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孔夫子旧书网
网罗天下图书,传承中华文明。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GiantPandaCV  ·  《超大规模操作手册:在 GPU 集群上训练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孔夫子旧书网

节日 | 女性,不需赞美,只要尊重

孔夫子旧书网  · 公众号  ·  · 2020-03-08 17:25

正文


Photo by mentatdgt from Pexels

今天是三月八日,联合国妇女权益和国际和平日,在我国这个日子被大家称为“妇女节”。关于这一天的来源有很多资料可供查询和了解:一百多年前,女性争取工作和参政权利的一系列斗争,在这一天得到纪念。在商业的裹挟下,“女神节”“女王节”等等这一天被赋予层出不穷的新名字,而更多 时候 上世纪初遗留下来的问题却依然是问题。


女性是弱者么?

当这个问题问出来时,你的第一个念头是什么?

很多人都下意识觉得女性是弱者。在日常生活中,在当下互联网环境里,我们经常能够看到很多词语,比如“女汉子”“女强人”等,使用这些词语的过程中,人们会预设一种观念——女性应该是柔弱的,违背女性柔弱印象的个体即为反常。北京大学中文系比较文学研究所教授戴锦华就曾讲过,自己成为女性主义者,最基本的一个原点,就是天生个子比较高,而长辈都对此表示过担忧。

涉渡之舟:新时期中国女性写作与女性文化


反观那些让人产生强者联想的词汇,往往都暗示了男性角色,像“英雄”这一词语直接预设成男性。这次疫情期间,我们经常使用“英雄”词来赞美“白衣天使”。那些逆向而行的医护人员和工作者,配得上英雄的称呼,只是有数据显示,在这次疫情期间,从全国各地前来支援湖北的医务工作者超4万名,其中大部分是女性(根据公开信息,医生大致有50%以上是女性,护士有90%以上是女性)。甚至是许多传统认为的“男性工种”,如建筑工人、快递员、电工等,仍然有大量女性身影出没。可以说,女性不是等待男性保护的人群,在这几个月中,面对危险和灾难,女性表现出了极大的坚强和力量。

▎应急医院建设工地的女性们


女性有作为一个人的基本权利么?

刚刚过去的三个月中,在疫情的阴影下,很多女性的声音和需求被淹没。从为了穿防护服剃头的哭泣到医护人员经期处理,甚至哺乳期断奶、流产几天后就上前线,女性基本的身体权利和生理需求,被无视、被消费,虽然落后的观念很快被新媒体报道并引起了巨大的关注,但是关注带来的改善仍然非常有限。我们似乎更愿意歌颂和赞美女性的母性、牺牲,却不愿意正视她们的需求,更不用说尊重她们的权利。


抛开近期的公共事件,日常生活中“女生学不好理科” “女人吃不了苦” “干得好不如嫁得好” “女子本弱,为母则刚” “男主外,女主内”这些偏见和沉渣,三不五时就会泛起;女生辍学、招聘信息明文标注男性优先甚至只招男性,也屡见不鲜;女性遭家庭暴力被认为是家务事,遭受性骚扰被认为是有默许、遭受强奸被认为是穿的少,这样的逻辑也不乏支持者。教育、就业、婚姻、生育、家庭责任、人身安全,一个人生存各种基本环节,都有可能因为性别是女而需要忍受不公正的待遇。

我们都明白女性是有包括生存权、受教育权、婚姻自由等等基本权利的,我们的国策一直强调女男就业机会平等、同工同酬,一直鼓励女性参政议政、独立自主和拥有财产。但在现实生活中,这一切却都非常可疑。事实上,在中国,女性的基本权利,从生命权开始就缺乏保障。数据显示,从2000年以来我国的出生人口男女性别比都在110以上,这两年虽然有所下降,但是依旧在高位。这说明有很多女孩,仅仅因为是性别为女,就被筛选而无法降生。这带来的一系列社会问题,可以单独再写一本书。

1924年,宋庆龄发表了一次讲演,她说“女性地位是一个民族发展的尺度”。类似的言论,国内外许多知识分子和贤达都曾有表述。如果以此为指标,我们的民族国家发展如何呢?相比民国时期又有多少进步呢?

《宋庆龄:20世纪的伟大女性》


女性问题只是女性面对的问题么?


女性问题,不仅是一些女性遇到的问题,男性也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只要稍微回想一下生活中的情况,你就会发现,很多男性也在面临性别刻板印象的困扰,声音细高的男性可能被称为“娘娘腔”、尊重妻子的男性可能被戏称“妻管严”、喜欢做家务的男性可能被称为“家庭煮夫”、更多承担家庭责任或者收入较妻子低的男性则常被人说“吃软饭”……不胜枚举,这些称谓无不带有贬损的味道,这些被冠上新名字的人也遇到了“女性问题”。

女性问题,不仅是个人的问题,也是社会的问题。从影视作品来看,建国初,热门戏曲电影《刘巧儿》根据陕甘宁边区农村少女刘巧儿的故事改编,故事主人公父亲贪图彩礼的负面形象和巧儿追求自由恋爱的进步精神,影响了几代人。近些年,时代剧如十年前的《蜗居》、当下热播的《安家》,里面的女性形象却是为了好处可以出卖性和爱、可以用生儿子来做筹码。用婚姻、生育交换财产和社会地位,似乎又重新成为女性生命中的大主题。财产分配不均和不平等的逻辑下,道德和法律都受到了威胁。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