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植物科学最前沿
致力于分享和交流植物科学研究方法、学术成果,努力构建中国植物科学研究共同体和最专业的植物科学学术传播平台。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北京厚朴中医  ·  樱花季,在厚朴汤河原学堂来一次身与心的对话 ·  2 天前  
北京厚朴中医  ·  今晚19:00直播 | 闲话假期综合征 ·  4 天前  
北京厚朴中医  ·  厚朴电子日历 | 早 ·  3 天前  
中国中医  ·  湖南出台中医护理技术规范及考核评估标准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植物科学最前沿

浙江大学娄永根/李冉团队揭示营养介导的植物与昆虫互作新机制

植物科学最前沿  · 公众号  ·  · 2024-06-14 07:12

正文

植物与植食性昆虫长期共存,植物在进化过程中形成了防御机制,而植食性昆虫也产生了反防御机制。目前,关于这种防御和反防御已经有大量的报道。植食性昆虫主要从植物上获取维持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因此,植物的营养品质也会影响昆虫的取食。一些初步的研究表明,昆虫取食可以改变植物营养物质(主要是初级代谢产物)在不同组织中的积累,有些昆虫可以从中受益,这与植物的耐害性机制有一定的关联。然而,这种营养介导的植物与昆虫互作机制大部分还不清。

近日,浙江大学昆虫科学研究所娄永根/ 李冉团队在国际知名期刊 Current Biology 上发表了题为 Brown planthoppers manipulate rice sugar transporters to benefit their own feeding ”的研 究论文, 揭示了韧皮部中糖介导的水稻和褐飞虱的互作
褐飞虱 BPH 是水稻上一种刺吸式口器害虫,主要取食叶鞘韧皮部汁液中的氨基酸和糖类等物质。水稻叶片(源组织)利用光合作用合成糖类,然后通过韧皮部装载运输到叶鞘、根等库组织,其中,Clade Ⅲ 亚家族的 SWEET 糖转运蛋白 在韧皮部装载中发挥重要的作用。研究发现,褐飞虱为害显著增加了 水稻叶鞘韧皮部中三种可溶性糖的含量;转录组学和 GUS 报告植株染色表明,褐飞虱为害主要激活了叶片中 SWEET13 SWEET14 基因的表达,而不影响褐飞虱为害的叶鞘部位两个基因的表达。同时敲除两个 SWEET 基因的突变体对褐飞虱的抗性增强,机理研究表明,敲除 SWEET13 SWEET14 基因不影响经典的水稻茉莉酸介导的抗虫性,但是韧皮部汁液中的糖含量显著性降低。糖类物质通常可以作为诱食剂影响半翅目昆虫的取食行为,通过刺吸电位实验和蜜露排放量检测表明,褐飞虱在 sweet13/14 双敲除突变体中的取食能力降低,这可能是导致突变体对褐飞虱抗性增强的原因。 sweet13/14 突变体在田间对褐飞虱抗性也要强于野生型水稻,而其产量却没有发生变化。 SWEET13 SWEET14 很早就被鉴定为白叶枯病菌的隐性抗性基因,因此,两个基因可作为水稻抗病虫育种的重要分子靶点。
浙江大学昆虫所博士生俞玲园为论文第一作者,浙江大学昆虫所李冉研究员为论文通讯作者。浙江大学娄永根教授, 德国马普化学生态研究所Ian Baldwin 教授 以及中科院华南植物园曾璇博士对本研究给予了大力帮助。该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马普伙伴小组计划和海外高层次人才项目的资助。课题组近年来聚焦水稻 JA 信号途径 以及水稻和害虫互作相关研究 ,在PNAS 2023 )、 Plant Cell 2023, 2024 )、 Current Biology 2024 )、 New Phytologist 2021, 2023 )等期刊发表多篇研究论文。
原文链接: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