平淡,但它却表示了最深的爱。它能直击我内心的,是因为作者对情感的诠释与我不谋而合。


嗯,给你的总结能力打高分!



@桃花      

    

冯骥才的《一百个人的十年》,莫言的《丰乳肥臀》,真正的悲剧总是发生得悄然无声。


就喜欢这样表达简洁又有力的回复~


@frzeeel   

    

应该是《堂吉诃德》吧。读着堂吉诃德被视作疯癫般的冒险之旅,一直被他高贵的理想感染着。当时好像自己也正处于一个要做艰难抉择的阶段,所以很有共鸣,读到堂吉诃德捍卫他心中的真理时我也被激起了心灵的震颤。从来不认为他是个疯子,他才是看得最清楚的那个人。



3

哭得吓到别人


@超人      


必须是二月河的,康熙大帝啊!看到康熙在畅春园留下自己心心念念的江山,在现当代文学课上就开始飙泪,吓的同学问问,你咋了?我说老师讲的太感人了!


咳,想约你和上面那位现汉课上读余华的同学一起聊聊。



@Grace    


好多呢。不过推荐一本吧,《滴泪痣》,书中男女主人公之间的爱情真的是让人揪心哪,那种极致的情感表达真的很容易让人着魔。当初是无聊来着,去图书馆待着,随意在书架上晃着,看到这本书的装帧设计还不错,拿下来看,结果就看进去了,一气看完。接着又在网上找了翻拍的电视剧,是黄圣依主演的。和原著相比,有一些改动,但基本不离,还是很好看的。然而,感觉由书中故事所带来的情绪仍然无法排解,正好一朋友来 于是又给她推荐,并且还买了一本书给她,将自己对这本书的全部理解和想法写下来,写了整整4页纸,密密麻麻,估计好几千字吧。嗯,就酱。    


替你朋友觉得压力好大……



4

不信?那我看着你读


@犹怜草木      


《冰与火之歌》伊蒙之死:

他会在睡梦中喃喃自语,醒来后呼唤山姆,坚持要托付他一些事,但等山姆赶到,他已忘了要说什么。即使记得,也都语无伦次。有一回他哭着醒来。“龙有三个头,”他哀叹,“但我年迈体弱,无法成为其中之一。我应该跟她在一起,为她指引方向,可我的身体啊,实在难以胜任。”

“山姆,丹妮莉丝是我们的希望,去学城告诉他们,让他们弄明白,必须派个学士去找她,辅佐她,教导她,保护她。这么多年来,我逗留人世,等待,观察,当黎明到来时,我却已经太老。我快死了,山姆。”他直言承认,眼泪从白色盲眼中涌出。“对于像我这样衰老的人来说,死亡应该没什么可怕,可我怕。是不是很傻?既然我一直处于黑暗中,怎么还怕黑呢?然而我忍不住去想,等最后一丝温暖离开躯体,接下来会怎样。如修士们所说,在天父的黄金宫殿里欢宴?我会不会再见到伊戈,发现戴伦依然健康快乐,听妹妹们为自己的孩子唱歌?或者马王们说得对,我会骑着烈焰熊熊的火马永远在夜空中奔驰?还是我必须回到这悲伤的尘世?谁说得准呢?有谁曾越过死亡之墙目睹真相?”


所以你是特意找出书来敲这些字的嘛



@杨俗俗   


十来年里看了十几遍《苔丝》,每看一次都为这个因美丽而获罪的女孩子感到伤心。哈代的叙述像轻拂过人心尖的鹅毛,上帝俯视着悲剧的发生却无动于衷。清楚记得三个场景:


年少无知的苔丝被“表哥”强暴的时候,哈代用浓雾和夜色抹去了所有的声音,让这个残忍的画面变得寂静而肃穆,他用文字叩问诸神,为何不派哪怕一个天使来救救这个可怜的孩子呢?然而这一切只是悲剧之始。

苔丝因为天真地向丈夫安琪儿坦白这段过去而被丈夫抛弃,她一边辛苦谋生一边给丈夫写信请求他回来救自己,丈夫却毫无回应。苔丝终于绝望了,给安琪儿写了最后一封信说“我再也不会原谅你了”,寥寥几笔看来却最让人心碎。

安琪儿历尽艰难终于回来找苔丝的时候,苔丝已经心灰意冷被迫成为了“表哥”的情妇,她穿着华服看着终于盼来的丈夫,说的那一句“太迟了”每一次都能让我屏住呼吸,难以继续读下去。

苔丝所处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几百年,因为被性侵而走上悲剧之路的孩子却并不鲜见,在这些真实的故事里面,最后摧毁这些受害者的却往往不是那个始作俑者,而是如安琪儿一般对他们投去异样的目光、不愿给予一丝关心的旁人甚至爱人。"


希望以后能没有这样的悲剧.



@lizzy


关于看书落泪,印象最深刻的其实有两次。第一次是看《红楼梦》,读到黛玉将死,说出那句“宝玉,你好……”,突然悲从中来,大哭一场,把刚好进门的好友吓了一跳。那一瞬间,之前很多年看过很多遍的所有感触一下子全部翻出来了。

每看必哭的却是王海翎的《大校的女儿》。女主角出于世俗的标准选择了一个看上去很好,实则毫无责任感的丈夫,平常两地分居,在她怀孕将生产的时候在她身边,准备要出门去医院了,眼睛还盯着电视,女主角果断决定让他在家里等消息。原文如下:

     

 陆成功先下楼发动车去了,申申挽着我同我一块向外走,彭湛跟在我们的后面走,到得门口后我换拖鞋,感觉他在迟疑,于是抬头,他这才从拖鞋里抽出了一只脚去找皮鞋,我拦住了他。

“不用我了吗?”

“不用了。”

“还是去吧。”

“冉要万一醒了呢?”

“也是啊。申申,那就麻烦你们了。”

 

每次看到这一节就无法抑制的落下泪来。我一直认为这绝对是真实的生活写照,因为太真,太细,对女主角的心理活动把握得太到位,大概只有痛过才写得出来吧。这样一个完全把自己当客人的丈夫,老婆阵痛发作了还盯着电视的丈夫,给我留下了无比深刻的印象。

后来又对这本书后半部分的育儿内容理解得越来越深。女主角独自抚养心爱的孩子,处处为他考虑,连自己的婚姻安排也从孩子的感受出发,虽然早已经决定结束婚姻,但仍等到孩子同意才着手离婚。一个母亲的形象跃然纸上,细腻,真实,令人叹息。

虽然王海翎有很多探讨婚姻关系的小说,但只有这一本既真且痛,能让我一读再读,并常常能在身边和新闻上看到女主角的影子。


感觉适合再推荐一次书评君上周的推文——《不是所有女性都适合做母亲,不是所有女性都应当做母亲》




怎么样?你也来吧。你的留言,大大的概率会被选入下周六“一周话题”的聊天现场!让我们在每周六,做一点美好而不孤单的事情~


回复方式:点击“阅读原文”,即可留言。


所以,下周聊什么?


下周话题


有很多时候,即使是最亲密的人,也无法彼此理解。但如果有一个机会,他们可以理解你读某一本书时的所有所思所想,可以对你读这本书时的所有情绪感同身受,你会想要让ta读(你的爱人、或父母,或已经长大的孩子)哪本你读过的书?


书评君开始期待你的回复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