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也谈钱
从草根起步,为最终财务自由而奋斗的也谈钱。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新浪科技  ·  【#小米SU7被割胎服务区再回应#:将通报公 ... ·  18 小时前  
新浪科技  ·  转发微博-20250207185308 ·  昨天  
电脑吧评测室  ·  【2025年2月】2月装机走向与推荐(市场分 ... ·  3 天前  
电脑吧评测室  ·  【2025年2月】2月装机走向与推荐(市场分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也谈钱

财务自由实证 #0 | 初始化你自己的计划

也谈钱  · 公众号  ·  · 2019-03-28 13:01

正文

在正式开始第一期实证之前,还有很多 重要 的背景和准备工作需要交代。而且听说从 0 开始数数会更舒服哦,所以就有了这篇实证 #0。

稍微预警一下,这篇文章内容不短,超过 5000 字,但是却非常重要,建议大家专门安排 30 分钟左右的时间阅读。对于大部分读者而言,这可能会是整个十年计划的开端,花 30 分钟时间一点也不嫌多。

前言——我们到底要什么

我相信每个人心底都有对生活而言非常重要、非常热爱的东西,但是受限于现实,我们不太可能全心全意地为热爱的东西而活。收入和财务问题算得上首当其冲的拦路虎了,解决了财务问题,很多看起来很头疼的问题也就不攻自破。

对个人生活而言,财务自由就是财务问题的高级解。而且我相信,对于大部分工薪族而言,只要提前规划,完全可能通过自己的努力,用十年左右的时间实现财务自由,实现提前退休。

对于财务自由这个词有很多层次的解读,先稍微限定一下,我找到了这个更精准的表达——F.I.R.E(Financial Independence and Early Retirement),代表这样的生活:

  • 被动收入 ,充足的本金和投资能力,被动收入轻松覆盖日常生活;

  • 简单富足 ,无需大富大贵,但至少体面尊严;

  • 为自己而活 ,财务自由并不意味着懒散无所事事的过生活,而是把人生投注在自己热爱的事物上。

You are fired! Because i’m FIRE.

为了实现 FIRE,我们需要的东西或能力是非常量化、非常确定性的:

  • 明确计划 ,计算一个明确量化的时间表和里程碑。

  • 提升收入 ,既包括主动收入,也包括被动收入。

  • 开始储蓄 ,理性消费,控制开支是储蓄的第一步。

  • 投资意识 ,培养自己投资意识,把收益最大化。

  • 理性决策 ,我们的生活实际上是「选」出来的。

这篇初始化,就是和大家一起,把这五个要素过一遍。让我们明确的知道,为了实现 FIRE 我们到底都要付出什么?

明确计划

计划的初始,我们需要一个明确的目标或者理由「实现 FIRE 后我想过上什么样的生活?」。进而回答下面几个问题:

这样的生活需要多高的被动收入?
要积累多少本金?
计划用多长的时间来实现?

这个问题很关键,没有一个明确的计划目标和终点,我们不知道自己走向何方,也不知道自己还有多远,所以很容易就会放弃。

具体的答案是因人而异,这里提供我的答案供大家参考。

我对奢侈的生活没太大的追求,简简单单一房、两车也就够了。我的目标是积累 500 万本金,我对未来的预期收益是 平均 年化 10%,也就是被动收入约 50 万,当初的计划时间为 10 年(从 2015 年开始的)。选择这个数字的理由可以看这篇 来和我一起财务自由

那么现在问题来了,如果我从零开始,怎样能够确保资金 10 年时间积累到 500 万呢?我们需要一个计算器。(这个计算器的链接在文末,原文链接中)

我输入了 500 万的储蓄目标,计划十年,期间投资收益率 10%。最终计算的结果为——我需要每月储蓄 2.5 万,折合每年 30 万。

假如我们对于预期投资收益不这么保守,预期能够实现 15% 投资收益,那么最终的结果为 每月储蓄 1.9 万,每年 23 万。

我取了个大概的中间值,储蓄目标 25 万每年。这样一来计划的第一个目标就 非常明确了,我需要实现每年 25 万的储蓄额。

那么问题来了,为了实现 25 万的年储蓄额,我需要什么?

