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付鹏的财经世界
‘金融是件专业的事情,投资不是拍脑袋决定的’-记录是一种维持连续思考最好的方式,我就是付鹏,一个我眼里的财经世界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第一财经YiMagazine  ·  上海又双叒叕让你上头了?来说说原因! | 话题征集 ·  昨天  
数据宝  ·  罕见涨停,机构抢筹1.4亿元 ·  2 天前  
华尔街见闻  ·  2025第一家造车公司破产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付鹏的财经世界

【SGX专稿】香港还在负反馈的第一环-完整回顾

付鹏的财经世界  · 公众号  · 财经  · 2018-08-03 15:52

正文

*本文是新加坡交易所专栏文章

今天的话题还是聊聊香港,虽然很多内容我已经在华尔街见闻的专栏上已经讲过了很多,但是觉得还是有必要再进行一下文字性的梳理;

首先大家需要了解香港的货币供应的基本机制和香港联系汇率制度的操作,我这里就不多做文字性的表述,把前几年画的关于香港的货币创造机制的流程图放出来,大家对照参考即可;

基础货币到M0,M1,M2之间的关系,我在上面这副图上已经画的非常清晰(*流程图版权如需转载请标注来源),在香港决定市场利率的是市场货币总量,在香港则是同业市场(Inter-Banking Market)的货币供给,这也就是在香港如果更多的影响着资产价格的则是在最后这一环里面,而不完全是香港HKMA的外汇基金资产负债表表上的基础货币总量,在香港的货币供应量数据中,这也就是M2或M3(两者之间差可以几乎忽略不计)数据;

图二:香港M2(M3)供应同比和HSI恒指之间关系

所以我关注香港金融市场波动的时候更关注资本的源头-市场货币供应量的变化M2(M3),上图就是我常用的M2(M3)的同比变动和香港恒生指数之间的关系,当然你可以很清晰的看到水龙头的源头就是恒生指数波动的源头,并且是先行的关系;

由于香港是联系汇率制度,汇率波动和资本流动之间又有着两个关系:1,大规模资本流出;2,流动性过剩下利差驱动

这其实往往也是香港关键的弱点,资产价格和Hibor之间的关系,资产负债表的天平两端,负债成本的变动会引发资产的变化, 而汇率和Hibor之间在放在一起,那就是一个三角形了:

要么变动利率,维护联系汇率制度,实际上这是一回事,只要HKMA维持联系汇率制度,那么Hibor必然会上升,市场货币供应量会随着HKMA的操作而放缓扩张(甚至是收缩),货币供应量收紧就必然会对资产价格造成影响(当然大多数时候资产价格是滞后反应的)汇率冲击的压力就会减弱;

极端的情景才会演变成:资产价格的暴跌使得资本大量的流出,港元的远期汇率也开始贬值预期承压,资本加速外流抛售港币,HKMA不断承接,外汇储备快速消耗,随着储备急速下降,信心消退恶性循环;

当然一定要清楚,这种情况的关键点就是那个量变到质变的点:一方面现在HK的外汇储备还很多,没有消耗到那个零界点,另一方面可以通过观察港元的远期汇率来感知;

所以我还常常会搭配另外一组数据来进行观察,那就是香港的LIBOR-HIBOR,还有港币的即期和远期汇率;

在图二:香港M2(M3)供应同比和HSI恒指之间关系中大家会发现,其中有两次很明显的背离,最近的一次是2017年8月份,另外一次是2014年11月份到2015年的4月份;


先说一下2014年11月份到2015年的4月份的这一次:

这个过程中我还在北京,其实不但很清晰的感受到了这次行情的变动,并且也参与了这段内容,呵呵你可想到26000-28000的2000点恒指,我们的策略却是左侧逆势做空的策略(当然风控你不用担心);

当时我清晰的记得跟很多国内的交流,大家对于6000点不是梦,10000点刚起步的杠杆大牛市陷入到了几近疯狂的状态,而对于当时香港资产的态度则一致的是,港股低估了,呵呵杠杆牛市下的癫狂从来没有人想过不是香港低估而是国内高估了么?

其实当既然进入到这最后一波的时候,国内A股出现的情况其实已经是高杠杆推动的资产价格的疯狂上涨下其实流动性已经开始出现无法承接的状态,那个时候证监会在提前的警告市场,在提前的拆除杠杆,查融资和场外配资,这一切都已经暗示国内风险的增加,然癫狂的资金则选择了港股和A股的回归模式竟然是港股补涨的方式;

我们也是在这个时候将当年carry trading融入USD的资金投资的国内上市公司的股权全部完成了套现,资金开始沿着贸易项下开始转移到了香港,偿还掉美元负债后,留了一部分资金左侧交易做空了部分恒指.HSI;

理由很简单,香港的流动性已经开始收紧,M2增速和HSI表现背离,我还清晰的记得当时我在微博上聊到过关于为什么和汇丰银行的股价和HSI的关联性被打破了的原因;



那么不是H股低,而是A股高,当然当流动性短缺A股崩塌的时候,IF股指期货出现了10%的主力合约深度贴水,这不是可以套利的机会,这再告诉你明天早上开盘A股继续全线跌停,而IF的贴水是对于流动性的一种补偿,那个时候可选择的防御的工具并不多,境内IF股指期货最终还被解读成为了罪魁祸首背上了黑锅,境外可以选择的工具-包括新加坡交易所的新华A50指数期货等;

当这轮A股香港股市都崩塌下来之后,你看到了港元的忽然贬值逼近弱保,当然持续的时间并不长,但是注意上面图中香港的远期汇率是大幅度贬值的预期的,可以说2015年到2016年的股市暴跌的后继和中国内地也基本上没啥区别,资本外流压力加大,港元汇率承压,当然当时中国的情况则是外汇储备下降,人民币8月11日的6.2开始的贬值之路,外加上资本管制;


再聊一下这一次: *以下内容节选自《付鹏说》内容

2016-2017年有一段好日子,当然或许也是全球相对的好日子,中国的风险随着供给侧改革得到暂时的缓解,EM重新获得资本的流入,看起来的正反馈似乎开始(其实内在问题仍然潜伏没有离去);

香港货币供应量重回高速增长,M2-M3增速重回10%以上,外加上香港政府出台对于房地产政策限制,香港可吸纳 货币的池子少了一大截,香港货币供应量过剩,资金涌入资产(股市)推高资产价格,导致香港港元拆借利率被动性压低,这时LIBOR-HIBOR的利差会推动港元VS美元贬值,但和资本流出香港的表现仍有着比较大的不同,港币远期则呈现升值预期而不是贬值预期(如图); 由于香港金管局的联系汇率制,当港元即期触及到弱方水平后的干预,香港M2(M3)增速开始下降,香港股市的进一步上涨开始大幅度承压,如果香港的HIBOR不抬升,那么资产价格将上涨维持和货币供应量的背离(这一阶段香港只是从资本过剩回归到正常,但是资金成本并没有抬升,对于香港股市的影响其实并没有体现出来);

但是第一阶段负正反馈的开始,就是随着香港金管局开始消耗弹药,要么最终就这么耗着,但这并不是HKMA的职责,要么就是随着美联储加息短期美元负债成本的抬升抬高香港港元的拆借利率,当然结果像都不用想,抬高HIBOR,随着3月初开始HIBOR的抬升,香港前期金管局的维护汇率带来的货币供应量的收紧终于开始叠加负债成本的抬升冲击到了港股,修正开始;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