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腾讯道学
普及道学、弘传道学!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古典文献学微刊  ·  集刊丨《经学文献研究集刊》第三十二辑出版 ·  昨天  
墨香中华  ·  十里长街送总理 ·  昨天  
墨香中华  ·  海棠花祭——邓颖超写给周恩来 ·  昨天  
墨香中华  ·  小寒到,一曲《梅花雪》愿您吉祥顺意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腾讯道学

自然无为 不争也是一种智慧 |参赛作品

腾讯道学  · 公众号  · 传统文化  · 2017-01-12 15:45

正文

道学全球有奖征文活动持续火热进行中,我们已经与大家分享了很多参赛作品,犹豫的小伙伴赶快来投稿吧!切记要未经任何发表的原创稿件,而且我们会保留修改权哦!

详情点击道化天下,世界玄同 丨2017“玉蟾杯”道学全球有奖征文活动通启



作者简介

沈三静,俗名沈力怡,澳门人,正一授箓道士,澳门道教协会及澳门道乐团会员。毕业于电子科技大学及澳门理工学院,致力于弘扬道教在海外文化中的传播与发展。


不争,不争取功名;不争,不争名,不争利,不争功;不争,不逞能,不激怒,不对斗,不自大;不争,不争斗;不争,无所争夺。这些简单而又深刻的道理,是我们一生学之不尽、用之不完的精髓。


文/沈三静


《道德经》这部不朽著作,不仅是中国道教文化的思想源泉,也是西方国家借鉴学习的重要哲学。阐述的宇宙的形成,自然的规律,以及身心的修养,对世人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以“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为结束语,来总结了《道德经》的主旨,“为而不争”。不争是一种高尚的品德,何为不争?


自然之道, 为而不争(资料图)


不争为不争取功名


“不尚贤,使民不争”。

——《道德经》第三章


意思是说,不以高官厚禄去重用那些自我标榜有才德的人,而避免百姓为谋取功名而相互争夺。为什么老子会提出这样的观点呢?在老子生活的春秋末期,天下大乱,大国称霸,小国自保。领导者为了统治自己的国家,到处招揽贤才,崇尚贤才,用以治国安邦之策略。正是因为“尚贤”这一主张的盛行,一些有野心的人,为了争权夺利,强占民财,剥削百姓。一时间,民心紊乱,盗贼四起。社会处于动荡之乱,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老子看到如此惨象,心痛不已,从而提出“不尚贤,使民不争”向这一观点。他希望人们回到一种“无为”的精神文明世界。只有不争,人们才没有贪欲,没有盗取利禄之心。这样就顺应了自然规律,统治者就做到了无为而治,天下自然就可以得到治理了。这里的不争是不争取功名。


不争为不争名,不争利,不争功。


“水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道德经》第八


水的品德最接近于道,是因为水总是默默无闻的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自然地停留在人们所厌恶的卑下地方,也无怨无悔。人法天地自然,顺其自然,无为而无不为,为道也。水的不争包容万物,与自然和谐相处,顺其自然,这种品德不正是道的化现吗?老子这一主张是希望人们,做人要像水一样,有宽大的胸襟和气度,帮助别人而不图回报,为而不争。这一不争是不争名,不争利,不争功。做人也应该具备水的心态与行为,不但做有利于人们的事情而不争功,而且还愿意去众人不愿意去的卑下地方,做别人不愿意做的事情。任劳任怨,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帮助别人,而不会与众人争名争利争功。


水利万物而不争,为而不争(资料图)


不争所产生的理想效果就是“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出自《道德经》第六十六章)有道之人不与世人相争,也就没有人与他相争。不争为德,善于用人的领导是谦下不争的有德之人,人们自然而然的向他靠拢,主动献策出力;乐于助人的有德之人是和善不争的,人们自然会记住他的功劳,在他有困难之时伸出援助之手。不争之人,不张扬,不巧辩,对自己所处的环境泰然处之,用自己美好的品德处事待人,从而赢得众人的喝彩。


