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大概率无法让增产快速实现,但有机会影响全球市场波动。
2025年1月20日,特朗普将再次入住白宫,正式开启特朗普2.0时代。特朗普所代表的美国共和党在2024年总统大选中以“让美国再次伟大!(Make America Great Again!)”为竞选口号,倡导“美国优先,回归常识”的保守主义,着重强调降低通胀、打击非法移民、重振经济、促进制造业回流等议题。随着特朗普当选总统,共和党赢得了参众两院多数席位、多数州长、多数州议会,并在最高法院占据绝对优势,特朗普成为继罗斯福之后权力最大的美国总统。
美国共和党于2024年7月通过的《2024年共和党施政纲领》(以下简称《纲领》)共计20条,将是了解特朗普新一个任期内政策思路的重要文件。其中:涉及经济金融领域的施政纲领共计4条,分别为:第三条“结束通货膨胀,让美国再次变得经济实惠”。第五条“停止外包,让美国成为制造业超级大国”。第六条“为工人减税,不对小费征税!”第十三条“保持美元作为世界储备货币”。涉及能源领域的施政纲领共计2条,分别为:第四条“让美国成为世界主导能源生产国!”;第十五条“取消电动汽车强制要求,削减昂贵和烦琐的法规。”
涉及外交的施政纲领共计1条,为:第二十条“防止第三次世界大战,恢复欧洲和中东的和平,并在我们整个国家范围内建立一个伟大的铁穹导弹防御系统——全部都是美国制造。”
美国共和党将“释放美国能源(Unleash American Energy)”作为核心要务,希望利用化石能源来促进国内繁荣并增强国际影响力,在《纲领》具体措施中共提及五次之多,是其实现降低通胀、重振经济、降低生活成本、重塑制造业、保护老年人等承诺的重要举措。
对美元与全球经贸的影响
特朗普2.0政府将推动新的美元战略,并已在《纲领》中明确提出“保持美元作为世界储备货币”。为此,特朗普2.0政府大概率从以下方面发力。首先,重塑美元信誉。特朗普2.0政府可能推动禁止美元武器化的承诺或立法,解除世界对美元金融制裁的忌惮。其次,做强美元需求。特朗普2.0政府大概率将从提振赴美投资和要求采购美国商品及服务两方面增加世界对美元的需求。为此,金融方面,可能放松美国金融监管,鼓励甚至刺激美国科技股、大宗商品ETF、加密数字货币及其ETF投资炒作,做大做强美元投资工具赚钱效应,吸引美元回流美国金融市场,维持美元汇率处于相对强势。实业方面,可能结合“结束通胀”“建设世界主导能源生产国”“成为制造业超级大国”和“减税”等核心承诺,调整税负结构,改善在美国实业生产利润空间,吸引外资赴美直接投资,缩小美国商品和服务贸易逆差。再次,加大美元供给。特朗普2.0政府大概率会以对外投资为主、原材料和配件进口为辅的方式向世界供给美元,重塑美元环流,使美元流向成为美国在国际金融与地缘政治博弈中的双重筹码,通过美元供给收服亲美政府和实体。
尽管特朗普2.0政府的美元战略野心十足,但实际实施中面临着国内外巨大的阻力,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美元信誉难以重塑。
近年来,美国及其西方盟友无视国际多边治理框架,滥用对SWIFT等关键金融服务机构的属地管辖权,将美元支付结算作为武器发起对俄罗斯的金融制裁,严重损害了美元的全球信誉。当前,全球去美元化进程已难以扭转且正在加速,特朗普2.0政府所奉行的孤立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主张更是火上浇油。此外,特朗普2.0政府计划启动建立比特币战略储备,白宫对比特币的推广可能进一步动摇市场对美元作为全球储备货币的信任,从而削弱美元的地位。二是美元需求难以做大。金融市场方面,美国财政赤字持续增长,被纵容的高估值科技股和加密货币投资不断吹起金融泡沫,多国央行已不断减持美债、增持黄金预防金融风险。实体经济方面,美国产业空心化严重,以“波音”为代表的美国品牌口碑开始崩坏。同时,法律纵容“零元购”等犯罪活动导致营商环境恶化。三是美元环流受阻。为了打击俄罗斯、伊朗等地缘竞争对手,拜登政府频繁使用冻结在美资产作为制裁他国武器。为了减少贸易逆差、发展本土制造业,特朗普2.0政府计划对中国等主要贸易伙伴加征关税。以上措施均导致美元需求被打压、美元环流受阻,与“保持美元作为世界储备货币”的目标背道而驰。
