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狼还记得自己第一次买单反的镜头是50mm f1.8,两年后出了,前后差价在150元。觉得这是最划算的一只头。后来有段时间折腾不断,陆陆续续买进卖出,再到后来不折腾了,感觉少了很多乐趣……
穷折腾,也是一种乐趣
在镜头上的选择上,其实没有多少可讲的。能买50 F1.2,就不买50 F1.8,能买爱死小白就不买小小白。而现实往往是,我们只有这么一点预算。牛头总是离我们那么遥远……
但是,你也不用羡慕那些土豪朋友,一开始就是全画幅大三元、大光定什么的。因为他们感受不到,你在折腾路上的那份乐趣。虽然每年咨询最多的就是新手该买什么镜头?但同样的问题,老狼愿意跟大家分享。
今天的小白,或许就是明天的摄影师
在这近10年终,摄影器材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身边学摄影的朋友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当年很多入门爱好者变成了大师,在自我中毒、解毒,又中毒、解毒之后,不再为选什么镜头而烦恼。
每年都有很多人加入了摄影大军,当套头不能满足他们需求之后,摆在面前最迫切的问题就是该买什么镜头?其实老狼清楚,让他们迷茫的并不是买原厂还是副厂(这个关键看预算),而是究竟什么焦段适合自己,这个靠自己琢磨,还真是琢磨不出来,因为自带体系没有形成。
什么时候该抛弃套头?
什么时候套头都不应该抛弃,这是老狼说的。
在下这个结论之前,老狼用Lr特别分析了一下这些年拍过的XX万张照片,得出的结论是大约75%在28-120mm焦段拍摄,6%是在120-300mm焦段拍,只有19%是用10-28mm焦段拍摄。
这充分说明了,用中焦段拍摄的频率远远要高于广角。随着对摄影理解的深入,在镜头的运用上早期单纯做加法,到后期做减法,发现中长焦段镜头才是风光拍摄的主力。
新人在买镜头的时候往往很纠结是大套机还是小套机。也许是为钱所困,才有这样的苦恼,毕竟差价1000块,可是你要知道用18-55做过渡,很快就会有“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感觉,完全就是做加法。卖,卖不掉。买,没有钱。匆匆忙忙上了55-200凑焦段,最后后悔了(这个焦段镜头二手基本没人买)。这就叫错一步,步步错。
无论18-55,还是55-200,在二手市场都卖不掉。真要预算不足,可以买个新机身,收个二手的18-135,佳能家的成交价在1200元以内,全新要1900元,剩下700大洋该知足。
直到现在,老狼有时候出去旅游也会拿18-135挂机头,搭配入门机身真的很轻松,结合MTF图可以发现它的优点是锐度高(相对于边缘),中心分辨率在诸多套头中是最好的,色差控制比较理想,还有防抖,只是在畸变控制以及暗角控制上要逊色于18-55。
最关键的是焦段太实用了,狗头真的可以做到“一镜走天下”。
当然,你要和老狼抬杠,认为这个称号应该属于18-200的,那必须理论一下。就佳能来说,18-135给18-200最致命的一击就是STM马达。如果你铁了心准备买18-200,以后不会在镜头上投钱是大概率的事件了,不是“一镜走一下”,而是“一机一头一辈子”,这倒也行。
用大数据说话
事实的确是这样
近日,图片在线交易网站Depositphotos进行了一次调查研究。它们分析了4400万张商业摄影作品的EXIF数据,然后将统计结果绘制成信息图表,其中有一条就是这些照片都是用什么焦段拍摄的。
从下图中不难看出,镜头使用的焦段优先顺序是:100mm>50mm>70mm>85mm>105mm>35mm>60mm>24mm>55mm>90mm。
虽然这个数据的采集存在一定片面性,但有参考价值。例如摄影达到一定层次或者说广泛商用,用超广角的几率并不高;70-105mm中焦段特别受到欢迎,难怪70-200/2.8没一个便宜货,但买的人就是不少,再重出门都背着。
新手第一个定焦头
50mm
什么35人文的说法都是民间传说,话说,拿哪个镜头不能扫街?拿哪个不能人像?对于普通用户,推荐先入50mm,在这个焦段中我们会初步感受到空间感对人意识的深远影响,这个视角和人眼的透视范围相似,能突出主题,又能带环境,比较好把握,室内基本是特写和半身,房间大点也可以全身。
有人会推荐35mm,理由是人景结合,强调小场景人文概念,但别忘了,这并不是入门用户购买第一个定焦镜头的主要目的,他们需要的是一个退可拍人文,进可拍人像的全能镜头,还要有大光圈,价格还不能太贵。除了50/1.8,其他也没有什么适合的推荐了,要买就买原厂。至于F1.4的,可以优先考虑一下适马。
