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金羊网 蒋隽 沈婷婷 余晓玲
1月22日,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开展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治理工作的通知》(下称《通知》)有关情况,明令小区配套幼儿园不得办成营利性幼儿园,要求城镇小区没有规划配套幼儿园或规划不足,或者有完整规划但建设不到位的,要通过补建、改建或新建、置换、购置等方式予以解决。
《通知》要求,城镇小区没有按照相关标准和规范规划配套幼儿园或规划不足,或者有完整规划但建设不到位的,要通过补建、改建或就近新建、置换、购置等方式予以解决。已建成的小区配套幼儿园未移交当地教育行政部门的应限期完成移交,对已挪作它用的要采取有效措施予以收回。小区配套幼儿园应由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办成公办园或委托办成普惠性民办园,不得办成营利性幼儿园。
《通知》针对上述各项问题的整改任务提出了明确的时间表:2019年6月底前,完成已建成未移交的配套幼儿园的移交手续;2019年9月底前,对于需要回收、置换、购置的,完成相应工作;2019年12月底前,对需要补建、改建、新建的配套幼儿园,完成相关建设规划;2020年12月底前,完成配建项目竣工验收。
在广东,“入园难”问题已经得到缓解。但结构性矛盾却仍存在,很多家庭挤破头都想进公办幼儿园。为此,广州早已出台有关规定,明确幼儿园与首期建设的居民住宅区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验收。
广州市教育局副局长华山鹰介绍,2016年6月,广州要求力争在三年内解决189宗(其中,中小学30所、幼儿园159所)未建成、未移交配套教育设施问题。随后,广州出台《居住区配套公共服务设施管理暂行规定》,明确幼儿园与首期建设的居民住宅区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验收,由住建部门统一接收,然后交给教育部门使用。
但一方面因此前并没有上述规定,另一方面也存在部分配套幼儿园因产权不明晰、建设不达标等原因导致无法达到办学条件或取得办学许可,所以产生了历史遗留问题。
对此,广州逐一梳理出159所居住区历史遗留配套幼儿园的建设和移交责任方,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处理意见和操作指引。
截至2018年12月,广州已建设移交新建居住区配套幼儿园196所,其中办成公办幼儿园95所,办成普惠性民办幼儿园94所。159所历史遗留问题幼儿园已回收41所,其中办成公办园25所、办成普惠性民办园16所。
广州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不少区都优先将小区配套幼儿园办成公办园。
例如,南沙区自2018年起,将接收的小区配套幼儿园全部办成公办幼儿园,2018年接收了9所,增加公办学位3060个。
白云区分类解决小区配套幼儿园接收问题,坚持“当年接收、次年开办”的原则,将新接收的小区配套幼儿园优先开办成公办幼儿园,2017年-2018年,白云区新开办了9所小区配套公办园,共增加公办学位2430个。
据了解,目前广州共有幼儿园1861所,其中普惠性幼儿园(含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1414所。全市幼儿园可提供学位约56.45万个,在园幼儿约50.7万人。
华山鹰表示,广州将继续推进配套幼儿园建设和移交工作,优先办公办园,确保实现2020年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达50%、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80%以上、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100%以上的目标。
深圳:将建新型公办幼儿园今年新增两万个幼儿园学位
1月22日,深圳市教育局有关负责人在接受羊城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正在制定学前教育普惠优质发展的相关意见。
记者了解到,2018年是深圳学前教育迎来重大变化的一年,年初,市教育局提出150所新型公办幼儿园的建设任务,如今已如期完成。
所谓新型公办幼儿园,指的是利用国有资产和财政性教育经费举办的、提供普惠性学前教育服务的幼儿园,登记为其他组织举办的事业单位,实行“以事定费”管理、社会化用人。
截至2018年12月底,深圳新增幼儿园77所,新增幼儿园学位2.3万个,75%以上位于原特区外。普惠性幼儿园总数达到1325所,占全市幼儿园总数的75.8%,提前超额完成普惠园建设任务。
今年,深圳将新增幼儿园学位两万个,出台《关于进一步深化改革促进学前教育普惠优质发展的意见》,以区级政府为责任主体,大力发展新型公办幼儿园,力争至2019年底,新型公办园和普惠性民办园在园儿童数占比达到78%。到2020年,全市公办幼儿园在园儿童占比要达到50%。
深圳市教育局表示,适度发展新型公办幼儿园,是优化学前教育办学结构的核心任务,具体方案目前还处于研究完善阶段。同时,教育部门还启动了公办园配套政策的研制及普惠园政策的修订工作,未来将同步做好政策解读工作。
东莞:已建幼儿园移交是难点,有小区幼儿园保教费高出公办园6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