特朗普2.0的许多政治主张存在相互掣肘的关系,预计其所希望的在任内推动全球贸易及投资重构很难实现。然而,短期内受加征关税和热钱流动的影响,美元将对世界主要货币走强。
对全球石油市场的影响
在供应方面,特朗普将“释放美国能源”作为施政核心措施,表示会将石油生产作为任期内的首要任务;承诺加快石油钻探许可证的发放,并计划重新启动沿海地区五年钻探计划;提名石油大亨Chris Wright担任能源部长;旨在将美国建设成为“世界主导能源生产国”。
然而,特朗普在其四年任期内对全球石油供应的影响负面大于正面。
1.美国石油增产有限。虽然特朗普鼓励石油生产,但是据Rystad的统计结果,国际石油公司的常规油气田从获得勘探区块到见产平均历时14年,因此美国常规油气产量很难在特朗普任内出现爆发式增长。美国页岩油可在一年内快速建产,但Rystad的研究结果显示,受资源条件和现有技术水平的限制,代表美国页岩油生产效率的重要指标“单位横断压裂长度产量”2016年后便不再增长,页岩油的生产主要由利润率和股东投资回报率所驱动。尤其是近年出现全球油气资源并购高潮,使得美国核心页岩油资产多集中在国际石油公司手中,而国际石油公司的投资纪律和财务管理要求则会更高。
2023年至2024年,即便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多处于80美元/桶以上的高位运行,美国石油钻机数仍呈现持续下行走势。据Baker Hughs统计,美国石油钻机数从2022年12月30日的621台波动下降至2024年11月1日的479台,除了受到钻机效率提升的影响外,更说明石油生产商对投资回报率要求较高,在当前市场环境下再投资意愿不强。因此,预计特朗普任期内美国石油生产主要受市场情况和公司战略的影响,受政策的影响相对较小,石油产量大概率会呈稳步增长走势,难以出现爆发式增长。根据EIA于2024年11月13日发布的最新预测,预计2025年美国石油(原油与凝析油)为20.41百万桶/天,同比增长0.37百万桶/天。
·《纲领》第二十条提出要“预防第三次世界大战,恢复欧洲和中东的和平”,而特朗普于2024年11月14日表示他的政府“将重点关注俄乌冲突,俄乌冲突必须停止”。乌克兰危机涉及俄罗斯、乌克兰、美国与其他北约成员国等多方利益博弈。各方对于危机的解决有着各自的底线和条件,全面停火难以一蹴而就。俄罗斯在乌克兰危机中的最核心利益在于领土和安全,取消能源领域所受制裁不属于其停火谈判的主要目标。美欧之间在对俄制裁与和解问题上存在潜在着利益矛盾:欧洲面对俄罗斯的廉价能源和广大市场倾向于采取缓和态度,而美国出于瓦解俄欧结盟的地缘政治需要和倾销能源的经济利益,将更倾向于继续对俄罗斯采取强硬措施,不会轻易取消对俄的制裁。因此,对俄油的“限价令”“禁运令”大概率仍将维持。
需要指出的是,美国等西方国家对俄油采取的制裁措施基本无效,根本不足以成为谈判的有效筹码。乌克兰危机爆发后,俄罗斯石油贸易主要出口目的地成功地从欧洲转向亚洲友好国家。因此,俄罗斯石油生产主要受其国内产量计划调控,受制裁的影响相当有限。与此同时,友好国家作为贸易伙伴拒绝执行西方国家对俄罗斯的单方面制裁,俄油价格早已突破了西方国家对其60美元/桶的限价,与布伦特原油的价差呈现逐步收窄趋势。据Kpler统计,2023年俄罗斯石油出口量中70%去往亚洲,同比增长20个百分点;29%去往欧洲,同比减少20个百分点。据IEA统计,2022年俄罗斯石油产量11.09百万桶/天,比危机爆发前小幅增长0.03百万桶/天,2023年受俄罗斯主动减产的影响降至10.96百万桶/天,仅比危机爆发前下降0.1百万桶/天。据S&P统计,截至11月29日,2024年俄罗斯乌拉尔原油现货离岸价格与布伦特原油现货的平均价差(Urals CIF Augusta differential)为-10.18美元/桶,乌拉尔原油现货平均离岸价为71.16美元/桶。
