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叶苓
快下班了,去楼下拿信件,物业的余姐正爬在桌上写字,她的儿子在一旁安静的坐着。
“余姐写啥呢?这么认真!硕硕放学啦?”
“儿子的测验题!抄了让他重做一遍!唉,昨晚又被他爸爸打了一顿!”
“啊,为啥?”
“还不是因为学习,这次又考的不好……唉,也不是第一次挨打!”
我惊讶的转脸去看那个怯怯的男孩子,他低下头,避开了我的目光。
我们见过她老公,四十出头,时尚的很,爱穿嘻哈服,总是一副笑模样,和谁都能逗两句。没想到他在家里,对孩子如此严厉。
“他爸也是着急,我俩当年学的不好,大学都没上,孩子可不能再像我们这样!”
余姐一边说,一边加快了抄题的速度。
说来也是,语言谈吐穿着打扮都只是外在,又有谁,能做到事事都无所顾忌毫不在乎呢?他们也只不过是再普通不过的一对父母……
服务行业不好做,更别说俩人都是再普通不过的工作人员。看似嘻嘻哈哈的背后,隐藏了太多的心酸不易、卑微无奈。
走过三十的尾巴,走到四十的头上,大半的人生已经定调,遇到奇迹的可能性不大,错过的已经错过了。
没有太多的钱,没有太大的房,安稳于龃龉平凡,习惯了烟火世俗,对自己,已经没有太多梦想,日子嘛,乐乐呵呵,得过且过吧,没什么大不了的。
唯有孩子,不能这样,这是他们的希望。他们太怕看到孩子和自己一样事事无成,碌碌无为,所以,他们甚至比其他家长更加严厉,因为除此之外,再没有能力帮他更多。他们要他好好努力,至少,得比他们好。
没再多说,我已深深感受到了他的焦虑,感受到了那种紧张、着急、担心、惶恐,夹杂了无能为力、又恨铁不成钢的复杂情感……
但是,理解归理解,通过“打孩子”这种方式,他是否真能达成所愿?看到愈加话少、木讷、甚至更加胆怯的硕硕,我有些担心。
每个父母,最初有孩子时,想法都很简单:别无他求,唯愿健康、快乐。
可是,随着孩子逐渐长大,对他的要求却不自觉的多起来:希望他健康,又聪明,希望他快乐,且懂事,希望他读好课本,希望他发扬特长,他一定不能掉队,他最好出类拔萃……
每次去学校接孩子,排队等待的时候,都会有无数的传单伸到面前来:拼音、英语、算数、舞蹈、美术、思维训练……只有家长想不到的,没有培训机构做不到的。
家长们也不闲着,等待的时候,三三两两凑在一起相互“取经”:你给孩子选择了什么兴趣班,我让孩子参加了什么培训课,哪个老师颇得孩子欢心,哪个机构教育理念先进,恨不得随身带个小本随时记录……有些家长,甚至把孩子的假期排的满满,还在朋友圈晒出课表,引以为荣。
我不知道,最初那些坦然潇洒、圣人一般慈祥博爱的家长们,都哪里去了?放眼望去,都是充满焦虑、望子成龙的凡人父母。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那不掺杂质的初衷渐渐发生了变化,我们的心态也随之左右不稳、高低不定:
亲戚家的孩子,大方且有礼貌,见人就主动打招呼,时不时还表演个节目,而我的孩子,内向又胆小,让他在人前说话,总是一副不情愿的样子;
同事的孩子,放学就乖乖回家写作业,每次都考第一,拿个第二都不自在,而我的孩子,却像没长大一样,月考退后了二十名,还照吃照喝,啥事没有;
邻居的孩子,又有乐感,又肯吃苦,钢琴弹得行云流水,在国内大赛屡获名次,而我的孩子,却连五线谱都认不全,听课就瞌睡,唱歌就跑调;
……
忽然发现,“别人家的孩子”遍地都是,各种优点俯拾即是,而我的孩子,却没有几样拿得出手。
于是,各种各样的焦虑,像吐着的信子的蛇,如影随形,触痛家长的内心。
可是,活着的目的是什么?我们要孩子又是为了什么?
我推崇努力的人生,笃信每个人都应该通过个人的奋斗,让自己过上想要的生活,而适当的压力,也是人生的必需品,让你在纷繁世间,始终保持清醒自知。
我推崇积极的教育,认为父母可以适当培养孩子的竞争意识和抗压能力,让他明白人外有人山外有山,攀登永无止境。能力越强,越容易适应未来的社会。
但是,作为家长,我排斥因压力而产生的焦虑,尤其是,过分臆想而产生的过度焦虑,比如:过早给孩子灌注应试考试的内容,过分关注分数名次,以及人云亦云,别人学什么,自己也立马跟风去学,等等。
习惯于生活在种种比较之中的我们,也习惯了因比较而产生的各种焦虑,有时候,意识不到这种焦虑其实除了带给孩子的伤害,没有任何意义。
人们终究不同,究竟是在云端飞翔,还是在泥中穿行,只是视角不同,换个角度,结果也许又不一样。
培养孩子,眼光一定要放长远,当下的成绩、分数以及一些表象,并不代表孩子的全部。
与其急着让幼儿园的孩子学习拼音,倒不如早一些让他们背诵一些诗词歌赋,利用幼时最好的记忆力,多多储备一些国学文化以及文学底蕴,别待到用时才抱佛脚,为时晚矣;
与其逼迫孩子参加一些不喜欢不擅长的特长,不如就拿出时间陪他多多接触大自然,做自己喜欢的户外运动,锻炼体魄的强健,和肢体的灵活性,为日后的工作和学习,打下好基础;
与其暴跳如雷,斥责他学习不努力,不理解父母苦心,不如坐下来和他谈谈心,了解她的困扰,他的迷茫,他的力不从心,从问题的源头着手,也许更能事半功倍,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
其实,人生那么长,不曾领跑最初的路程,未尝不是一种幸运。
把该做的事认真做好,就ok了,过分焦虑只会伤害到孩子和我们自己。
斗转星移,顺其自然,一切存在,都有其道理。
相信我们的孩子,会在合适的时刻,绽放美丽的色彩。
而作为家长,我们只需笑而不语,静待花开,就好。
叶苓 父母必读签约作者。
俩宝妈妈,会计师,期刊写手。拨得算盘,敲得键盘,做得报表,带得俩娃。唱念做打,儿女情长,烟火人间,以笔写心。
微信公众号:射手座彼岸心(bi_an_xin)
相识于微时,相守于贫贱,更要对抗得了时光。
一个二孩老爸的自我反思
打骂孩子是无能教育和无耻教育!
这条路,可以让孩子通往高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