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抗体圈
关注生物药行业动态,对热点进行深入解析。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中国证券报  ·  刚刚,A股历史罕见 ·  昨天  
华泰睿思  ·  华泰 | A股策略:配置型外资继续净流入 ·  昨天  
上海证券报  ·  “30cm”涨停 ·  2 天前  
中国证券报  ·  增量资金来了!明天集中发行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抗体圈

2024年临床试验失败的启示录

抗体圈  · 公众号  ·  · 2025-02-04 11:39

正文

2024年对生物制药行业而言,是充满挑战与反思的一年。多个备受瞩目的药物在临床试验中遭遇失败,不仅给相关企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更对整个行业的发展方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以下是对这些失败案例的梳理与反思。

吉利德的肿瘤野心受挫:Trodelvy与Magrolimab的失败

吉利德科学公司(Gilead Sciences)在2024年经历了两次重大的临床失败。首先,其Trop2 ADC药物 Trodelvy 在非小细胞肺癌和转移性尿路上皮癌的适应症上未能达到临床终点。这一失败不仅令吉利德在肿瘤领域的布局受挫,更使其210亿美元收购Immunomedics的决策受到质疑。尽管吉利德曾寄希望于Trodelvy成为肿瘤业务的基石,但接连的失败使其在肿瘤领域的野心受挫。

紧随其后,吉利德的CD47单抗药物 Magrolimab 也在2024年被放弃。此前,吉利德以49亿美元收购Forty Seven公司,试图在CD47靶点上取得突破。然而,多款CD47相关药物的终止,预示着这一投资热潮的结束,吉利德的战略误判令人深思。

Simufilam的造假丑闻

2024年, Simufilam 的临床失败尤为引人关注。该药物的失败不仅在于临床试验的失利,更涉及论文造假和临床数据操纵的丑闻。公司前高管Lindsay Burns被指控篡改数据,导致III期临床试验的失败。这一事件不仅令投资者蒙受损失,更对公司的声誉造成了不可逆转的伤害。

Relyvrio的上市与撤市

Relyvrio 的上市与撤市过程充满了戏剧性。尽管在II期临床试验中受到质疑,但在渐冻症患者的强烈呼声下,FDA最终批准其上市。然而,2024年III期临床试验的失败,使得Amylyx不得不履行承诺,从市场撤回Relyvrio。这一过程不仅令患者群体感到失望,也引发了对FDA审批流程的广泛讨论。

辉瑞与艾伯维的罕见病市场失误

在罕见病领域,辉瑞的 PF-06939926 在III期临床试验中未能达到主要终点,导致其在这一领域的布局受挫。与此同时,艾伯维的 Emraclidine 在精神分裂症的适应症上失败,使其87亿美元的收购投资化为泡影。这些案例表明,即使是行业巨头,也难以避免临床试验的失败风险。

Syros Pharmaceuticals:财务困境的边缘

Syros Pharmaceuticals 的核心药物 Tamibarotene 在 III 期临床试验中未能达到预期目标,这一失败直接将公司推向了财务困境的边缘。为了支持 Tamibarotene 的开发,Syros 早在 2020 年便从 Oxford Finance LLC 获得了 4000 万美元的贷款。然而,随着 III 期试验的失败,公司不得不面对与 Qiagen 的战略合作终止,这进一步触发了贷款的违约条款。截至 2024 年第三季度,Syros 账面上仅剩下 5800 万美元的现金,而贷款的到期日却迫在眉睫,定于 2025 年 11 月 1 日。这场失败不仅令 Syros 的管线布局受到重创,更使其未来的生存与发展蒙上了一层阴影。

Sage Therapeutics:合作上市后的挫败

Sage Therapeutics 与渤健(Biogen)合作的药物 Zurzuvae 虽然成功上市,但公司并未因此停下脚步,而是继续大力投资于新药 Dalzanemdor 的研发。然而,命运却开了一个残酷的玩笑,Dalzanemdor 在针对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和亨廷顿舞蹈症的三项 II 期临床试验中全部失败。这一连串的打击不仅令 Sage 的研发管线受阻,更使其市场表现和投资者信心遭受重创。面对如此困境,Biogen 甚至考虑收购 Sage,以期通过整合资源来弥补损失。

Marius Pharmaceuticals:罕见病市场的挫败

Marius Pharmaceuticals 的药物 Ganaxolone 在难治性癫痫持续状态(RSE)的适应症上遭遇了失败。尽管 Ganaxolone 已经获批用于治疗 CDKL5 缺陷相关的癫痫,但 RSE 市场的失败无疑是对公司的一次重大打击。此前,Marius 曾尝试将 Ganaxolone 的适应症扩展至 PCDH19 型小儿癫痫、焦虑行为障碍和 Lennox-Gastaut 综合征等,但这些探索最终均未能取得成功。成人局灶性癫痫的 III 期临床试验也未能达到预期目标,令 Marius 的未来充满了不确定性。

Alto Neuroscience:失败管线的连锁反应

Alto Neuroscience 的故事则更为引人深思。该公司专注于采用人工智能技术,通过筛选特定的生物标志物来重新开发那些在其他公司手中失败的管线。然而,其主推药物 ALTO-100 在临床试验中不仅未能达到主要终点,连次要终点的表现也不如安慰剂组。这一失败不仅令 Alto Neuroscience 的市值大幅缩水,更使其商业模式受到质疑。尽管公司账上仍有现金储备,但 ALTO-100 的失败无疑给 Alto Neuroscience 的未来蒙上了一层阴影。

总结与反思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