有人曾经问我28mm定焦能不能买?我反问一句,你的水平能驾驭吗?这是个非常难用的焦段,因为是定焦,拍风景又不够广,拍人文又有点太广。拍的时候要考虑很多,什么放进取景框,什么不能放。拍人文主题又需要离主体很近,还要避免主体在画面边缘,要避免畸变呀。
新手第一个人像头
85mm
很多人买了微距镜头之后,会琢磨一镜二用,兼顾人像,事实证明,妹子以后都不会给你拍了。高锐度的先天优势,在人像拍摄时成了先天缺陷,脸部皮肤上的任何一点瑕疵都会被放大数倍,所以如果拍人,后期还是要适当磨个皮,这无疑加大了工作量。
为什么推荐85mm,因为既不长也不短,是一个容易上手的焦距。在拍摄人像时使用这个焦距,可以很方便地在半身和全身之间切换,而且人物变形不会很大。无论是全幅机身还是残幅机身,使用85mm镜头时,你会发现与拍摄对象之间总是保持着合适的距离。
135mm也被称为人像焦段,虽说透视和远景虚化能力更适合全身(能有空气切割的感觉了),但是你得站很远才行(10米开外),得上大喇叭喊话沟通了吧,这是一个大问题。非专业用户,出门拍照没有助理的,暂时还是不要考虑了。
第一个副厂广角变焦
腾龙17-50mm
有钱上原厂的,基本都不会太纠结,因为选择空间小,要么红圈,要么金圈,否则有套头还折腾啥。老狼只想表明一个观点,就是别上超广,除了新鲜感,真的没别的了,至少对现阶段的你们来说。
为啥偏偏推荐腾龙17-50mm F/2.8 VC?不知道三个理由是不是能够让你们心服口服:恒定大光圈、常用变焦焦段、有防抖。不管是不是从套头阵营转投而来的,对于拍摄成功率的提升立竿见影,都是能够从片子上看的出来。
正是因为有防抖的支持,相当于多开3-4级光圈,意义不言而喻。有人会纠结是买适马还是腾龙,我的答案是腾龙。如果按照一份价钱一份货来看的话,买价格贵的腾龙心理上也有优势。而事实情况是,适马那款跑焦跑的有点厉害,所谓锐度优势,现在的数码优化设计镜头,中心锐度都已经不是问题。
第一个副厂微距头
荐腾龙90mm
对于腾龙SP90,这个推荐没啥太多争议,比起原厂微距便宜接近一半,诱惑太大了。老狼手头用的就是远古时代的272E,虽然对焦速度让人有些崩溃,但看在画质和价格的面子上,用用也行,但新的也好,二手也好,老狼不建议大家买。
要买也是F004,口径更大,对焦环更宽,支持全时手动对于微距镜头尤为有意义,镜头长度全程无变化,镜筒无旋转,还增加了VC防抖,引入超声波马达。虽然后期腾龙又推出了一个F017,但整体体验的提升,在老狼看来,并不值加价的500元,罢了。
第一个长焦头
70-300mm
入门用户很多人光看焦距,不看光圈,其实长焦距镜头贵就贵在恒定大光圈,如果70-300mm焦段能做到F2.8大光圈,那价格估计要飞,体积也大的吓人。
700-300mm这个焦段,2000元以内的就算了吧,纯属吓唬人的。目前市面最值得买的是尼康的小纸炮70-300mm/F4.5-5.6 ED VR。为了制造卖点,几乎引入了当时最先进的技术,例如ED超低色散镜片、SWM宁静波动马达和VRII防抖,用户对它的评价基本都是性价比高、物有所值。
的确,够轻便的它出门带着真心不累,二代防抖比起一代效果明显,可以提高3级快门速度,70-200mm段光圈全开可用,200-300mm段收一档光圈画质也不错,唯独要吐槽的就是做工,遮光罩劣质、镜筒松脱、变焦生涩,如果能改掉这几点,恐怕就不是3600元这个价格了。
佳能用户可以考虑腾龙的70-300mm/F4-5.6 Di VC USD,内置USD超声波驱动马达,配备VC防抖技术,但是各位要有心里准备,它重765g。就画质来说,对得起3000元的售价,锐度超高,防抖效果完美,色彩油润,要说缺点,做工稍粗,手感不行,对焦声音大,长焦端时有拉风箱的情况,这也算是副厂头的通病。
70-200mm焦段,能上原厂就上原厂吧,千万不要重复投资。摄影玩到最后,几乎每个人的包里都会有一支70-200mm/F2.8。
PS:以上只是针对新手的建议,对于玩过一年几年的用户来说,已经非常清楚自己需要什么镜头了。可能一些人会问:怎么都是这些LOW逼的镜头?如果这些镜头都不入眼,那么选择也就不会纠结了。
不管什么器材,多拍,出作品才是最重要的
PS:你的第一支镜头是什么?在玩摄影这些年,你都用过哪些镜头?欢迎大家在评论区来和大家分享自己的经验。
狼族公开课
狼族公开课1~16集合集(精品收藏贴)
B门长曝光 | 书店小清新
全家福一定要 | 圣诞节创意照
美食特辑吃货必备 | 水滴皇冠拍摄大法
条纹系摄影你也能拍 | 春天人像光线最重要
玩转多重曝光的诀窍 | 拍摄秋冬人像的技巧
手机如何拍好微距 | 春天青春运动人像
油菜花人像怎么拍 | 人像构图透视技巧
快门速度小秘密 | ND镜的N种玩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