  1. 高于 25 万的年收入。(2015 年确定这个计划的时候,我还没有工作)

  2. 就算年收入达标,我依然需要精打细算。消费太容易,如果控制不好直接的欲望,就算年收 100万,实现 25 万的年储蓄目标也难如登天。(必须开始计划开支)

  3. 一个价值观相同的另一半对于实现计划很有帮助。

如果当前的情况不能满足目标,我们有三个选项来改善:

  1. 提升自己的收入,提升收入也是 FIRE 五要素之一;

  2. 降低自己的开支水平,你的潜力比你想的多;

  3. 降低自己的目标,预期与能力不匹配。

不建议一上来就选 3,没试过前面两条,你怎么确定自己的能力边界到底在哪?

当时找工作的时候对自己说,能够帮我实现财务计划是工作工资的底线,最后也还算幸运,刚刚压线。而且可能是我对于财务自由的诚心感动了也太太,曾经花钱大手大脚的她也开始和我一起执行预算。最后我们实现了大约同龄人一半不到的开支水平,60% 的储蓄率。(至今无房、无车)

提升收入

大家来自各行各业,恕我没有办法给出具体的参考。提供一个我的原则——找到「零本万利」的机会,然后 反复试

零本万利怎么理解?赢了能赚大发,输了却毫发无损。找工作的过程中,这类机会太多了,抓住一切机会找可能给你 Offer 的人去聊、去问、去表现。你要知道,即使是最差的情况,你玩砸了,也就是相当于没问嘛,毫发无损。可是万一人家答应了呢?

然后就是 反复的尝试 ,再小概率的事件,只要你试的次数足够多,总会有成功的时候。即使你自己条件够不上也不用担心,「万一遇上哪个眼瞎的呢?」。

关于这个话题,可以看看我之前的一篇内容,应该会对你有帮助 为什么有些人不如你,却过得比你好 。其实很多事情都是一样的道理。

开始储蓄

确定了储蓄目标,确定了年收入水平,剩下的就是预算了,重新制定预算基本是必需的。

从这个部分开始,有一件事你必须做——记账, 事无巨细地记账! 没有记账,别谈理财。

我就问你一句话,连记账都没有,你拿什么做预算?这就好比做项目开发, 手头却连日历和时间都没有。

你可能觉得自己毛估估算一下,就能知道大概的开销水平了。但是根据我的经验,毛估估的数值再翻一倍,才是你的实际开销。因为毛估估基本都没有考虑这些因素:

  • 琐碎的开支,单笔很小、总量很大;

  • 手机、电脑、家电等大件开销;

  • 旅游、娱乐、聚会等不定期开销;

  • 可能的生活、意外导致的意外开销。

所以劝你一句,实现 FIRE 没有记账真不行。

经常有留言抱怨记账这事太麻烦、太繁琐,但是你仔细想想,记账这件事除了输入几个数字以外真的有什么不得了的障碍吗?连记账都嫌麻烦的人,财务自由估计也会嫌你麻烦吧。

规划预算

对于刚刚开始设计预算的朋友,建议把预算目标设置为

预算 = (收入 - 目标储蓄额)x 80%

从我自己的经验来看,新手预算超支是大概率事件,预算往往太理想化。而且消费这件事特别琐碎,你可能觉得自己还没干啥,预算已经亮红灯了。所以建议乘上「80%」的系数。

在预算中常常会遇到一类问题,怎么应对意外开支?意外开支是不可能避免的,小到商品打折、大件消费,大到生病就医。对于意外开支和大件开支,两个应对策略:

  • 提前准备

  • 事后摊销

很多促销活动是有计划的,比如双十一。我们完全可以提前三个月降低预算水平,给双十一留出足够的预算空间。假如平时买东西每个月花 2000,那就砍到 1000,等到双十一的时候你就攒出了 5000 的预算额度。