长期来看,美国不会与俄罗斯开展油气领域合作,且将继续采用长臂制裁的方式阻止其他国家在油气领域与俄罗斯合作,俄罗斯石油增产潜力受损。乌克兰危机前,欧洲石油公司在俄罗斯有广泛的业务分布。其中,BP、道达尔能源在俄资产价值占其全球资产价值的比例分别为17%和15%。美国石油公司仅有埃克森美孚通过与俄罗斯石油公司(Rosneft)合作的方式分别持有Sakhalin-1项目和Severenergia JV项目30%、29%的股份。俄乌军事冲突发生后,欧美石油公司完全退出俄罗斯市场。其中,埃克森美孚宣布退出合作项目,并不再开展新投资。由于俄罗斯油气资产在历史上就不属于美国石油公司的重点发展方向,且潜在地缘政治风险高企,预计美国石油公司危机解决后也不会重返俄罗斯。与此同时,特朗普领导下的美国以成为“世界主导能源生产国”为目标,为了打压俄罗斯在油气市场的份额,防止欧洲、中国等从俄罗斯获得廉价能源,极有可能长期维持对进入俄罗斯的外国投资主体的长臂制裁管辖。因此,可以预计俄罗斯上游投资会大幅缩减,中长期油气生产会受到负面影响。
据IEA,预计2024年、2025年俄罗斯石油产量分别为10.73百万桶/天、10.77百万桶/天;受投资与技术限制,未来俄罗斯石油生产长期维持在10.7百万~10.8百万桶/天的范围内,至2030年达到10.83百万桶/天。
3.伊朗所受制裁或更为严厉。特朗普及其所代表的共和党是犹太复国主义和以色列的坚定支持者。其施政纲领第十八条为“驱逐亲哈马斯的激进分子,让我们的大学校园再次变得安全和爱国”;在强化同盟方面指出,“我们将和以色列站在一起,寻求中东和平”。由于新一轮巴以冲突导致中东地区的伊斯兰国家与以色列矛盾不断激化,几乎到了不可调和的程度,特朗普政府一边倒地支持以色列,在促成巴以和解与中东和平方面易丧失调停基础。巴以全面停火依然未见希望,且不能排除美国对冲突更深的介入。而作为抵抗组织核心的伊朗自然将成为特朗普政府重点打击的目标。特朗普政府极有可能采取极限施压的方式打击伊朗的石油出口,从而实现支持以色列以及打击能源市场竞争对手的双重目的。伊朗石油生产目前不受“OPEC+”减产协议的限制。据《世界能源统计年鉴2024》,2023年伊朗石油产量约4.66百万桶/天,占全球石油产量的4.8%;据Argus,伊朗目前出口石油约1.7百万桶/天。若伊朗受到美国更严厉的制裁,其石油出口有可能出现大幅下降,石油收入的减少会造成伊朗油气上游投资的下降,进而抑制产量及增产潜力;购买伊朗石油的国家则有可能受到美国更严厉的长臂制裁管辖。然而,由此所造成的全球石油市场供应缺口很可能被“OPEC+”其他成员国及美国的增产迅速补上。
综上所述,特朗普任期内大概率不会导致美国石油产量的显著增加,但有可能抑制俄罗斯增产、打击伊朗的石油出口,从而对全球石油供应产生负面影响。
在需求方面,特朗普政府或将带来更大的负面影响。一方面,特朗普贸易政策会导致全球经济受损。特朗普奉行“美国优先”的经济政策,其施政纲领明文提出“将优先本土生产,确保关键商品和服务的国家自主性”“取消中国的贸易最惠国待遇,逐步淘汰关键商品的进口”“购买美国制造,招聘美国公民”“将禁止用工外包的企业与联邦政府做生意”,同时在竞选中口头承诺对所有美国进口商品加征10%~20%的关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曾表示,目前还无法评估特朗普贸易政策的具体细节,但认为如果出现非常严重的脱钩和大规模关税,最终可能导致全球GDP损失近7%。这一规模相当于法国和德国经济总和。若全球经济走弱,将必然导致全球石油需求下降,尤其是依赖出口贸易的新兴经济体将受到较大的冲击。
