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认真想
我们是一家致力于普及批判性思维与通识教育的公司。北京认真想教育科技有限公司(信用代码:91110105MA00CCN1XA)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软件小妹  ·  小孩哥的“恶梦”,建议长期收藏! ·  13 小时前  
港天港地港人才  ·  2年转学3次,被“名校情结”害惨的新港人 ·  昨天  
港天港地港人才  ·  2年转学3次,被“名校情结”害惨的新港人 ·  昨天  
苏州本地宝  ·  事业编制!苏州高新区教育系统招聘210人! ·  3 天前  
中国教育报  ·  习近平: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认真想

答:我喜欢读哲学书,但是被别人说装深沉,其实根本就不懂,怎么办?

认真想  · 公众号  · 教育  · 2024-12-14 11:00

主要观点总结

文章回答了一个网友的问题,当喜欢读哲学书但被误解为装深沉、不懂怎么办。文章建议通过实际行动证明自己的理解程度,如分享所学知识和话题。同时,不必过于在意周围人的评价和看法,消除误解是针对亲朋好友的。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面对误解,可以通过实际行动证明自己的懂哲学程度。

例如,分享从哲学书籍中学到的知识,谈论相关议题,展示对哲学的理解。

关键观点2: 哲学理解是程度化的,不必追求完美的理解。

每个人对哲学的理解都有不同水平,重要的是持续学习和进步。

关键观点3: 可以忽略周围无关紧要的人的评价和看法。

读哲学书不会损害他人,也没有义务向他人证明自己的懂哲学。

关键观点4: 对于亲朋好友的误解,可以采取措施消除误解。

可以通过更通俗易懂的方式分享哲学知识,帮助他们理解自己的真实水平。


正文

我在网上看到了一个网友提出的有趣的问题:我喜欢读哲学书,但是被别人说装深沉,其实根本就不懂怎么办?
以下是我给出的回答:

假设你喜欢读日语书,但是被别人说你在假装自己懂日语,其实根本不懂,那你该怎么办?
那你直接说几句日语,向别人证明你懂日语,这就可以了。
但是,如果你周围的人都不懂日语。当你说日语的时候,他们因为听不懂,所以无法判断你说的话到底是什么日语,这又该怎么办呢?
哲学书也是同理。你可能会遇到类似的困境:假设你周围的人都不懂哲学,因此你难以在短时间内用实际的举动向他们证明你多多少少懂一些哲学。
幸运的是,我们很少面临这样的困境。因为,“懂”是程度化的。
我们假设“懂0”是完全不懂,“懂100”就是完全精通。“懂20”属于刚刚入门。“懂50”就是达到了中阶水平。“懂80”就已经算是高手。
我们假定,刚出生的婴儿对于哲学就属于“懂0”阶段。也可以假定,一些有智力障碍的人,即便到了18岁,对于哲学也依然是“懂0”阶段。这并不是因为哲学特别难,而是婴儿和智障对于物理学、数学、化学、生物学、经济学、计算机科学等学问,也全都是“懂0”阶段。
然而,当一个智力正常的人不再是婴儿,而是接受了九年义务教育,或者通过电视、报纸、书籍、互联网以及他人等渠道,正常地在地球上生活了18年甚至更久,那这个人对于哲学就不再是“懂0”了。
我猜,大部分应该在“懂5”到“懂25”之间。
此时,假设你通过阅读哲学书,使得自己的“懂值”从“懂20”提升到了“懂30”。那你就可以向周围的那些“懂20”的人,表现出自己的确拥有“懂30”的水平。
比如,假设你对语言哲学很感兴趣。但你周围的人怀疑你不懂语言哲学。那接下来,你可以拿着那本语言哲学方面的书籍,兴高采烈地向周围人分享你从中学到的知识,比如弗雷格的一些思想,如sense和reference的区别。很多人对克里普克也很感兴趣,那你可以聊一聊不同于罗素的摹状词理论的另一种专名理论。
同理,如果你对形而上学、认识论、伦理学、科学哲学、宗教哲学、心灵哲学等领域感兴趣,你也可以通过谈论这些领域中的议题,议题的多个立场,以及支持和反对这些立场的论证,来向周围的人展示你对这些议题的理解,已经达到了“懂30”甚至更高的程度。
你可能会担心,当你谈论这些话题时,你周围人依然听不懂,那怎么办?
那就说明,他们的水平可能还达不到“懂20”。或者,你的水平也没有到“懂30”,因此你无法讲清楚那些议题。
此时,我们就只需要更耐心就好了。你可以把你更熟悉的、更有把握的知识点,以更加通俗易懂的方式,向周围人分享。比如,你讲不清楚功利主义的优点和缺点,也许是因为你自己对这个议题的懂值还太低。但也许你对自由意志议题更擅长,于是你可以让周围还未入门的小白群体,理解何谓自由意志议题。因此,他们也就会相信,你多多少少懂一些哲学了。
哲学当中有非常多有趣的议题,你可以打开这个网站:https://philpapers.org/
可以按主题分类: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