但是也有很多消费是不能事先预知的,就必须采用事后摊销的策略。通过降低后面的预算,来把之前的超支补回来。比如我之前买了一台 iMac,事后总共花了 18 个月、每月摊销 100 欧,直到上个月才摊销完毕。在此期间,我把自己的购物预算从 230 欧元/月,砍到了 130 欧元/月。

预算与幸福感

很多朋友会把控制预算和痛苦生活联系在一起,惯常的认为当人不能随意开支的时候,生活质量和幸福感就会大幅下滑。

但是从我的经验来看并不会,真的开始执行预算以后,我会更加清楚的知道自己最想要什么?用有限的预算买一堆乱七八糟的东西肯定是不够的,但是这个最想要的东西却总是能够满足。

推荐 App

如果你是为了 FIRE 记账,那么你基本上绕不过 MoneyWiz。虽然他很丑、有点难上手,但是 MW 的预算和分析功能吊打市面一切其他 App,而这恰恰是我 们必需的。

MoneyWiz 现在分 2 和 3 两个版本

  • 2 是一次付费的买断版本,3 目前还需要订阅(下载试用免费)。3 虽然提供了新的 UI,但是并 没有 提供新功能,现阶段可以放心买 2。

  • 如果你是 Mac 用户,并且已经订了 Setapp 软件包,MW 3 已经包含在里面(含 iOS + Mac),直接去下载就好。

(真心觉得 MW 应该给我付广告费,简直快成舔狗了。)

投资意识

培养投资意识也是一个重点,但是投资意识见效慢、周期长,所以 越早开始、越早收获

这件事急不得,建立一个良好的投资意识少说也得三年的磨砺,期间你会赔钱,也“需要”赔钱。很多坑、很多雷,别人和你说是没用的,你得亲自去趟一下,摔了、疼了才能记住。大家都是这么一步一步过来的,赔钱了不可怕,可怕的是一遍一遍的反复趟同一颗地雷。

这是我在自己星球「只要财务自由,」写过的进阶建议,可以参考。

要建议的、要指导的、想进阶的,这里有你们要的答案。

后台常常会有类似「我现在是 XXX 状态,想要入门/精进理财,有没有什么建议?」这类问题。这种问题比较笼统、比较大,不太可能用三言两语解释清楚,但是偏偏这类问题又很高频,所以专门开一贴来说明。

先说关键重点,我还没见过只凭碎片知识和他人点播就能进阶的小白,进阶的核心只有一个——系统的学习。
碎片知识对于有认知框架体系的人来说是良药,对于没体系的人反而是砒霜。

Level 1:对于纯理财小白,想要快速入门

专门从理论+操作的视角写给小白的理财教程并不多,可以考虑看看我的《写给理财新手的操作指南》,公众号回复「操作指南」即可收到相关信息。
以前我不太好意思直接推荐自己写的东西,我总说「这些东西你愿意花时间,自己也能整理出来」。但是后来无奈的发现,绝大部分读者并不会真的花时间、也往往没有能力去整理,而是陷在碎片信息里无法自拔。
所以我也想明白了,既然学习的过程并不能避免为系统的知识付费,那我就干脆厚着脸推荐自己吧,对内容质量还是绝对自信的。
已经读过《操作指南》的球友也欢迎在下面评论,正面的、负面的都可以,星主是不能删他人评论的,你们不用担心我作弊。

读完教程以后,你应该明白下面这些问题。如果还不懂,回去重读一遍。
- 场内交易和场外交易都是啥?
- 基金的交易费用怎么算?都有几种费用?
- 「平均年化收益 10%」和「今年亏了 10%」矛盾不矛盾,为什么?
- 我有一笔投资打算投 1/3/5 年,什么东西是不能碰的?什么东西更适合我?

Level 2:小有经验,想要继续进阶的

读完操作指南,你大概率会发现公众号平时的推文一下变得容易理解了,看其他的书也变得轻松了不少。这个阶段可以考虑大范围吸收知识了,即使是碎片知识对你来说应该不成问题。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