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置地通
置地通是中国地产投融资第一平台,专注于地产投资、融资、租售三类顾问业务,以专业服务提高房企、金融机构及资产交易方的投融资效率。置地通亦是专业的地产金融社群,公众号粉丝5万人,俱乐部会员4000人。建议置顶关注!欢迎业务合作!
目录
51好读  ›  专栏  ›  置地通

“动手术”的不止万达,还有这些房企!

置地通  · 公众号  · 房地产  · 2017-08-21 00:10

正文

读懂中国地产,从关注“ 置地通 ”开始

导读 :今年以来 ,多家房企正在动“大手术”,对旗下业务展开轰轰烈烈的重组变革,如万达文旅闪电注资香港上市公司,着实让业界吃了一惊。其实,不只是万达,近日中粮、保利、信达等房企也都在推进重组。


万达调整业务架构

万达正在迅速调转船头,继打包售卖文旅项目和相关酒店之后,万达集团的内部进行了一场力度空前的架构调整。

8月9日深夜,万达旗下香港上市公司万达酒店发展发布重大重组计划,万达集团旗下的两家轻资产公司——万达酒店管理和万达文旅将全部注入其香港上市公司。 腾挪速度之快,让外界惊叹。

这意味着,万达酒店发展这一平台整合了万达的文旅和酒店管理业务,而根据万达的规划,这两大轻资产平台每年至少有几十亿的现金收入。

“尽管万达卖掉大部分文旅和酒店项目本不在最早的计划内,但万达轻资产转型也确实是其方向,不管是主动被动,老王借助这次变化给自己加了把劲,把轻资产转型提速了,如果没有和融创的交易,王健林也许会没这么快走到这一步。”一名熟悉万达的人士表示,至少万达目前文旅架构调整基本到位了。

“万达是真的走向轻资产了,以后要靠品牌来赚钱。”万达一名内部人士表示,但这也不是说明万达文旅项目全部靠轻资产,还有部分文旅项目还是要按照实际情况来操作,只能说轻资产是大趋势。


在注资之前,8月2日晚,万达集团内部下发文件显示,原先在万达文化辖下的文旅、电影、体育板块也独立成为集团,分别为万达文化旅游创意集团、万达影视集团和万达体育集团,并对相关高管进行调整。在各自打包、归属为三个新的业务公司之后,万达可以对文化板块实现更清晰而专业的管控。

对于大多数房企而言,十年前的黄金时期已经不在。 不仅是万达 ,多数房企已进行战略转型。

控制权近两年持续出现更迭的万通地产,近期则发布了2016年年报。报告显示,该公司2016年全年实现营业收入23.36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减少10.81%;实现归母净利润1.1亿元,而2015年该公司曾亏损6.12亿元。

而就在2015年,嘉华控股通过高比例收购万通地产非公开发行股份成为后者控股股东,这一动作也被看作万通地产从地产主业向“第三产业”转型之路的开始。随后,围绕万通地产二股东万通控股层面的股权腾挪展开。嘉华控股于2016年10月通过收购洋浦耐基特持有的海南万通御风投资有限公司51%的股权,从而实现直接和间接持有万通控股50.56%股权。而至2017年1月,万通地产发布公告称嘉华控股成功引入中融信托,中融信托将通过子公司承接万通控股不超过35%的股权。

中融信托一向被市场看作为中植企业集团核心,此次收购行为也被看作中植系加大对房地产板块布局的重要一步。

经过一系列变动,外界一致认为万通地产的转型已在加速。在2016年年报中,该公司即称将尝试各种资源对接,积极探索服务业与房地产的结合,实现房地产业务向地产金融服务型的第三产业转型升级。

SOHO中国过去五年则进行了三次战略转型。

第一次是2012年,SOHO中国宣布告别散售、转型自持物业,潘石屹解释原因是“销售税高,每年利润一半以上都交了税”。在早前散售大行其道的年代,精准锁定购买力强劲的煤老板为公司带来了巨大的成功。

