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注资之前,8月2日晚,万达集团内部下发文件显示,原先在万达文化辖下的文旅、电影、体育板块也独立成为集团,分别为万达文化旅游创意集团、万达影视集团和万达体育集团,并对相关高管进行调整。在各自打包、归属为三个新的业务公司之后,万达可以对文化板块实现更清晰而专业的管控。
对于大多数房企而言,十年前的黄金时期已经不在。
不仅是万达
,多数房企已进行战略转型。
控制权近两年持续出现更迭的万通地产,近期则发布了2016年年报。报告显示,该公司2016年全年实现营业收入23.36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减少10.81%;实现归母净利润1.1亿元,而2015年该公司曾亏损6.12亿元。
而就在2015年,嘉华控股通过高比例收购万通地产非公开发行股份成为后者控股股东,这一动作也被看作万通地产从地产主业向“第三产业”转型之路的开始。随后,围绕万通地产二股东万通控股层面的股权腾挪展开。嘉华控股于2016年10月通过收购洋浦耐基特持有的海南万通御风投资有限公司51%的股权,从而实现直接和间接持有万通控股50.56%股权。而至2017年1月,万通地产发布公告称嘉华控股成功引入中融信托,中融信托将通过子公司承接万通控股不超过35%的股权。
中融信托一向被市场看作为中植企业集团核心,此次收购行为也被看作中植系加大对房地产板块布局的重要一步。
经过一系列变动,外界一致认为万通地产的转型已在加速。在2016年年报中,该公司即称将尝试各种资源对接,积极探索服务业与房地产的结合,实现房地产业务向地产金融服务型的第三产业转型升级。
SOHO中国过去五年则进行了三次战略转型。
第一次是2012年,SOHO中国宣布告别散售、转型自持物业,潘石屹解释原因是“销售税高,每年利润一半以上都交了税”。在早前散售大行其道的年代,精准锁定购买力强劲的煤老板为公司带来了巨大的成功。
第二次是2015年前后,SOHO中国重走销售之路,陆续整售包括上海SOHO静安广场、SOHO海伦广场等在内多个项目,加上今年最新宣布出售的3个项目,该公司在三年间共计出售6个项目,套现资金逾300亿元。
第三次则是打造3Q共享空间,SOHO中国以后不再拿地开发,并集中通过租赁写字楼来发展3Q产品。3Q共享空间的盈利前景有待市场考证,“尺度有时候算不过来,以前房地产算的都是几亿,现在3Q算的都是几百万,中间差了两个零”,潘石屹表示。
中天城投近期正式启动战略转型升级,明确“大金融”领域的布局与推进是公司长期性及战略性的规划。尽管地产业务仍是当前公司的主要收入来源,但这一变化意味着,中天城投在向金融业务转型的过程中取得阶段性进展。
今年8月,上海百联宣布则与睿星资本在长租公寓领域展开深度合作合作,睿星资本(Greystar)是全球领先的长租公寓投资运营商,在全球140个城市投资管理41万余套公寓。百联集团将携手睿星资本(Greystar),探索研究中国长租公寓市场,协助百联集团升级旗下存量资产价值,打造中国消费市场的长租公寓品牌,发力中国万亿长租公寓市场。中骏置业也与睿星资本牵手开拓长租公寓市场,双方日前签署合作协议,计划在未来三年内,在中国一、二线城市推出5万间长租公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