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中国舞台美术学会
中国舞台美术学会(casa)微信公众平台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中国舞台美术学会  ·  资讯丨深圳首批12家“演艺新空间”正式授牌: ... ·  昨天  
中国舞台美术学会  ·  艺评丨孙红侠:亮点与思考——第二届全国小剧场 ... ·  4 天前  
中国舞台美术学会  ·  打造人才“梦工厂”——中央戏剧学院“教学实践 ... ·  4 天前  
中国舞台美术学会  ·  聚焦丨年轻人迷上沉浸式戏剧,“上头”魔力到底在哪? ·  5 天前  
中国舞台美术学会  ·  罗伯特·威尔逊作品中的“声域”与“寂静”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中国舞台美术学会

艺谈丨深度探索地方戏曲文化传承的新思路和新方法

中国舞台美术学会  · 公众号  · 美术  · 2024-11-10 11:13

正文

点击上方蓝字→点击右上角“...”→点选“设为星(置)标(顶)”


本文转自:光明网


闽台两岸作为中华民族文化体系的核心载体,深藏着丰厚的地方戏曲文化财富。闽台地方戏曲不仅承载了历史的印记,更在两岸文化互动中起到了桥梁与纽带的作用。但在全球化与现代化的双重冲击下,这些戏曲正遭遇边缘化与遗忘的危机。为响应这一挑战,2019年福建师范大学闽台地方戏曲文化传承教育基地应运而生,致力于闽台地方戏曲领域的文化传承、人才培育及社会服务,为文化传承做出前瞻性与创新性的贡献。


1、传统文化的合力传承:高校与社会的联动效应

福建师范大学凭借其深厚的系统性与科学性的教学科研实力,结合社区、艺术团体和文化机构在传承中所积累的专业实践经验,两者的协同互动与资源整合逐渐成为推动文化传承和发展的关键驱动力。


高校作为知识与文化的传播中心,通过将闽台地方戏曲纳入课程体系,确保学生由浅至深地了解和学习戏曲艺术形式,培养他们的兴趣和热情,并通过研讨和实践活动,推动地方戏曲的传播和发展。与此同时,与社会传承机制的深度合作,可以为地方戏曲提供更多的展示和交流平台,增强公众对地方戏曲的了解和认同。这种高校教育与社会传承的双重合力,无疑大大强化了闽台地方戏曲的传承力度。


基地成立以来,涵盖研究生、本科生到中小学、再到社区的全方位教育体系相继形成。以本校音乐学院为中心,专注于戏曲教育和传承人才培养,开设闽台地方戏曲文化公共选修课程,指导学生在实践与创作中探索。此外,基地还深入校属中小学,建立地方戏曲音乐教育与实践基地,弘扬中国精神,传播中国价值。相较于高校所持有的系统性和科学性,社会传承机制更倾向于突出其专业性与实践性。为了更好地结合这两大特质,传承教育基地与福建省艺术研究院、福建省文艺音像出版社、福建省实验闽剧院、福州市闽剧传习中心、漳州市芗剧团、福州市曲艺团、厦门市歌仔戏传习中心以及厦门市金莲升高甲戏传习中心等单位展开深度合作。学校主要专注于学术研究和人才的培育,而合作单位,如福建省文艺音像出版社,承担起了IP输出、媒体传播、内容制作、媒体产业资源支持及出版基金的扶持等职责;同时,各戏曲专业团体则参与项目的孵化过程。整合优势资源,二者积极融入福建优秀戏曲音乐文化教育和创新创业战略中,助力传统戏曲文化传承与发展。


总之,通过教育体系与社会机制的深度合作,成功地强化了闽台地方戏曲文化的传承力度,为保护和传承我国丰富的传统文化树立了典范。


高校作为学术研究的核心与知识的堡垒,为专业实践构建了深厚的理论体系,为传统戏曲的保存与创新提供了不可或缺的支撑。这种科学、系统的理论知识使专业实践能够有的放矢,避免盲目性;更进一步,高校的学术研究为实践带来新的思路与方法,激发其持续创新与发展。与此同时,剧团、出版机构作为文化的实践者,成功地将这些研究成果转化为让观众身临其境的表演艺术。当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戏曲的传承与推广效果显著,实现了最大化的影响。