第二次是2015年前后,SOHO中国重走销售之路,陆续整售包括上海SOHO静安广场、SOHO海伦广场等在内多个项目,加上今年最新宣布出售的3个项目,该公司在三年间共计出售6个项目,套现资金逾300亿元。

第三次则是打造3Q共享空间,SOHO中国以后不再拿地开发,并集中通过租赁写字楼来发展3Q产品。3Q共享空间的盈利前景有待市场考证,“尺度有时候算不过来,以前房地产算的都是几亿,现在3Q算的都是几百万,中间差了两个零”,潘石屹表示。

中天城投近期正式启动战略转型升级,明确“大金融”领域的布局与推进是公司长期性及战略性的规划。尽管地产业务仍是当前公司的主要收入来源,但这一变化意味着,中天城投在向金融业务转型的过程中取得阶段性进展。

今年8月,上海百联宣布则与睿星资本在长租公寓领域展开深度合作合作,睿星资本(Greystar)是全球领先的长租公寓投资运营商,在全球140个城市投资管理41万余套公寓。百联集团将携手睿星资本(Greystar),探索研究中国长租公寓市场,协助百联集团升级旗下存量资产价值,打造中国消费市场的长租公寓品牌,发力中国万亿长租公寓市场。中骏置业也与睿星资本牵手开拓长租公寓市场,双方日前签署合作协议,计划在未来三年内,在中国一、二线城市推出5万间长租公寓。

新业务试水不易

公司架构的调整,还源于房企对于各自拓展领域的判断,万达的调整不只是文旅和酒店方面。

近日,在万达集团现有的四大产业集团(万达商业、万达文化、万达网络、万达金融)之外,万达还新成立一个万达大健康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并将医疗事业部并入其中。这意味着,万达将从“四轮驱动”,逐渐升级为“五轮驱动”。

“医疗集团肯定要做,而且是大做,但毕竟还处于筹备阶段。”一名接近万达的人士表示,万达医疗的管理层已经基本到位,但全员到位、具体目标等细节还需要一些时间推进。

今年万达上马了不少大型医疗项目。7月3日,万达计划在昆明市投资500亿元,打造以医疗、健康为核心的世界级医疗及大健康产业园。此前的4月6日,万达集团与成都政府协议耗资700亿元,打造一座世界级的医疗产业中心。

去年,万达与英国国际医院集团合作,在上海、成都、青岛建设三座综合性国际医院。

医疗行业具有极高的专业壁垒,擅长地产运营的万达要转向一个不太熟悉的高门槛领域,可能要面临高成本投入、长回报周期的问题。

最近,佳兆业也在加码医疗领域。7月底,佳兆业表示要以0.4港元/股增持美加医学13.68亿股份,耗费总资金5.47亿港元。通过连续三次加持,佳兆业持有美加医学股份至47.33%,将触发全面要约。

但医疗、快消、新能源等业务尝试并不容易,近年在房企中,就不乏试水失败而退出的案例,如此前恒大退出快消品业务,近日,金科开始收缩新能源战线。

8月4日,金科股份发布了从新能源产业基金退伙的公告,该公告称,金科参与投资的新能源产业基金至今未能在新项目投资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因此,金科将从新能源产业基金退伙并按出资比例收回退伙资金。

2014年,金科决定多元化转型,向外界抛出“新地产+新能源”双主业战略,能源5年要达到500亿元的规模。而在金科2016的年报中,新能源营业收入仅为1.4亿元。


资本市场重组

相比房企在业务架构上的调整,资本市场重组要难得多。8月10日,深深房A发布筹划重大资产重组事项停牌进展公告 表示,由于本次重大资产重组所涉及的资产规模较大,工作量大;且本次重大资产重组预计将构成重组上市,相关工作要求较高,故准备工作尚需一定时间。

