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近现代史研究资讯
侧重二十世纪中国政治社会史、政治经济史,中共党史;历史学新书、新刊、论文;中央地方文献资源;以及很少有我们找不到的电子书。总之,专业是中国近现代史当代史。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财宝宝  ·  我c,这个大饼是24k的。-20250224 ... ·  昨天  
财宝宝  ·  @财石榴 -20250223114145 ·  2 天前  
财宝宝  ·  。-20250222122523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近现代史研究资讯

新刊:《澳门理工学报》2019年第1期历史学论文

近现代史研究资讯  · 公众号  ·  · 2019-01-17 20:19

正文


牛津藏马士曼文献及其相关学术研究述论/马敏

[提  要] 本文系统梳理并介绍牛津大学所收藏的英国浸礼会赴印度传教士马士曼档案文献的相关内容以及研究价值;综述学术界同马士曼文献相关的学术研究,尤其是近期所取得的一系列新的学术进展;同时,对这项研究的重要学术意义进行评估和论述,探讨如何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和深化马士曼文献及马士曼其人的相关研究,从而为基督教新教对华传教史研究寻求新的突破。

[关键词] 马士曼文献  马礼逊  圣经中译  新教对华传教史

19世纪基督新教传教士视野中的道教形象/梁栋  陈建明

[提  要] 新教传教士对道教形象的认知是一个逐步加深的过程。19世纪初期道教作为道士作法和民间迷信活动被传教士认知;到19世纪中期后,道教继而以形而上的宗教形象走进传教士视野,传教士开始将其视为一种低级宗教展开批判。同时,传教士也看到了道教与基督教可以融合的一面。道教作为何种形象走进来华新教传教士的视野中,并不取决于道教本身,而是取决于传教士对道教和中国文化的认知水平,以及传教事业的实际需要。

[关键词] 基督教  道教  传教士  宗教比较

中国化与专业化:基督教青年会与近代平民教育——以广州青年会为例/郑利群

[提  要] 中国基督教青年会曾在近代以来进行过两种形式的平民教育事业活动,一是在1920年代推动了平民教育运动在全国的大规模展开,二是为失业青年创办了劳工学校。本文对两种平民教育形式的背景和内容进行了剖析,并从广州青年会角度,探讨了它们的具体实践过程。中国基督教青年会以平民教育形式展开的社会服务事业,本质上体现的是中国化与专业化的特征,这也是广州青年会成功的根本缘由。

[关键词] 基督教青年会  广州青年会  平民教育  劳工学校

民族志知识生产中的异性恋现象:19世纪末20世纪初婚前同居的传统/Maria Mayerchyk

[提  要] 本研究旨在对受关注越来越多的异性恋构建研究做出贡献。本文从后结构主义视角出发,审视19世纪晚期至20世纪早期婚前同居传统的民族志知识的产生。首先,本文分别考察提倡性纯洁的浪漫民族主义方法,揭示性关系的激进与解放的方法、建构超性化的“野人”的殖民主义方法、以及强调胁迫和未经同意的性行为的女性主义方法。其次,本文以19世纪乌克兰民族志汇编为基础,从酷儿理论出发,探索主位语义系统,以便理解如何超越现代性的性及(异性)性行为理念来认识肉体快感的婚前实践。同时,本文把非现代性的思维模式与范式和现代性的思维模式与范式分离开,考察了民族志学者如何生产知识,又如何把(异性)性行为的现代理念强加于乡村的语义体系,对其进行去历史化的阐释。

[关键词] 知识生产  非现代性性行为  (异性)性史  19世纪  婚前亲密关系  乌克兰

学术创新:根治“学术垃圾”痼疾之方——以历史研究为中心/李伯重

[提  要] 中国学术论文近年来出现“井喷现象”。与之相伴的是“学术垃圾”的飞速增加。所谓“学术垃圾”,就是没有价值和有不良作用的作品。无论何种“学术垃圾”,都是公害。“学术垃圾”问题由来已久。客观来说,比起改革开放之前,今天情况已有重大改善。“学术垃圾”的产生,一个关键是学者缺乏创新精神。必须大力倡导学术创新。史学中的创新,包括史料、方法的创新。学者要努力创新而不再制造“垃圾”,就应牢记:“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制造“垃圾”是恶,不论大小,都不能去做。进行创新是善,不论大小,都应当努力去做。

[关键词] “学术垃圾”  学术创新  历史研究  碎片化

建国初期的政治谣言及其治理/施爱东

[提  要] 建国初期,政权刚刚易手,紧接着又是土地改革和朝鲜战争,一切社会平衡都被打破,针对新政权的政治谣言风起云涌,弥漫全国,因此而派生的社会问题也多且棘手。新华社将这些谣言分成三类:攻击时事政治的谣言、抹黑党的政策的谣言、挑拨干群关系的谣言。但如果依照形态差别,我们又可以将之分为神谕及灵异谣言、末日谣言、恐吓诅咒类谣言。这些谣言对新中国的政权和社会稳定造成了极大的冲击,因而被中央政府升格到“反革命活动”的高度,给予了极其严厉的打击,同时,打击措施也严格区分了以“讲、驳、追”为主的“宣传模式”,以及以“杀、关、管”为主的“镇压模式”,后者是融合在“镇反运动”中进行的。镇反运动中全国共镇压了大约30余万名谣言家,镇反之后,谣言满天飞的现象得到扼制。

[关键词] 土地改革  朝鲜战争  镇反运动  会道门  谣言治理

戏剧巡演、文化评论与政治建构——解放战争时期东北“新秧歌运动”兴起的历史条件/熊庆元

[提  要] 东北文工团1946年秧歌剧《军爱民  民拥军》的公演及围绕其公演所形成的文化讨论构成了东北“新秧歌运动”兴起的基础和序幕。东北“新秧歌运动”是对抗战时期“新秧歌运动”经验的承续,它在秧歌改造和社会动员方面成效显著。与抗战时期类似,东北“新秧歌运动”的兴起亦是因应战争的历史条件,其与解放战争存在深刻的同构关系。“新秧歌运动”的历史经验充分反映出中共在乡村文化改造方面的艺术想象力,也折射出其关于阶级政治和社会关系的理论思考。

[关键词] 解放战争  东北文工团  新秧歌运动

赵凤昌与东南互保/李志茗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