《桐城县志略》中记载:清朝康熙年间,文华殿大学士张英在朝廷任职期间,收到一封家书。是家人因一堵墙与邻居产生纠纷,互不相让,想让他出面干涉。张英看后给家人回了一封信,信的内容是一首打油诗:“千里捎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张家见信后惭愧难当,即刻让出三尺墙。邻居知道后也深受感动,也将墙退出三尺。康熙皇帝知道了此事,颇感欣慰,下令立牌坊以彰张英不争的谦让之德。张英以自身不争的品德教化家人,感化众人。如今,安徽桐城市老城区西南角著名的‘六尺巷’正是因此而来。‘六尺巷’已经成功申请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张英不争的品德佳话至今传为美谈。


我国伟大领袖毛泽东,他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給了中国革命和中国革命的建设事业,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作出了巨大贡献。他以梅花自喻,写成《卜算子·咏梅》。其中“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体现了梅花只是报春,而不想争占春光的无私无欲的高尚品德。进而体现了在毛泽东领导下的共产党人奋斗在前,无私奉献于后的不争精神。


不争为不逞能,

不激怒,不对斗,不自大


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也”。

——《道德经》第六十八章


善于做将领的不崇尚武力;善于带兵打仗的,不会因为敌人的刺激而发怒;善于用人的,待人谦下。这种不逞能,不激怒,不对斗,不自大的不争,是人们自古以来处世的原则。懂得不争的真正涵义,才能根据人性的特点发挥出人性的力量,才能无往不胜。从根本上说,不争就是道的自然无为,无为而无不为。


人生至镜,为而不争(资料图)


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蔺相如,他为赵国进言献策,作出了许多重大贡献。他的不争故事源远流长。当时,蔺相如缕为国立功,被封为上卿。廉颇当时也是著名的良将,战功赫赫,也被封为上卿,但却在蔺相如之下。廉颇不服气,扬言要羞辱蔺相如,蔺相如得知后有意不与廉颇会面。廉颇以为蔺相如惧怕他,很是得意。可蔺相如却说:“现在秦国忌惮我们赵国,主要是因为‘文有蔺相如,武有廉颇’。如若我们不和,将有益于秦国,我何必为了私人恩怨而致国家于不顾呢?”廉颇听说后,羞愧难当,背负荆杖,到蔺相如家里请罪。两人握手言和,齐心协力保卫赵国。这就是流传至今“负荆请罪”的故事。蔺相如的胸襟宽大,仁德之举,正是不争的真实写照。


不争,不等于自己软弱,而是自然无为,在做好自己本分工作的同时充实自己,而不是于名利凸显自己;不争是以平和的心态享受生活,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不争是向更广阔的天地进取。不争,不是任人宰割,而是谦让宽和。不争不仅是人生最大的财富,也是人生最高的境界。古往今来,人们往往为了功名利禄,而忽略了不争这一重要品德。勾心斗角,尔虞我诈,明争暗斗,争来争去,原本宽阔的世界只能容下一颗自私的人心。


和珅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贪官。他大权在握的时候,结党营私,打击政敌,聚敛钱财。视黎民百姓如草芥,颠倒黑白。他为官时,为了讨好乾隆皇帝,打击报复朝中对他不满的文官,大兴文字狱。把反对他的部分文人,诬陷为“私藏逆书”、“禁逆不力”等罪名,作为他们谋反的罪证。他入翰林院任职期间,控制科举制度,肆意搜刮童生、秀才之钱财,形成‘价高者得’的一种交易······和珅利欲熏心,犯下种种恶行,最终被嘉庆皇帝赐自尽而亡,家产全部充公。人们拍手叫绝,和珅自此遗臭万年。


近几年来,雾霾猖獗,于人们的生活造成严重危害。雾霾天气,即灾害性天气,至今没有根治。那雾霾是如何来的呢?这都是人类的过错,自然顺其自然的发展,人们为了一个“争”字,强行打破自然规律,为了发展,“先污染,后治理”;建满目琳琅之高楼,致使土地资源越来越少;大肆建厂,制造污染之物;去木伐林,破坏生态环境······这一系列的背道而驰,只能自食恶果。雾霾不能根治,它可诱发呼吸道疾病,引发各种病毒性菌类疾病;因雾霾天气含氧量低,致使心脏跳动速度加快,进而引发心脑血管疾病增加,于老年人危害更大;雾霾中还有害颗粒多,可诱使癌症发病率增多;雾霾天气可见度低,容易造成交通事故······种种危害,不都是人们自己造成的吗?身体发肤有损,争再多的功名利禄又有什么作为呢?争再多的金钱家产又有什么用呢?争来争去,自己却是最大的失败者。


