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2017
87版《红楼梦》主创再度聚首
原来,87版《红楼梦》已经整30年了
兜兜转转,没空细数流年
不经意间,记忆中的人儿蓦然相见
青丝掺进华发
原来时光带走的,不止是他们的青春
豆瓣9.5分,30年重播700多次
87版《红楼梦》
创造了中国影视剧史上的绝妙篇章
被誉为“不可逾越的经典”
30年聚首,是规模最大的一次,两个重要的人物却没有来,林妹妹陈晓旭魂归离恨天,宝姐姐张莉行前生病,这出“悲金悼玉”的《红楼梦》,续写着宿命的忧伤。
本来想列一组红楼人物今昔对比照片,却一边整理一边难过,太过残忍。许多演员年少时就攀上高峰,未来希望站上一个高起点会越飞越高,没想到这座山峰之高,却成为很多人一辈子的顶点。不是之后的人生不好,而是红楼梦的经历太过耀眼,再也难以超越她的光芒。
如果没有红楼梦
妙玉的饰演者姬玉还叫姬培杰,当时安稳的做着北京皮鞋厂的临时工,不知影视表演,也不知“气质美如兰,才华馥比仙”;晴雯饰演者安雯还叫张静林,在京剧大师张君秋的门下静心学习青衣;迎春饰演者牟一还是一位公交公司的干事······
因为《红楼梦》,他们的人生发生了大转折,当开辟了一片别有洞天的全新世界,那种震撼是深入骨髓的,就再也回不去了。
于是,我们都在怀念,愿一切凝固在最美好的年华,没有离别,也不会老去······然而,这不可阻挡的美的毁灭,却是悲剧的根源。
如果问他们,早知一生会活在红楼梦的烙印之下,当时还会选择参加吗?
我想很多人还是会义无反顾的坚持当初的选择。
一辈子这样活过,值了。
一次伟大的美学实践
87版《红楼梦》立项之时就以近乎苛求的标准在自我要求。
剧组邀请曹禺、周汝昌、吴祖光等大家组成了庞大的专家顾问团,在大方向和细节上把控住了质量;全国海选演员,不是选角,生生的在今生找到前世的红楼梦里人;素人聚齐,封闭三年培训拍摄,琴棋书画、诗词歌赋,完全按照古人的方式去生活;服装造型精益求精,从工笔仕女图中找灵感,在原著文字间扒出感觉;音乐创作历时四年半,呕心沥血,终成红楼13支曲,曲曲断人肠······
最终共同的结果是:《红楼梦》这样一部百科全书式的巨作,拍摄成电视剧,每一帧都美成一幅画,观众觉得《红楼梦》就该是这个样子的。《红楼梦》诞生之后被翻拍数十个版本,这一版,获得最多的认可。
我们很难找到类似于这样沉得住气的美学实践了,况且还经费不足、队伍庞大、面临禁播风险。
而这,难道不该是艺术创作本来的面目吗?反观如今,无限唏嘘。
三十年是聚会上,很多人都在感慨,这或许是最后一次相聚了。
斯人已矣,而经典会恒久留存,这是伟大的艺术创作者穿越时空书写时代的痕迹。
除了怀旧,或许还可以做点什么。
梦醒时分,有时候并没有那么遭。改变不了洪流,至少可以变成一撮茶叶,影响一杯水的味道;改变不了世态人心,至少可以保持自己的内心,永远相信真善美;不可相信每一个都是值得信任的人,但可以把自己变成值得他人信赖的人。
你本就是梅妻鹤子的清雅之人啊,不必为了合群隐藏自己的好恶;你本就是一心读圣贤书的明志之人啊,不必为了找话题强喂自己不喜欢的东西。
坚定而温和,无惧他人的眼光,这是文人的风骨与情怀。
合上《红楼梦》,也许曹雪芹也希望,你能从悲伤中重拾力量。
在传统戏曲的东方美学里,
你能找到同好之人。
(点击图片可放大,部分剧目已售罄)
编辑:兰菀
素材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