自2016年9月14日深深房A首次停牌至今,已经接近一年,恒大重组深深房A仍无进展。对于恒大重组深深房A 是否正在有最新进展,对此,恒大方面未有回复。

央企重组甚至更为艰难。随着近日央企年中工作会议密集召开,央企间并购重组、整体上市步伐也将加快。8月6日,中粮地产公告称,确认正在筹划的重大事项构成重大资产重组。

此前,中粮地产已于2017年7月24日开市起停牌,该公司预计在不超过1个月的时间内披露本次重组方案,即在2017年8月24日前按照要求披露重大资产重组信息。

虽然中粮地产并未透露重大资产重组的内容,但此次重组被外界认为是中粮集团对于地产业务板块整合。中粮集团旗下拥有两家地产上市公司,在深交所上市的中粮地产以住宅开发业务为主,在港交所上市的大悦城地产专注于商业地产,而中粮置地统管了中粮系内所有地产业务。

央企鲁能的重组之路也迎来了新进展。中止重组三个月之后,7月31日,天津广宇发展发布公告称,公司已审议通过了调整重组方案的议案,原重组方案中的募集配套资金部分被取消。而调整的目的在于,“加快推进本次重大资产重组进程”,按照此前的重组方案,鲁能集团将旗下5家子公司的股权注入到广宇发展平台上。

此外,央企信达地产也在通过收购淮矿地产,进行资产重组,近日其交易风险则受到了上交所的关注。8月1日,上海证券交易所就向信达发出问询函,要求信达地产披露标的资产主要业务所在城市的发展状况,及标的资产在相关城市的市场地位、竞争优势、市场份额等情况。

保利集团的地产业务,也有望年内出台整合方案。7月13日,保利集团点名保利地产与保利置业的整合“要明确时间表和路线图,加快推进整合工作”,并“要尽快建立过渡期管理机制,加强过渡期管理,过渡期不宜太长,确保不影响企业的日常投资和经营。”

早在今年4月,保利地产总经理刘平表示,与保利置业的整合,已经制定了“比较切实可行”的方案,“计划今年之内完成”。

在地产重组之余,保利还在重新铺排在一、二线城市布局的商业地产业态格局,其联手中国金茂、绿地等知名房企,成立了北京商办联盟。保利称,未来3年-5年间,保利商办项目将为整个保利集团构筑“资产长城”,深耕商办领域,建立专业级的资管中心。

整合难题

中粮地产此次的重组,除了整合地产业务,很有可能还涉及到中粮资本借壳上市,重组难度较大。

自赵双连接替宁高宁掌管中粮集团后,“瘦身健体”的计划在中粮集团内部展开。根据中粮集团的“十三五”规划,中粮集团推动粮油、食品、金融、地产四大板块2019年整体上市。

华创证券一名分析人士指出,在赵双连“瘦身健体”整体思路之下,中粮地产或成为集团未来资本运作重要平台。目前中粮集团的金融业务板块——中粮资本也在推进上市。

“无论是中粮还是保利的重组,涉及到两个不同派系的整合,都比较麻烦,”优淘城总裁薛建雄表示,两家地产公司重组,涉及到内地和香港两个资本市场,还要解决股权收购过程中外汇管制、融资监管等难题。

保利旗下的地产业务整合就一路波折。目前保利地产与中航地产的整合基本完成,但保利地产和保利置业的重组说法由来已久,但鲜有实质性进展公布。保利地产早已跻身一线房企阵营,而保利置业则被外界认为是保利集团一手养大的“亲儿子”。


去年保利更闹了一起重组“乌龙”,2016年11月29日午间,保利地产与保利置业公告称,因有重大事项或内幕消息要公告而停牌。但当日晚间,两家公司就再次公告宣布中止重组。

薛建雄表示,在央企重组加速的大背景下,招商蛇口完成重组、中海也成功整合了中信和中建,规模正迅速扩大。2017年7月20日,中海地产母公司中国建筑,凭借1445亿美元营业收入,在世界500强排名中由去年的第27位上升至第24位。

而这让保利和中粮等央企羡慕不已。从业绩上看,中粮地产和大悦城地产业绩都较弱,2016年中粮地产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80.25亿元,大悦城的营业收入约为69.87亿元。

作为一线房企的保利,更有做大整合的决心。据保利地产发布的前6月销售数据显示,2017年上半年,保利地产实现签约金额1466.13亿元。2017年上半年,保利置业实现合约销售额折合约为人民币222亿元。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