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 金丝小鼠 故宫博物院藏
金鼠送福 玉鼠送财
灵鼠吐宝 瑞鼠迎春
心有所“鼠” 非你莫“鼠” 乐不思“鼠”
给您“鼠”不尽的幸福
............
2020庚子鼠年即将到来
意味着十二生肖
开始一个新的轮回
01
1975年,湖北云梦县睡虎地十一号秦墓出土的竹简《日书》之《盗者》:
▲唐代 十二生肖陶俑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子,鼠也。丑,牛也。寅,虎也。卯,兔也。辰,龙也。巳,蟲也。午,鹿也。未,马也。申,环也。酉,水也。戌,老羊也。亥,豕也。
这是目前关于十二生肖最早的记载,据学者研究,《日书》可能成文于秦始皇称帝之前。
▲青瓷鼠、牛、猴俑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清代刘献廷《广阳杂记》
引明人李长卿《松霞馆赘言》:
子何以属鼠也?曰:天开于子,不耗则其气不开。鼠,耗虫也。于是夜尚未央,正鼠得令之侯,故子属鼠。
意思是:天开始混沌一片,须消耗这混沌,其气才能洞开。而鼠是耗虫,时近夜半之际,它出来活动,将天地之间咬出缝隙,“天开于子”是鼠的功劳,所以为生肖之首。
▲宋代“龟鹤齐寿”吉语生肖花钱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藏
▲隋代 十二生肖铜镜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鼠,灵动活泼,能凭借其机警于险境中脱身自保,也能依靠其敏捷在众兽中一鼠当先。作为十二生肖之首,鼠因其强大的繁殖能力与生存能力被人类赋予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在“鼠咬天开”、“鼠送谷种”等神话传说的影响下,人们将鼠称为“应万物之灵,吐物华天宝之兽。”
▲清 青玉十二生肖 辽宁省博物馆藏
鼠是一种古老的动物,安徽近年曾出土距今5500万年的鼠类化石。甲骨文“鼠”为象形字,上半部取鼠牙、鼠嘴,下半部分别为腹、爪、尾。
秦朝《吕氏春秋》之《达郁》篇谈及周鼎铸马履鼠图案的故事,讲述郁可败国的道理;
在汉唐西域战争中,鼠是助善除恶、克敌制胜的法宝;
明清文人生活中,鼠是藏福纳吉、增添妙趣的灵玩。
▲北宋 十二生肖手捧鼠俑 江西省博物馆藏
▲宋 青白釉褐彩十二生肖 手捧鼠首瓷俑 江西省博物馆藏
▲宋 素胎生肖鼠俑 江西省博物馆藏
▲宋 素胎鼠首陶俑 江西省博物馆藏
▲明 黄绿釉带彩鼠生肖男陶俑 河南博物院藏
▲明 三彩抱鼠立女立俑 西安博物院藏
02
鼠是一种顽强地生存在人类生活圈的动物,其小巧、狡黠、灵活善窜、昼伏夜出,在与人周旋过程中,保持着物种的兴旺。
▲清代 金丝小鼠 故宫博物院藏
▲明晚期 青白釉鼠形砚滴 上海博物馆藏
▲元代 龙泉窑青釉堆鼠水盂 上海博物馆藏
▲明代 青玉瓜鼠 故宫博物院藏
▲清 青玉十二辰-鼠 故宫博物院藏
▲清 青玉十二辰-鼠 故宫博物院藏
▲近代 玉鼠支神 上海博物馆藏
▲清代 透雕鼠抱荔枝青玉饰件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藏
▲清 水晶透雕瓜枝双鼠纹笔架 故宫博物院藏
▲圆明园鼠首铜像,清代,弗朗索瓦•皮诺先生捐赠,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图/文博圈
“粤东有钱鼠,其吻尖,其尾长,其声若数钱然,故名。俗云,见则主人家有吉庆事。”
“常鼠亦能作数钱声,俗云朝闻之,主耗财;暮闻之,为数入,主聚财。”
意思是,老鼠的叫声像数钱的声音,人早上听到,就会破财,晚上听到,就会聚财。
▲清代财宝天王鎏金铜像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藏
▲18世纪 铜鎏金持鼠黄财神像 上海博物馆藏
▲中唐 瓜州榆林窟第15窟 前室北壁北方毗沙门天王手中的吐宝鼠 图:
甘肃博物馆联盟
▲黄财神像 付若含作品 国家博物馆藏
鼠类中,颜值最高的应该是松鼠,因为它的尾巴毛茸茸的向上翘起, 灵巧可爱。因为松鼠的样子比较讨喜,所以常被用来作为装饰图案。
▲清 银镀金嵌珠宝松鼠纹簪 故宫博物院藏
▲清乾隆 粉彩松鼠葡萄纹四方瓷瓶 南京博物院藏
▲清康熙 斗彩松鼠葡萄纹大碗 故宫博物院藏
书画作品中,也有不少鼠的影子,偶尔警敏灵巧,偶尔憨态可人。
▲清 华喦 山鼠啄栗图
▲明 朱瞻基三鼠图卷 故宫博物院藏
▲明 王子元葡萄松鼠扇 故宫博物院藏
▲清 虚谷松鼠葡萄扇页 故宫博物院藏
▲清 余省、张为邦 兽谱图册之飞鼠页 故宫博物院藏
▲清 余省、张为邦 兽谱图册之鼢鼠页 故宫博物院藏
▲三鼠图轴 高奇峰(1889—1933)上海博物馆藏
“小老鼠,上灯台,偷油吃,下不来。
”这首家喻户晓的童谣中那只小老鼠,谁能说它不可爱呢?
▲近现代 齐白石 《灯鼠轴》 故宫博物院藏
我的床前就贴着两张花纸,一是“八戒招赘”,满纸长嘴大耳,我以为不甚雅观;别的一张“老鼠成亲”却可爱,自新郎、新妇以至傧相、宾客、执事,没有一个不是尖腮细腿,像煞读书人的,但穿的都是红衫绿裤。
可见,“老鼠成(娶)亲”已成为当时民间年画的传统题材。
▲现代四川绵竹“老鼠娶亲”年画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