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钉科技述评]近期的手机圈很是热闹,美图、锤子手机发布会撞车,锤子继魅族之后与阿里YunOS结盟,金立进军“四摄”拍照,华为主打年轻群体的nova再推新品……相对而言,去年每隔不长时间就会召开一场“演唱会”的魅族,似乎低调了一些,不过仍有“劲爆”消息传出:一是调整组织架构,成立魅族和魅蓝两个事业部,软件UI部门Flyme独立成为第三个事业部;二是黄章回归,亲自挂帅,直接参与公司运营,主抓高端机型研发,其定价将在4000元段位,直逼苹果和三星腹地。
事实上,最初追求“小而美”的魅族,是有该段位产品的:2012年的魅族MX2,比它当期的对手小米2价格高出近一倍,达到3999元。不过,此后,魅族逐渐向“大而全”转变,从前可能的“高端化”路径也因而未能持续下去。或许是魅蓝的放量让黄章看到了希望,也为魅族积聚了力量,以至于黄章要“放手一搏”。只是,魅族这次的高端化就会顺利吗?魅族能够凭借4000元段位新品恢复它“小而美”的形象吗?
高端化的确是魅族的机会
如果单纯评价魅族和黄章对于产品“高端化”路径的选择,在钉科技看来,是无可厚非的。
先从手机价格层面考量,根据钉科技观察2016年的手机市场,所谓的“涨价潮”早已展开。有统计数据表明,2016年上半年国内手机均价提升至1503元,相比2015年同期高了114元。下半年,一些主流国产厂商纷纷发布售价3500元至4000元的手机,有品牌已经将价格拉升至万元左右。
从国产手机品牌来看,不以“千元机”“价格战”为主流的OPPO、vivo 等,在2016年表现更为抢眼,而凭借千元机冲量、主打性价比的小米等品牌,业绩有相对下滑趋势。有数据显示,在2016年11月中国畅销手机TOP 20(线下)中,超过2000元售价的机型占12款,千元以下的机型占2款,相比上个月基本保持稳定,20款畅销手机平均价格在2672元,略有提升。
Gartner曾预计,到2016年底,全球82%的手机为智能手机,较2015年提高12%。普及超过八成,代表一定时期内的市场增长空间收窄。IDC报告预测,到2016年底,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将达14.5亿部,整体涨幅仅0.6%,几乎停滞。Canaccord Genuity的数据显示,2016年四季度,全球市场份额不到20%的苹果iPhone,拿下了超9成的产业利润。
上述数据呈现出的市场形势表明,“薄利多销”的冲量策略,已经难以满足企业发展,如何获得更高溢价,将会成为企业成长的关键。既然高端化是其它手机品牌的机会和竞争的关键,自然,也是魅族的机会。
此外,今年1月初,发布不久的魅蓝Note 5宣布涨价100元,消费者并未对该行为表现出排斥等行为,加上魅族系手机销量的明显增长,以及消费升级的大环境,或许在黄章看来,时机正在成熟,而元器件的涨价和汇率的波动,也使得包括魅族在内的手机企业不得不寻找对策。同时,华为等国产品牌逐步打开国际市场,也使得“中国”概念愈发被接受,魅族也可能在“高端化”路径上进一步向国际视野延伸。
“固有印象”对魅族不利
机会是绝佳的,实际或许也适合,但魅族的“高端化”却未必能够在短期内顺利完成,在钉科技看来,问题主要出在近年来魅族自身形成的“固有印象”上。
魅族以“小而美”出道,这使得它被称为“中国的苹果”。但从黄章本人的表现来看,他似乎并不喜欢这个称呼。在某论坛上,黄章曾表示:“不做中国的苹果,要做世界的魅族”。这句话,被外界视为对“魅族是苹果的山寨版”这一说法的回击,当然,这应该也暗示了魅族的野心。魅族之后走出“小而美”,寻求更大的销量和市场份额,不能说与类似的观念毫无关联。
在M8上市两个月就有两亿的销售额,盈利还很不错的时候,黄章曾表示:“我们不想打价格战,但市场逼着你打,魅族在手机市场的知名度和用户接受程度都有待提高,如果定价过高,肯定更卖不出去。不快速达到一定的用户量,M8独特的操作系统就会进入恶性循环,死路一条!”同样的考虑,使得魅族在2014年底开始向“大众”蜕变。魅族拉低价格档,发布子品牌魅蓝,牵手阿里,正式开启对标小米的历史。
不过,魅族并未能成为“另一个小米”,反而受到了另外一些诟病。魅族“一月三发”,魅蓝肉搏红米,销量从2014年的不足400万台到2015年的2000万台。然而,2016年末曝出的超过13个亿的亏损表明,魅族的“小米化”实际上并不成功。同时,开启了“价格战”模式的魅族,已经很难再回到那个“小而美”的状态。因为,低价冲量的魅蓝,成了魅族的“主打歌”;“性价比”,是它“大而全”之后的新符号。即便在相对“低迷”的市场背景下,魅族必须且不得不“高端化”,要再次扭转用户的品牌认知,恐怕还需要时日。
“高端化”成本如何负担
短期内不易实现“高端化”的原因,在钉科技看来,除了品牌印象的相对固化之外,还有可能的另外一点,就是“高端化”的成本,短期内,魅族未必能顺利“支付”。
高端化,不仅是价格的抬高,更多的是产品的优化。无论是华为还是金立、Ov,无一不是首先在产品上进行了创新,再随之逐步提高产品价格。
中高端产品需要能够满足更苛刻的使用条件,比如:防水、耐磕碰、长续航,以及能够“轻松”满足影音娱乐需求等。其中,高参数元件的使用相对容易,但后续的研发,依旧需要投入巨大成本。毕竟,各品牌都在进入“高端化”的“快车道”。华为等已经在“高端化”市场占据席位,但市场还未完全打开,竞争势必激烈。除此之外,为后继重塑品牌印象,传播推广成本同样不可避免,甚至力度要比之前更大。
以上这些都需要足够的资金支撑,但就魅族本身而言,盈利状况却并不够好。魅族在2016年末的时候就证实亏损了13个亿。魅族科技副总裁李楠就解释13亿亏损说道:“去年的 10 亿其实不仅仅是经营上的,去年售后吃掉了很大的投入,包括渠道建设,包括研发增长。”魅族系手机在2016年卖出了2200万台,魅族曾公开表示已经扭亏为盈,却也刚刚完成扭亏为盈而已。“高端化”,则有可能让魅族再度陷入亏损。
这一点,对于魅族而言或许是矛盾的。因为在进行了几轮融资后,上市,或许已经排进了公司日程表。这就要求公司有更好的盈利,卖出更多的产品。
结合其组织架构调整,魅族指向4000元价格段的最大意义,恐怕仅在于能将魅族与魅蓝区隔开,改变之前品牌差异相对模糊的“套娃”局面,减少内耗;另外就是将新品数量的减少合理化。但4000元的价格本身,或许依旧是概念大于实际。
(文章为钉科技原创,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图片来自网络)
腾讯2015年度最佳新锐自媒体,
2016年腾讯企鹅号年度新媒体,
媒体训练营2016年度媒体创业奖,
UC量子计划获奖科技新媒体,
被中国科技信息评为“影响中国科技行业自媒体50人”,
2015-2016工信部手机与应用创新大赛专家评审媒体。
商务合作、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