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长带孩子来看诊的时候,都会和我抱怨几句,说孩子很爱哭。为什么孩子总是动不动就哭?
我不是教育孩子方面的专家,但如果孩子长期都动不动就哭,那就不只是因为性格脆弱,可能还和体质有关,这关系到一个经常被家长忽视的体质——气郁质。
今天就来说一说。
气郁质的孩子通常都会有抑郁低落、敏感多疑、无故落泪的情况,严重者会发展成抑郁症,甚至会自残、自杀。
不难发现,今年以来,已经发生了很多起小学生自杀的事件:
· 3月24日,河北邯郸一名9岁学生,因未按时完成作业,被老师踢出“钉钉群”,从15楼跳下身亡。
· 4月13日,江苏无锡一名12岁女孩在开学首日跳楼自杀。
· 5月6日,西安一名9岁女孩因为无法按时完成作业跳楼自杀。她临死前给妈妈写了一封遗书:“为什么我干什么都不行?”“妈妈,对不起,这是我的决定。”
……
悲剧实在让人痛心,但也给家长带来了警惕。当家长发现孩子总是闷闷不乐、动不动就哭,排除了生病或身体不舒服的情况后,需要警惕孩子的情志和体质问题。
每当听到孩子哭,家长就会想方设法让孩子不哭,但“弄懂孩子为什么哭”往往比“想方法让孩子不要哭”来得重要。
● 你家孩子是气郁质吗?
很多家长都会意外,孩子怎么会“郁”?怎么知道什么是压力?家长总是觉得孩子的世界无忧无虑,但实际上,孩子正处在情绪和精神上格外脆弱的时期,和大人相比,对负面情绪和压力更加敏感。气郁质在学龄期的孩子当中最为多见,学业的压力、父母的期盼对他们身心造成巨大的影响。各种压力导致他们肝气不舒,气机郁结,长期得不到疏导就会形成气郁体质。
气郁质孩子的具体表现
· 舌淡红,苔薄白
· 形体瘦小、抵抗力差
· 容易厌食、胃口差
· 容易腹痛、腹胀
· 容易患有慢性咳嗽等呼吸道疾病
· 容易患有湿疹等皮肤疾病
· 容易患有抽动症、多动症
· 睡眠不安稳或失眠
· 性格内向不稳定、敏感多虑、神情抑郁、烦闷不乐
如果孩子出现上述症状的4条或4条以上(其中,性格内向、敏感多虑、神情抑郁、烦闷不乐为必备症状),那有可能是气郁质,建议家长带孩子到正规的三甲医院做进一步的体质评测。
● 秋天更容易抑郁、伤感
秋季也是开学季,孩子面临上幼儿园、升小学、升初中的转变。环境的转换会给孩子带来焦虑、压力和情绪波动。加上这时正值秋季,更易出现“悲伤”的情绪。
秋主肺,肺在志为悲。肺金克肝木,肝主情志,负责调畅精神情志,当旺盛的肺气压制了肝气就会导致肝气不顺、郁结,情绪就会抑郁、低落、悲伤,而有的孩子则会表现出烦躁不安、爱发脾气的情况。
气郁质的孩子调养重点是健脾疏肝、行气解郁,家长除了要多聆听多沟通,还需要关注孩子的消化情况,配合食疗调理体质。
1、
疏肝解郁,喝一杯秋日甜茶
清代医学家吴尚曾说:“七情之病,看花解闷,听曲消愁,有胜于服药者也。”当家长发现孩子闷闷不乐、情绪不高涨、肝气不舒时,可以多带孩子到户外晒太阳,做扩胸运动;还可以去爬山、散步,缓解负面的情绪。
食疗方面可以给孩子准备一杯甜茶——银耳杞果饮。银耳能补肺益气,养阴润燥,是秋季常用的明星食材;枸杞子能滋补肝肾,益精明目;白果能健脾祛湿。银耳杞果饮能补肺、滋肾、养肝、健脾,适合一些肝气不舒、睡不安稳、烦躁不安的孩子,味道甜甜的,孩子也喜欢。
银耳杞果饮
材料:
银耳10克,枸杞子5克,去壳白果8克,冰糖适量
做法:
1. 白果去壳去膜洗净,枸杞子洗净;
2. 银耳用清水泡发,洗净切去底部的老黄根,撕成小朵;
3. 将银耳、枸杞子、白果加水同煮30分钟;
4. 加冰糖,待糖溶化,晾温饮服。
功效:
补肺益气、滋肾养血、养肝明目。
宜忌:
◆ 可作为日常保健食疗方。
◆ 3 岁以上辨证服用。
◆ 蚕豆病可以用。
更多食疗方的做法与用法,
请订阅儿童食疗大全电子课查看
2、
健脾养胃,坚持用这个方
气郁质的孩子脾胃功能都不太好,所以家长更应该关注孩子的消化情况,每天要坚持“10秒判消化”,积食时要消食导滞,吃三星汤+素食,坚持1~2天,也可用成品“新三星汤”,有积食的时候可以每天吃1条。平常也要清淡饮食,每周用2次安秋方,能健脾消滞之余,还能养阴润肺,预防咳嗽、腹泻等秋季高发病。
小儿安秋方
材料:
炒谷芽10克,炒麦芽8克,陈皮1~2克,乌梅5克,莲子5克,百合8克,猪瘦肉适量
做法:
1. 将莲子去心,把所有材料洗净,并加入锅中;
2. 大火煮沸,小火慢炖约 40 分钟,晾温饮用。
每周 2 次效果更佳。
功效:
养阴润肺、健脾消食。
宜忌:
◆ 适用于易嗳气泛酸、口气大、睡眠不安、大便不调的症状。
◆ 3 岁以上辨证服用。
◆ 最好在无病痛时用。
◆ 蚕豆病可以用。
更多食疗方的做法与用法
请订阅儿童食疗大全电子课查看
3、
顾护情志,食疗功效更佳
家长顾护好孩子的情志,食疗的功效才能发挥得更好。日常养护孩子的过程中,家长不要直接否定孩子的情绪,要引导孩子去认知情绪,找到合理发泄情绪的方法;其次,陪伴孩子一起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如果孩子的情绪长期处于抑郁的状态,必要时需要到正规医院的儿童精神科寻求专业的帮助。
最后,想告诉家长的是:允许孩子哭,是父母对孩子最大的慈爱。家长往往是孩子最亲近的“心理治疗师”,家长不要轻易地责怪孩子,否定孩子,顾护好孩子的情志,给孩子一个拥抱,静静陪伴与聆听孩子的需求,才能让孩子身心健康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