首先,传承基地与福建文艺音像出版社开展课题合作,深入了解福建地方戏曲的传承现状与发展趋势,构建福建传统音乐的数据库。2020-2022年,基地专家主持《世界“非遗”南音曲库录制项目》及《福建民族音乐》(第一、二、三批)的采风录制工程,录制多项福建濒危剧种,涵盖了一百多个曲牌和多种折子戏。这不仅为福建传统音乐数据库的建设和完善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也为闽台戏曲的长远保存、传承与创新奠定了坚实的学术基础。其次,传承基地通过在福建省实验闽剧院、漳州市芗剧传承中心等多个地方专业院团携手设立教育传习基地,形成高校与院团的课题互动机制。如:2020年与漳州歌仔戏(芗剧)传承保护中心联合开展横向课题《芗剧现代戏院团合作音乐理论与实践研究》;2021年与福建省实验闽剧院深入研究横向课题《院团合作背景下闽剧的音乐理论与实践研究》。通过深入合作与交流,不仅加强了学术研究与实践的融合,同时也为传统艺术的传承与创新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戏曲文化的继承与创新,需要高校和社会的共同合作。只有双方紧密合作,发挥不同的优势和经验,才能确保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得到有效的传承和发展。而这种合作,不是单纯的资源整合,更是一种深度的交融与共生。


2、人才培养的多维策略:专业与美育双重路径

人才培养为地方戏曲音乐的传承与创新提供了核心动力。福建师范大学作为一所有着百年历史的高师院校,在人才培养方面具有深厚的教育传统和经验。本校音乐学院近80年来,为福建乃至全国音乐美育事业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依托“闽台地方戏曲”传承基地,携手地方专业院团,学校致力于探索戏曲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取得了一系列显著的成果。音乐学院作为传承基地的实施主体,音乐学院构建了系统的“本—硕—博”三位一体的地方戏曲美育人才的综合培养体系:即本科阶段,一二年级的《中国民族民间音乐》《中国传统音乐概论》是基础性的必修课程;在三四年级,学生将深入探索《闽台地方戏曲》并参与相关的戏曲艺术实践活动;进入硕、博研究生阶段,学生将主攻《音乐人类学》和《民族音乐学》这两门核心课程,教师在教学中融合《福建戏曲音乐史稿》等内容进行学术探究,持续推动地方戏曲人才培养的教材与课程教学改革。在教师配置上,基地构建以核心教师为主导,辅以特聘教师的双轨教学模式。核心教师系统地教授福建地方戏曲的音乐知识,采用范唱、音频视频示范、与学生的互动教唱等多元化的教学策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定期邀请闽台地方戏曲的杰出演员和乐师进入课堂,传授经典唱腔。在每学期特色教学周,基地还邀请戏曲文化领域的权威专家进校开设讲座,加深学生对戏曲的理论与实践认知。在实践领域,自2022年以来,基地与各地方剧团共同建立“闽台地方戏曲”雏鹰人才培训班,选派学生参与进行艺术交流、学习和传承活动。此外,基地还为学生提供了参与地方戏曲剧团新剧目的创作、排练和演出的机会,亲身体验戏曲生态,为学术研究和实践创作提供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和实际反馈。2020-2024年,已有数位毕业生入职福州市评话伬艺传习所、福建省梨园戏实验剧团、龙岩市山歌戏剧团。无形中拓展了学生毕业就业的价值取向,扩大了学生的就业方向,为闽台地方戏曲院团输送了优秀戏曲专业人才。


高师美育是针对师范学生的审美教育,核心是培养其对于美的深入理解和热爱,是现代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不仅涉及到学生个体的审美能力的培养,更关乎未来教师如何将审美理念融入到日常教学中。闽台地方戏曲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一个区域文化和历史的体现,更蕴含着丰富的审美元素。在美育中引入地方戏曲文化,不仅可以丰富师范生的审美经验,还可以开拓他们的艺术视野,培养他们多元化的审美观念和批判性思维。为此,传承基地设立了面向全校的闽台地方戏曲美育通识公选课,分为基础、拓展和实践三个阶段。大一学生可选修《闽台地方戏曲音乐赏析》,获取基础认识和审美感知;大二的《闽台地方戏曲音乐史》和大三的《闽台地方戏曲剧种》课程则深入探讨戏曲的历史与文化。此外,基地还构建了地方戏曲文化聚落,推进名师工作坊的建设,定期开设闽台地方戏曲实践与创新的平台,注重实践和体验戏曲艺术的魅力,不仅让师范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教育中的美育理念,还培养了市场的受众,加强了大众对于闽台戏曲文化的认同。


