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工作中,我们通过做产品分析调研,来了解产品功能模块的设计逻辑,分析竞品的情况,提升自己的产品感觉。一般我们所说的产品分析调研,分为两大块,一块是针对产品功能的调研,一块是针对产品的调研。
针对产品功能的调研,在我们的工作中,比较常见的场景主要是竞品上了新的功能,我们需要对该功能做调研,得出结论是否有必要推出相似的功能。另一种是我们的产品需要上新功能,看看别的产品是怎么做的,从而有效缩短产品的设计流程。
1.针对功能点的调研分析
场景1:竞品上了新的功能
目的:分析竞品新的功能需不需要抄?能不能抄?
调研过程:
-
分析有谁用这个功能?参与的关键角色有谁?
-
用户用这个功能有什么好处?操作的流程是怎么样的?
-
数据表现如何?
-
和自己产品的用户群体是否符合?
-
实现起来是否有技术壁垒?
-
得出结论是否做?
场景2:产品要做新功能,看看别的产品,怎么抄?抄哪个?
目的:缩短产品设计流程
调研过程:
针对功能点的调研,切忌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调研做了一大堆,却得不到一个明确的具有指导性的结论。同时也忌多,明明是针对功能点的调研,结果从交互到体验分析了一大堆,却没有重点。其实,一个好的功能调研,一定是建立在能够清晰地梳理出功能的核心业务逻辑的基础上的。
2.针对独立产品的调研分析
产品形态一般只有一个,但是产品的核心业务逻辑却往往有多条,产品的业务流程,就是产品的功能模块。一个产品,是由一个个相互看似独立却有交织的逻辑关系的功能模块架构而成的。
一流的产品经理,通过一个产品,可以看透一个行业。二流的产品经理,通过产品的迭代,看透产品的业务逻辑。三流的产品经理,通过产品的功能,看产品的表现。
3. 完整的产品调研流程
产品调研不等同于行业调研,更不是什么产品体验。一份完整的产品调研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调研背景
所谓调研背景,就是我们为什么要进行调研?是因为产品设计需要我们去了解同类型产品,还是出于自我兴趣能力提升。
调研目的
调研目的,即希望通过调研得到的结果是什么?从而可以根据调研得出的结果,对产品策略下一步的制定给出指导意义。很多时候,产品经理提到调研,结果往往变成了针对一个行业的调研,调研的问题大而全,这样的产品调研并没有什么意义。针对行业的调研是付费公司干的事情,好的产品调研一定是聚焦的,能够得出明确结果的。比如调研“淘宝和亚马逊的区别”就远不如调研“淘宝和亚马逊支付流程差异对比”来得有意义。
选择产品
选择产品,一般有三到四款产品就足够了。根据要调研的问题,选择和问题契合的核心流程做得出色的产品。一款该行业的龙头产品,两到三款黑马产品。
体验产品
产品体验,最重要的还是产品设计的三要素:用户、场景、需求。分析目标用户是谁?使用场景是什么?满足了用户哪些需求?
在这一步,从用户的视角出发,去解读产品很有必要。特别是从用户的视角出发,去找产品实现逻辑,而不是从产品的角度出发。
还原产品
很多产品经理在还原产品时,把焦点放在产品的界面交互或者功能实现上,这个方向本身就是错误的。真正的还原产品,是重点关注如何满足用户需求的。换句话说,还原产品的核心流程才是最重要的。
从核心流程出发,找核心的页面,从而窥到产品的整体结构,这才是最重要的。切记还原产品就是在还原产品实现的逻辑,就是在还原流程。
分析产品
分析产品有五个维度。即产品信息架构、产品业务逻辑、产品迭代过程、产品的数据表现、产品的运营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