另一方面,特朗普贸易政策或加速全球能源转型。目前,中国出口美国的贸易额占中国出口贸易总额的11%~12%。若受到美国加征关税的负面影响,中国可能采取扩大内需或向其他国家与地区扩大出口的措施来提振经济,如“电动汽车下乡”“电动汽车出海”等,从而进一步加速全球新能源对石油的替代。据IEA预测,2025年全球液体燃料需求同比增长0.99百万桶/天,与2024年增速基本持平,不及2023年同比增量的一半。
在价格方面,特朗普大概率会造成国际原油期货价格的走弱。在经济前景方面,特朗普的政策将加剧全球贸易分化,拖累世界经济。在供需基本面方面,特朗普执政对需求造成的影响将远大于对供应的影响,预计全球石油需求显著下降,美国石油产量增长有限,俄罗斯、伊朗的石油供应或受到抑制。在金融与货币政策方面,美联储降息或将放缓,而强势美元将打压大宗商品价格。在地缘政治方面,特朗普政府对以色列的坚定支持以及对打击哈马斯的决心,导致中东地区冲突升级的风险难以消除;经拜登政府近期批准,乌克兰使用美国远程导弹打击俄罗斯境内目标,俄罗斯随后修改核威慑政策,对乌克兰试射新型高超音速中程导弹,乌克兰危机进一步升级的风险一触即发,从而无法排除地缘政治风险在国际原油基准价上增加10%~20%溢价的可能性。
在当前全球石油供应能力超过石油需求的情况下,特朗普执政期间的国际油价将很大的取决于供应方的博弈。“OPEC+”国家的财政收入普遍依赖石油出口,对石油价格有较高的要求,预计会进一步通过调控原油产量来影响国际油价。据IMF统计,2024年沙特的财政盈亏平衡油价为96.2美元/桶,阿联酋为64.0美元/桶,伊拉克为93.8美元/桶,科威特为83.5美元/桶,巴林为125.7美元/桶,阿尔及利亚为125.7美元/桶。俄罗斯在2024年的财政预算中预测2025年、2026年、2027年的布伦特原油期货均价分别为69.7美元/桶、66.0美元/桶、65.5美元/桶。作为美国石油增产主力的页岩油目前成本普遍在50美元/桶以上(以WTI为基准计价),而掌控页岩油资源的国际公司均有较高的盈利要求,预计对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的期望在65美元/桶上方。
综上所述,预计在特朗普执政期间,在地缘冲突不升级的情况下,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大概率在65美元/桶~75美元/桶的区间内运行。
对全球天然气市场的影响
在供应方面,全球天然气及LNG供应将有所增加。特朗普2.0政府利好天然气和LNG的产业政策包括:一是放松环保限制。特朗普在竞选期间曾提议废止拜登政府的多项环保政策。这可能涵盖对天然气开采、加工及运输的环保限制。
例如,此前因环境影响评估而导致搁置的Keystone XL和Dakota Access等长距离油气管道建设项目有望重新提上日程。二是刺激天然气生产。预计特朗普解除油气勘探的联邦租赁销售限制,重点放开墨西哥湾海上钻探;加快发放勘探许可证、开放钻探新区、放宽开采限制;为工人减税,降低劳动力成本。上述措施对美国天然气产量增长有一定的拉动作用,但受勘探开发周期以及投资回报要求的影响,预计很难出现天然气产量的爆发性增长。三是加快LNG出口许可的审批进程。据思亚能源,拜登政府暂停审批向尚未签订自由贸易协定的国家(非自贸国)出口LNG的申请,涉及待批准及三年内出口许可到期的项目签约量4956万吨/年,其中涉及中国买家的长期合同量为970万吨/年,约占总量的20%。
特朗普竞选期间多次提出将加速LNG出口许可的审批进程,预计在其第二个任期内恢复非自贸国出口许可。此举将促进美国LNG出口量的增长,从而增加全球LNG市场供应据S&P。未来5年,预计美国待投运的LNG产能接近9000万吨,约占全球新增LNG产能的45%。
在需求方面,特朗普没有明确提出对天然气消费的支持政策,但由于特朗普第二任期内美国LNG出口增长,全球LNG市场将大概率出现供应过剩,现货LNG价格将被腰斩,但市场流动性将显著改善,预计会一定程度上刺激欧亚地区需求增长。据Rystad,预计2025年全球天然气需求4.22万亿立方米,2030年4.57万亿立方米。
