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老北京人在日常生活中的礼儿多,讲究多,但到了婚丧嫁取的时候,讲究和规矩就更多了。今天就来跟您说说,老北京人嫁闺女都有准备哪些嫁妆。
以前老北京人结婚一般要经过保亲、合婚、放定、陪奁、迎娶和回门这几个步骤,其中,这个陪奁就是嫁妆,嫁妆是女子出嫁时,从娘家带到丈夫家去的日常用品,这是女家聘姑娘办喜事的开始。
按照礼数,嫁妆必须是在结婚头一天由女方家雇请杠肩(老北京管他们叫窝脖)抬着大摇大摆的送到婆家去的。讲究的富户有“前三后二五”的安排。即第一天“添箱”,第二天“送妆”,第三天为聘女,第四、五两天为庆祝。一般人家只安排聘女正日这一天。
陪奁也有多少之分,这是根据女方家的经济条件而定。多少用抬数来分,一般人家是二十四抬到四十八抬,穷人家的六抬到十六抬,也有一大一小两抬的;富裕的上百抬,但必须是双数。有钱人家会借此机会炫耀自家的财富,送嫁妆时鼓乐前导,充溢于街巷,多引人注目围观。
抬的样式是长方桌似的,就如过去的茶桌、油桌,四面都用红围子挡上,上面四边有荷花栏杆,红漆雕花,也是两人一抬。这与过礼时用的食盒不同,嫁妆有如小轿,两边各有两根抬竿,双手或双肩抬着。通常是些樟木箱子(内放四季衣服、鞋、帽)、“子孙箱”(内放平日喜爱的物件和储蓄钱)、八仙桌、梳妆台之类的家具摆设。
这些陪奁里必须有座钟一架,盆景一对,帽镜一座,掸瓶一个(内插毛掸),烛台一对。那时称女人出嫁有三宗宝,即“夜净儿”、“子孙盆”、“长合灯”。
所送妆奁,除循例不陪送剪刀外,余者必求周全。首先是花梨、紫檀、硬木螺钿镶嵌的家具,其次是古玩、字画、挂屏、座钟、挂表、金银首饰,各种化妆、生活用品,无不应有尽有。甚至将陪送姑娘的买卖商号(只抬一块商号匾额),房产(只抬一块瓦),土地(只抬一块土坯,上压红贴,写着亩数、顷数)也排进嫁妆行列。
此外,陪送的嫁妆还有许多象征好兆头的东西,如:以红尺作子孙尺,有良田万顷之意;龙凤被、床单及枕头一对,祝福新人恩爱缠绵;送红包袱,谐“包福”音,有幸福美满之意;以痰盂作子孙桶,祝福新人儿孙满堂。
正如当年老北京童谣所唱:“月亮月亮照东窗,张家姑娘好嫁妆,金皮柜,银皮箱,虎皮椅子象牙床。锭儿粉,棒儿香,棉花胭脂二百张”。
现如今的嫁妆应该不会这么繁琐和全乎了,我听我妈说,她嫁给我爸的时候,娘家陪送的是爱华音响、夏普的录像机、还有全福人做的被子褥子。这都是二十多年前的事儿啦,那到了现在,这些东西肯定是落伍了,结婚的时候女方陪送个房子车子都已经不新鲜了,我还见过连同自家的股份和商标使用权一起陪过去的呢,您说稀奇不?
北京稻香村居然还有这些吃法!
新街口JJ迪厅的回忆!
我是东城人 我是西城人
我是朝阳人 我是海淀人
我是宣武人 我是崇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