3、社会服务的优质实施:闽台戏曲文化的交流与推广

闽台两地虽隔海相望,但文化背景相近。福建师范大学闽台地方戏曲文化传承教育基地作为地方戏曲的核心研究机构,无疑承载着闽台戏曲文化交流与推广的重要使命。


闽台两岸文化交流深厚,尤其在戏曲领域,共有剧种如歌仔戏、梨园戏(七子戏)、高甲戏、乱弹戏、四平戏、京剧、昆曲等,既体现了两岸文化的传统纽带,也是当代戏曲艺术研究的宝贵资源。传承基地与台湾的超过40所高等教育机构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与如台湾大学、台湾师范大学、台北艺术大学、台湾辅仁大学、台湾政治大学及台湾屏东大学等知名学府定期组织学术交流,邀请重量级学者如施德玉、曾永义、吕锤宽等参与线上和线下活动。通过学术交流、研讨会和工作坊,双方共享研究成果,共同探讨戏曲文化的深层含义和发展趋势,促进了文化的交融与创新。今后还将继续拓展与台湾戏剧界学者、专业剧团如明华园歌仔戏团、台湾南管新锦珠高甲戏团的双向交流,共同推进学术研究与人才培养,并利用闽台戏曲师资团队,闽台大学生传信团队,建设闽台地方戏曲音乐数据库,为研究和教学提供更加丰富的资源支持,从而深化了闽台的文化交流与合作。


在传承基地的教育和科研工作不断深入的同时,还积极搭建社会服务平台,致力于地方戏曲文化的推广与普及。基地的专家们与福建大剧院、福建省音协联合推出“相约大剧院——打开艺术之门”系列公益沙龙活动,与戏曲爱好者亲切互动,普及并推广闽台地方戏曲文化,并在福建省艺术节以及“中小学戏剧比赛”的评审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基地还组织了多项戏曲宣传活动,如2019年高雅艺术进校园——闽剧《银筝断》专场演出;2021年“闽台地方戏曲传承基地之福州评话伬艺雅集走进福建师大”等,进一步增强了戏曲的影响力。此外,为了使闽台戏曲文化更接地气,基地与福建省戏剧家协会合作,组织各个剧种的艺术家走进百姓,不定期在公园、社区中心等公共场所举办戏曲展演和讲座,让市民亲身体验戏曲的魅力。福建师范大学传承基地正是通过社会服务的优质实施,为闽台戏曲的交流与推广做出了积极的贡献。这些活动不仅加深了学术研究与实践的结合,也为福建地方戏曲的传承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显而易见,福建师范大学的中华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展现了显著的创新贡献。基地整合了高校资源与社会力量,创建了一个将学术与实践结合的新型文化传承模式,确保文化的活态传承与创新;同时,基地的双重人才培养策略深度挖掘戏曲,强调综合性审美,培育出有广阔视野的美育人才;在闽台戏曲文化推广上,基地实现了深度探索,并通过多种途径广泛传播。简言之,福建师范大学为中华传统文化传承基地,不仅为闽台地方戏曲文化的传承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更为国内外其他高校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参考,展现出了文化传承与现代教育结合的巨大潜力与价值。


本公众号发布的文章,仅做分享使用,不做商业用途,文章观点不代表本公众号观点。如果分享内容在版权上存在争议,请留言联系,我们会尽快处理。

作者:林卿(福建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责编:张丽佳



各专委会官方微信公众号

  轻按二维码   识别关注  



各省市舞美学会官方微信公众号

  轻按二维码   识别关注  


一键5连击:点赞+分享+在看+留言+星标

总有一款适合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