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布斯说: 我们不可能在向前看时,分辨出哪些点正在连成线;而只有在事件发生后。
2018年10月8日,上汽股票三年内头一次遭遇闪崩并逼近跌停,这是“上汽史上最大的召回”引起的祸端。
召回公告显示,上汽通用的设计存在缺陷,公司采取召回措施,是为了消除安全隐患。
332万辆车的召回,上汽通用需要花费的成本将在数亿元的规模。这个公告背后,暴露了上汽质量体系的执行有太多问题。
企业每一天“但行好事,莫问前程”的目的,就是希望,脚踏实地的行为过程,能够成就了不起的未来。
▲
上汽通用召回332万量汽车
今天的中国,一切都在回归价值,回归正确的产业伦理,回到理性客观的预判,商业历久弥新也逐渐回到“重义轻利,见利思义”的环境中。
环境变化日新月异,经济现象扑朔迷离。
改革开放伊始,民营企业相继成立,成立之初的企业,员工多是没有专业可言的自由组合。
同样企业家也不等于拥有全部知识与能力,没有哪位企业家是“全科医生”。
管理多是在摸索中行进,企业进步靠的是试错,管理经验来自修正能力与理论联系实际。
四十年改革开放,以1992年的南巡讲话为分水岭,之前思想不够解放,之后的解放肆意昂扬。
随之而来的企业发展,一方面得益于企业家的学习与勤劳,一方面得益于不断向好的国家经济政策与环境。
▲
2018年民企500强十大行业排行
1997年作为企业内审员,我参与了公司的认证工作,二十年的工作实践发现,还没有哪一门经济学理论,能够像ISO9001国际质量体系认证一样,可以引领企业家对企业进行系统的全方位的科学管理。
它用质量方针,指引了企业价值引领与质量管理的方向。
它用程序文件,解决了企业发展的技术呈现与内容支撑。
它用质量手册,提升了契约精神下企业的文化与执行力。
今天我们借助上汽通用实践重温体系认证,希望它对企业经营管理有新的启发。
一、体系认证要求:全员参与、沟通共识。
认证调研有一个目的,是通过对比找出差距。
管理者脑子里的东西,要让该知道的人知道。以最高管理者为第一负责人的体系建设,能够确保各级人员都能理解和坚持执行。
制度标准化的进程比制度更重要,制度制定的过程本身就是标准深入人心的过程。
今天的企业都在推崇华为公司,华为的管理在于《华为基本法》。
《华为基本法》由全员参与制定了数遍,在制度深入人心后,将其束之高阁,从此的企业文化都见诸于公司执行力。
二、体系认证提供:有据可依,确保行动一致。
体系实施,所有人都要收集记录以证明:规定的做到了,做到的符合规定。
这是标识可追溯,是执行与标准一致性的具体体现。
通过体系认证,增强全员管理意识,明确管理的职责和工作程序;促使企业的管理由“人治”转向“法治”,真正做到了凡事有人负责、凡事有章可循、凡事有据可查、凡事有人监督。
实现了“以预防为主”,控制了不合格的发生,降低了企业管理成本。
这一点能够印证,上汽的召回问题,是执行力的问题,是认证体系的问题,是体系认证执行不力的问题。
三、内容支撑,技术呈现。
《程序文件》贯彻“以人为本”,全面提高员工的业务技能和综合素质,为企业长远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质量手册》能够保证不断满足客户需求与期望,赢得客户信任,提高客户满意度,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围绕“质量方针”的定期审核,能及时发现和找出经营问题和薄弱环节,进行有效纠正,为实施全面科学管理奠定基础。
这一综合、全面的管理方式和理念,是依据共同国际标准提出的,对企业家管理能力的整体提高,提供了最大的贡献。
四、文化引领,满足延迟。
体系认证,让中小企业执行国际惯例下的国际共同标准,能够实现国际贸易中的权利平等、规则平等和机会平等。
这种平等能够不因国别、地域以及企业所有制性质而低人一等。
也许来自5S理论的应用已经深入人心,来自4E1P的使用已经得心应手,来自I SEE I DO的日常管理已经驾轻就熟。
但是复盘,第五项修炼与系统思考从来都不是矛盾的;战略的高屋建瓴与战术的灵活运用,是成就战争胜利的保障。
体系认证的真正意义在于,在认证中,实现企业文化的建设,企业执行力的建立,并确立企业发展的方向与目标。
体系认证能够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从源头上制定标准,将资源与过程结合,以过程管理方法进行的系统管理,涵盖了质量实现的全过程。
真正懂得运用体系的手段,认真执行体系的要求,落实质量管理责任的企业,大都在良性循环,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
不同的体系认证
五、体系认证中,内审强调的几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