在贸易与价格方面,欧美LNG贸易将持续加强。在国际LNG市场中,欧洲和亚洲是全球主要的LNG进口地区。据S&P,2023年欧洲LNG进口量为1.24亿吨,亚洲LNG进口量为2.59亿吨,合计占全球总进口量的95%。
美国是全球最大的LNG出口市场,2023年LNG出口量约8600万吨,其中对欧出口量为5780万吨。特朗普当选后,欧盟有可能与美国LNG出口商签订更多的长期合同,用美国的LNG逐步取代俄罗斯的天然气供应。我国进口的LNG中也有一部分来自美国,但受特朗普因素影响较小。据Kpler,2024年1月至10月,我国LNG进口总量约为6450万吨,其中来自美国的LNG进口量约为400万吨,占比约6.2%。当下我国LNG进口渠道仍保持多元化格局,美国资源进口占比较小,即便面临贸易摩擦,来自美国的LNG对中国进口市场的影响也相对有限。
天然气价格将主要取决于市场供需。特朗普上台后,美国液化项目有望投产加快,LNG出口量攀升,LNG原料气需求激增,美国国内天然气供需将逐步收紧,推升Henry Hub现货价格。欧、亚作为主要LNG进口地区,随着美国LNG产能加速释放,供需形势有望逐步转向宽松,欧洲TTF和东北亚LNG现货价格面临下行压力。
对全球气候治理与能源转型的影响
特朗普或将再次主导美国退出《巴黎协定》。据2024年11月8日美国《纽约时报》披露的消息,特朗普准备通过行政令让美国再次退出《巴黎协定》,而该项举措无须得到国会的同意。在特朗普第一任期内,美国于2020年11月4日正式退出《巴黎协定》;2021年1月20日,拜登就任总统首日签署行政令,宣布美国将重新加入《巴黎协定》。同年2月19日,美国正式重返该协定。美国作为全球历史最大、当前第二大温室气体排放国,对全球气候治理负有不可推卸的重大责任,若再次退出《巴黎协定》,必将对全球气候治理带来消极影响。此举说明特朗普2.0政府领导下美国的能源政策将聚焦于提高化石能源产量,而不再关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下的应对气候变化目标。美国本土的低碳能源发展将严重放缓,而碳排放量将会大幅增加。据Cabon Brief预测,截至2030年,特朗普当选将使美国碳排放量增加40亿吨,大约相当于每年欧洲和日本的碳排放量之和。据2024年11月12日《华尔街日报》的报道,埃克森美孚CEO Darren Woods警告特朗普退出巴黎协定并非良策,认为此举将为商界增加不确定因素。而该公司已在能源转型特别是碳捕集领域投入了数十亿美元。此外,美国帮助较贫穷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的援助承诺更将无法兑现。其在环境政策上的倒退可能会引发其他国家效仿。
据2024年11月15日《政治报》欧洲版报道,阿根廷正在考虑退出《巴黎协定》。美国再次退出《巴黎协定》必将导致其在全球气候治理中的形象和领导力受损,为中国成为全球能源转型的领导者提供了机遇。
特朗普取消美国绿色能源减税补贴的承诺难以全部兑现。拜登政府于2022年8月16日通过的《通胀削减法案(Inflation Reduction Act)》(简称《法案》)以刺激经济,拟投入4000亿美元用于实行电动汽车及可再生能源等领域的大量税收抵免。过去两年间,在《法案》的鼓励下,福特、丰田、现代、LG等国内外行业头部公司均积极投资相关业务以强化美国生产。据美国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PIIE),截至2024年5月,已公布的电动汽车和可再生能源投资总额为1146亿美元。据2024年11月20日《日本经济新闻》报道,特朗普政府计划取消可再生能源税收抵免,但此项计划仍需获得国会的批准。据美国税收基金会(Tax Foundation),废除清洁能源减税政策可在十年间增加约9210亿美元的税收收入。该计划若得以实施,必将损害在美投资新能源业务的公司财务状况,并降低美国市场的吸引力,造成美国新能源领域投资的大幅下降,以及相关项目的延迟或停滞。然而,特朗普很可能无法取消所有的绿色能源减税补贴,在《法案》支持下获得投资的大部分是共和党支持者较多的州,在投资和就业方面受惠于该《法案》的共和党议员将提出反对意见,目前已有18位共和党代表游说国会不要推翻免税补贴。预计拜登政府的《通胀削减法案》和大部分补贴或将得以保留,但会有所修改;美国的强制性的清洁转型将放缓,但市场和经济性将继续推动转型趋势。