雾霾同作为,危及人们生活(资料图)


不争并不是反对进取,反对提高自身的能力,不争是指在名利地位面前,要谦下、发扬高风格,不与人争名,不与民争利。相反还应当将自己的一切无私奉献于人民。不争不是对万物无所作为,而是不与人争世俗的功名利禄,钱粮财物,遵循道的顺其自然,效法天道,而不强求争功争利。如此才能“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出自《道德经》第七章)。意思是说把自身的位置摆在众人后面,反而能赢得众人的拥戴;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反而能使自己安然无恙。


不争为不争斗


“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繟然而善谋”。

——《道德经》第七十三章


自然地规律特性是:不争斗而善于取胜,不说话而善于回应,不召唤而自动到来,从容无为而善于筹谋。不争是一种善胜的“争”。不争不是让你在生活中、竞争中失败,而是让你效法天道,遵循自然法则,从容不迫,自然无为,有条不紊的寻求发展,生活。筹谋事情的时候不要急于求成,妄想一蹴而就。如果一味地争斗,就会惨遭失败。这里的不争是不争斗。《三国志》中诸葛亮就是一位具有不争高尚品德的人。“唯德与贤,可以服人,三顾频烦天下计;如鱼得水,昭兹来许,一体君臣祭祀同”。这是赞美诸葛亮德才兼备的一副对联,蜀国人敬佩他的德行,死后同刘备一同享受蜀国人的祭祀。诸葛亮就是“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的真实写照。


道教的创始人张道陵,人们称其教为“天师道”,道教门徒尊称张道陵为祖天师。他信奉《道德经》为最高经典,以“道”为最高信仰。他以降妖伏魔、普度众生为己任,与世无争,潜心修炼,成为一代天师。他盛名远播,经久不衰。


张道陵曾经入蜀降妖伏魔,救护众生。蜀地人们都很感动,都愿意听受他的教化,尊崇他的为人。他设立二十四治,广收门徒,教化于民,但凡入教者需出五斗米,因此道教也成为五斗米道,然交纳的五斗米用以储备饥荒和义舍之用。到时,朝廷几次三番想召张道陵入仕途,可是他却视功名利禄为粪土,不受诏。他对来使说:“人生在世,不过百年,光阴荏苒,转瞬即逝,父母隆恩,妻不厚爱,也随时而消失。君臣之恩,谁见长久?请转告圣上,只要清静寡欲,无为而治,天下自然大定,我有何用?我志在青山中。”为了避开俗物的遭杂和骚扰,他便云游名山大川,访求仙术去了。他教化他的教徒,其中有这么一条:“内要慈孝,外要敬让,不准兴讼好斗,不准欺诈世人”。张道陵教化世人,普救众生,为而不争的事例比比皆是。正是他尊道从德,自然无为,为而不争的高尚品德,才成就他一代天师的美誉,后世人们于他的佳话代代相传。


一代天师,为而不争(资料图)


不争是个人的修养,无论你身处何种环境,只要你崇尚为而不争的品德,你就会从容不迫,不战善胜。


人们把松、梅、竹称为“岁寒三君子”,其中松树的品德更接近于为而不争。松树志向高远,却淡泊宁静,质朴无华。无论春夏秋冬,它都青郁常在,周而复始的平淡生活,它与世无争,却不惧风雪,坚强不屈。它留给人们的是坚忍不拔的意志,初心不改的信念,以及不屈不挠的精神。它对人们无所图,它不随波逐流,始终保持着洁净的身心,唤醒万物迎接春天的到来,却从不与春色争辉。正是松树的为而不争,它才能够万古长青。


不争为无所争夺


“天之道,为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道德经》第八十一章


天道是利万物而不损害万物,圣人之道,就是效仿天道,有所作为而无所争夺。真正有道德的人,不会为了自己积累财富,而是尽其所能的去帮助别人。收获的不仅仅是快乐,还收获了别人的尊重和拥戴“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道德与贵己是相辅相成的。不要为了图一时私利而失去了人类最基本的品德,无为而无不为,这里的不争是无所争夺。


