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中信证券研究
“一号在手,投资无忧!”此微信公众号为中信证券研究报告权威发布平台,力求信息及时、准确,是您投资好帮手!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中国航务周刊  ·  两大港口集团洽谈合作! ·  2 天前  
中国航务周刊  ·  MSC又在中国船厂订造8艘超大船 ·  3 天前  
中国航务周刊  ·  【展商推介】中锐国际,邀您莅临“2025国际 ... ·  4 天前  
中国航务周刊  ·  外运集运东南亚新航线,2月22日即将起航!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中信证券研究

【银行业】表外受限,信贷高位

中信证券研究  · 公众号  ·  · 2018-02-13 07:59

正文

——肖斐斐,冉宇航,联系人:彭博


《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于2017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通过微信形式制作的本资料 仅面向中信证券客户中的金融机构专业投资者 ,请勿对本资料进行任何形式的转发行为。若您并非中信证券客户中的金融机构专业投资者,为保证服务质量、控制投资风险,请勿订阅、接收或使用本订阅号中的信息。


本资料难以设置访问权限,若给您造成不便,还请见谅!感谢您给予的理解和配合。若有任何疑问,敬请发送邮件至信箱[email protected]


中国人民银行公布2018年1月金融统计数据。我们点评如下。


约束影子银行初见成效,社融不低但同比少增,货币供应量环比改善


社融处同期低位,约束非标效果明显,信贷成为融资主产品。1月新增社融3.06万亿,为近三年同期最低值(16、17年分别为3.5万亿和3.7万亿)。从结构上看,表内实体信贷强劲增长(2.69万亿,同比多增3767亿),成为融资主要途径。


货币增速反弹,M2增速8.6%,环比上月+0.4pct。1月末M2余额172.08万亿,环比增4.4万亿,剔除1.15万亿口径调整影响,月增量仍为历史高位,侧面表明表外理财与表内存款有替代效应。


贷款:实体需求旺盛叠加回表因素,促1月投放超预期


1月新增人民币贷款2.9万亿创历史新高,其中:(1)居民贷款增长强劲(9016亿,同比+1495亿),银行消费贷布局带动短期贷款增长明显(同比+1877亿);(2)对公贷款保持高位(+1.78万亿),但在财政资金和PPP监管驱严下,银行项目类贷款投放更趋审慎(中长期贷款同比-1900亿);(3)非银融资亦回归信贷,表外强监管下,非银贷款(+1862亿)同比大幅多增4661亿。考虑到春节错位因素及MPA季末考核约束,2月信贷有望回归至1万亿中枢水平。


存款:一般性存款增长乏力,非银存款为增长主力


1月人民币存款增加3.86万亿元,同比多增2.38万亿元,但财政性存款及非银存款占比近七成(2.06万亿),一般性存款仅增加8897亿(同比少增5103亿)。其中,个人存款增长乏力(+8676亿,同比少增2.26万亿),主要是资本市场回暖,个人资金向证券账户转移,非银存款单月大增1.59万亿(2015年以来,非银存款月增量破万亿仅三次,当月个人存款均负增长)。


投资建议:盈利改善确定,回调即配置良机


信贷需求旺盛有助营收端量价改善,风险端逐步改善夯实银行净资产,坚定看好基本面恢复带来的板块盈利估值双升。投资组合上:A股方面首选确定性强的标的,包括招商银行、建设银行和工商银行,关注中国银行、农业银行、兴业银行和南京银行;H股方面,建议重点配置招商银行、建设银行和工商银行和中银香港,关注汇丰控股、中国银行和农业银行。


风险因素:


宏观经济超预期下滑;银行资产质量改善趋势不及预期。




本文节选自中信证券研究部已于当日发布的《晨会》报告,具体分析内容(包括相关风险提示等)请详见《晨会》报告。


若因对报告的摘编而产生歧义,应以报告发布当日的完整内容为准。

特别提示:


本资料所载的证券市场研究信息是由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信证券”)的研究部编写,仅供中信证券客户中的金融机构专业投资者在新媒体背景下观点的及时交流。中信证券不因任何订阅本公众号的行为而将订阅人视为中信证券的客户。


中信证券研究部定位为面向专业机构投资者的卖方研究团队,所提供的卖方研究服务主要面向专业机构投资者。其他类型的投资者在分类结果和分类结果和评级结果评级结果与卖方研究服务风险等级相匹配的前提下,在接受卖方研究服务前,还应当联系中信证券机构销售服务部门或经纪业务系统的客户经理,对该项服务的性质、特点、使用的注意事项以及若不当使用可能会带来的风险或损失进行充分的了解,在必要时应寻求专业投资顾问的指导。


关于本资料的性质。 本资料的性质为“投资信息参考服务”,而非具体的“投资决策服务”。该项服务通常是根据专业机构投资者的需求或特点,基于特定的假设条件和研究方法所提供的中长期价值判断,或者依据“相对指数表现”给出投资建议,而并不涉及对具体证券或金融工具在具体价位、具体时点、具体市场表现的判断,因此不能够等同于带有针对性的、具体的投资操作性意见:(1)该项服务所提供的分析意见仅代表中信证券研究部在相关证券研究报告发布当日的判断,因此,相关的分析意见及推测可能会根据中信证券研究部后续发布的证券研究报告在不发出通知的情形下做出更改,也可能会因为使用不同的假设和标准、采用不同观点和分析方法而与中信证券其它业务部门、单位或附属机构在制作类似的其他材料时所给出的意见不同或者相反。(2)该项服务是一项“标准化服务”,侧重于提供中长期的投资价值判断和相对指数表现。其所包含的观点及建议并未考虑每一位使用者的风险偏好、资金特点、目标、需求等个性化情况,也不涉及每一项具体投资决策的“选股”和“择时”判断,因此,不能够将其视为针对特定投资者的、关于特定证券或金融工具的投资操作建议,也不是或不应被视为出售、购买或认购证券或其它金融工具的要约或要约邀请。


关于使用本资料的注意事项以及不当使用可能会带来的风险或损失。 (1)本资料的接收者应当仔细阅读所附的各项声明、信息披露事项及风险提示,关注相关的分析、预测能够成立的关键假设条件,关注在关键假设条件下投资评级和证券目标价格的预测时间周期,并准确理解投资评级的含义(如:给予个股“买入”投资评级,并不等同于建议在当前时点/当前价位执行买入的投资操作)。(2)本资料所载的信息来源被认为是可靠的,但是中信证券不保证其准确性或完整性。中信证券对本资料提供的分析意见并不进行任何形式的担保或保证。以往的表现不能够作为日后表现的佐证或担保。投资者不应单纯依靠所接收的相关信息而取代自身的独立判断,须自主作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3)投资者在进行具体投资决策前,还须结合自身情况并配合其他分析手段。投资者在使用该项服务辅助进行具体投资决策时,还需要结合自身的风险偏好、资金特点等具体情况,并配合包括“选股”、“择时”分析在内的各种辅助分析手段形成自主决策。中信证券并不对使用本资料涉及的信息所产生的任何直接或间接损失或与此有关的其他损失承担任何责任。(4)为避免对本资料及其对应的证券研究报告所涉及的研究方法、投资逻辑及其关键假设、投资评级、目标价等内容产生理解上的歧义,进而造成投资损失,在必要时应寻求专业投资顾问的指导。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