特朗普承诺取消电动汽车强制要求及减税补贴。特朗普的执政纲领第十五条承诺“取消电动汽车强制要求,削减昂贵和烦琐的法规”。实际美国目前并没有电动车强制要求,特朗普指的很可能是拜登于2021年8月5日签署的行政令中所设定的“2030年美国零排放汽车销量占比达50%”“2027年前政府采购的轻型轿车和卡车将实现全部零排放”的目标,其中零排放汽车包括电池电动、插电混动、燃料电池汽车等。该行政令涉及约60万辆美国政府车将被替代;虽不具有法律约束力,但赢得了国内外汽车制造商通用、福特、Stellantis等公司的支持。据路透社于2024年11月15日的报道,特朗普计划取消拜登政府《通胀削减法案》所实施的7500美元电动汽车税收抵免政策。该举措将是特朗普政府更广泛的税收改革的一部分。若取消该项补贴,预计短期内美国电动汽车销量会减少、发展会放缓,但会巩固特斯拉在美国电动车领域的领导地位。尽管电动汽车补贴存在门槛高等问题,例如对电池组件、关键材料补贴适用条件提出本地化百分比要求,但不少大型汽车制造商在电动汽车上难以实现盈利,若取消补贴将对其造成重创。由于特斯拉不是这项补贴的最大受益方,马斯克曾表示支持取消电动车的税收激励。因为取消补贴会对竞争对手造成更大的打击,其中包括通用汽车等传统车企。
特朗普取消所谓电动汽车“强制要求”无须国会同意,但取消《法案》中的电动汽车税收抵免补贴需要获得国会的批准。由于牵扯美国传统车企的利益,该项承诺难以全面落地。
需要指出的是,无论特朗普政府对电动汽车的政策如何,都不太可能改变美国电动汽车发展即将放缓的预期。据国际清洁交通委员会(ICCT),2023年美国新能源汽车(包括电池电动、插电混动、油电混动汽车等)销量约140.2万辆,同比增速约52.4%,市场渗透率约为9%,2010年以来至今累计销售总量已超过570万辆。其中,加利福尼亚州继续主导着电动汽车市场,旧金山湾区、洛杉矶市的电动汽车注册量约占当地注册汽车总量的30%与25%。与此同时,美国电动汽车发展或已悄然触及瓶颈。根据麦肯锡公司(McKinsey&Co.)于2024年6月发布的最新调查,有46%的美国电动车的车主后悔购入电动汽车,考虑在下次买新车时换回汽油车,其中最主要原因就是充电基础设施不足。由于美国地广人稀,电动汽车基础设施的建设易缺乏经济性,最佳解决方案或是“光伏发电+储能电池”的分布式发电与充电装置组合,然而在特朗普加强与中国贸易对抗的大背景下,美国电动汽车的分布式发展路径将困难重重。
结论
特朗普2.0时代对美元及油气市场的主要影响包括以下方面。
一是将借美元战略影响全球经贸格局,人民币汇率和我国外贸压力增大;二是对石油需求的影响大于对供应的影响,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范围65美元/桶~75美元/桶;三是美国LNG供应增加,利空亚、欧天然气现货价格,利多美国天然气现货价格;四是美国能源转型放缓,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挑战的难度加大。建议我国油气行业积极面对上述变化并采取相应措施。
【特别声明】本文来源于能源新媒,作者苏佳纯、张夏。文章的观点和立场并不代表本公众号的观点和立场。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其他第三方若要转载此文章请事先联系沟通,未经授权的转载都视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