雷锋,一个遍誉全球的名字,上至花甲老人,下至幼儿园的孩子,无人不知,无人不晓。雷锋二字,已经成为人们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代名词;雷锋精神已经成为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雷锋精神的核心是为人民服务。是一种无私的奉献精神。雷锋已经离开我们半个多世纪了,他的精神一直成为我们学习的榜样,雷锋就是一个效仿天之道的人,他言行一致,公而忘私,助人为乐,无私奉献,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他从不图回报,有所作为却无所争夺。做到了真正的为而不争。有这样一句话说:“雷锋精神是永恒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体现。”进而我们可以理解为:为而不争是使我们民族精神最基本的品德。我们要学习它,实践它,来完善我们的人生价值。人生一世,短短几十年,健康快乐最为重要,健康快乐的前提是为而不争,问心无愧,何必为了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的虚伪名利争的身心疲惫,到头来都是一场空。


真正的赢家,为而不争(资料图)


不争,不争取功名;不争,不争名,不争利,不争功;不争,不逞能,不激怒,不对斗,不自大;不争,不争斗;不争,无所争夺。这些简单而又深刻的道理,是我们一生学之不尽、用之不完的精髓。我们要发扬“不争”这一高尚品德,淡泊名利,自然朴实,正直无私的在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上前行。


温馨提示

“道化天下 世界玄同”有奖征文活动投票环节开始啦!欢迎投下您尊贵的一票。投票以后,移步评论区留言,就有机会在投票结束后获得精装版《白玉蟾真人全集》一套哦,快来吧!



往期参赛作品回顾:

1、一字足矣 打开老子思想智慧的金钥匙

2、细思恐极 我们竟与老子的思维方式截然相反

3、玉蟾祖师一篇美文 文辞不下《滕王阁序》风情不减《琵琶行》

4、用诗歌来吟咏“道” 你想象不到的意境美

5、一个被人忽视的《道德经》注本 读后让你醍醐灌顶

6、读懂这张图 你就能明白人类社会演进的秘密

7、曹雪芹家风仰道“梦红楼”:书中天机,遗下琅函第几签?

8、人性本善还是恶呢?“独与天地精神往来”的庄子给了令人称绝的答案

9、老子说:道法自然并非顺其自然,你还准备拿“自然”当借口吗?

10、你一定想不到 这位老外竟然如此懂老庄

11、老子的完美哲学:通过心灵实践 探讨世界本质

12、一位玄门后裔关于“我道日兴隆”的肺腑之言

13、观想还是逻辑 哪个才是理解老子哲学的不二法门?

14、不辨不明:辨析《道德经》传抄中的一个错误

15、大爱莫如慈悲 你懂什么是真正的慈、悲吗?

16、历久弥新:老子思想在现代社会中的耀眼光芒

17、他是洞察天机的圣人 却也是逆反思维的缔造者

18、作为《逍遥游》的配角 它的存在难道真的别有深意吗?

19、如果跨越时空 他一定能够成为老子的至交好友

20、国家非遗 海南斋戏:位于海之南的独特地方道教形式

21、世界玄同藏天机:为什么说道教兴盛是对人类命运共同体最慈悲的陪护

22、让爱因斯坦穷尽半生的物理难题 真的能被老子解开吗?

23、作为修行之人 你知道最应重视的真道场是哪里吗?

24、通过道教的深邃要义 你能否悟透人生?

25、听老庄讲道家最核心的智慧 让你真正游心于万物

26、这个鲜为人知的传奇故事 却蕴含着道家的千年智慧

27、对《道德经》的理解能这么通达 我拜读了三遍!

28、论道教“玄同”理念对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启示

29、为何人生充满苦累 那是因为不懂得老子的绝弃之道

30、道家思想的精髓究竟是什么 能让我们痴迷两千年?

31、感觉全世界充满了恶意?看看老庄的超越之道吧!

32、关于道与逻各斯,我只想看这一篇文章

33、先懂道家的“承负”,再讲我们的“活法”

34、道生无极:道家的神明之德是大道玄同的文化基石

35、道化天下:谈“一带一路”视域下的道教文化传播

36、道教伦理思想怎样作用于建设和谐社会

37、厉害了 她将老子的“名”与“道”写成了小说

38、从中西比较看“道”对中国哲学本体的建构

39、阴阳平衡 才是健康——论当代信仰的公与私

40、庄子圣人观研究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更多精彩道学参赛文章等你哦。


(本文为“道化天下 世界玄同”道学全球有奖征文比赛作品,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文:沈三静,文章原标题为《论为而不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