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必经之路”之外,不管是马斯克,还是奥特曼,其本人的性格和管理方式大概也是其注定孤独的原因。
在愿景面前,没有谁是永远捆绑的伙伴。在独行的另一面,是几乎不可避免的“冷血”。
马斯克自不必说,犹如漫威宇宙中的灭霸,他向着目标,打响指不眨眼。
在接手推特的时候,马斯克立刻解雇4位前高管,包括推特的前CEO帕拉格·阿格拉瓦尔(Parag Agrawal)、CFO内德·西格尔(Ned Segal)等。一直到今年,4位前高管还在起诉马斯克,索要1.28亿美元的遣散费。
坚持为马斯克工作了大半年的X前信任与安全主管艾拉·欧文(Ella Irwin)则形容,那是她职业生涯“最艰难的经历”。马斯克接手后希望“快速行动,做出改变”,其后的大规模裁员,欧文毫无预见。共事的过程中,马斯克也比她想象得更为冲动。
但她也在一定程度上理解马斯克:“马斯克非常善于质疑一切,把事情简化到最基本的原则,消除限制。当你需要快速推动大量变革时,这可能是非常有用的。”
也许正如特斯拉前财务和运营副总裁拉·文卡塔拉特南(Sreela Venkataratnam)所言:“这绝对不适合胆小的人!”今年8月,为特斯拉效力11年的她也选择了离开。
奥特曼则展现出完全不同的特质。在OpenAI因ChatGPT名声大噪之初,这个总是穿着套头衫和牛仔裤,说话不疾不徐,甚至声调缺少起伏的年轻人,给人温和的印象。
但现在,人们开始认为奥特曼是弄权高手。
早在今年5月,曾经参与OpenAI“宫变”的OpenAI前董事会成员、美国乔治城大学安全与新兴技术中心战略主任海伦·托纳(Helen Toner)就曾对奥特曼其人进行颇为激烈的批评。
正如前文所说,OpenAI的组织形式颇为特殊,由非营利性质的董事会掌控。而非营利性质的董事会的优先事项应当是公共利益。
但是托纳称,奥特曼在推进OpenAI的商业化进程(比如ChatGPT上线、GPTs上线、与微软的深化合作等)时,曾经隐瞒信息、歪曲事实,甚至直接对前董事会撒谎。还曾有高管对董事会成员称,奥特曼对员工进行“精神虐待”。
她甚至提到,奥特曼的工于心计和“不值得信任”并非从OpenAI时期开始。在更早时,奥特曼担任其创办的社媒公司Loopt的CEO,彼时就有Loopt高管两次找到董事会,反映奥特曼在公司内部展现欺骗性和引发公司混乱的行为。而其离开硅谷知名孵化器Y Combinator(YC),也是被开除,而不是自行离开。
YC的联合创始人保罗·格雷厄姆(Paul Graham)称得上是奥特曼的伯乐和导师,他这样评价:“有些人赚到足够的钱之后就停止了,但山姆似乎对钱的兴趣度不是特别大。另一种可能是,他去做 OpenAI 的原因或许是更喜欢权力。”
而在穆拉蒂等人离职之后,The Information发布报道,揭露“内幕”。
该报道称,在OpenAI高管离职潮的背后,是越来越严重的内斗,和日益凸显的薪酬问题。一部分高管感到,在公司内部他们所负责的项目因不在OpenAI的商业利益中心,而备受冷落,甚至遭到了不公平的对待。
最关键的,是奥特曼本人没能很好地解决内部问题,甚至在很多时候他就是那个催化剂。
因为奥特曼经常避免做出决定,而迫使其他人比如总裁格雷格·布洛克曼(Greg Brockman)承担更多责任。布洛克曼是目前OpenAI仅剩的3名联合创始人之一,虽未离职,但此前宣布要休个长假。
一样有很高的目标导向,但不同的是,马斯克在明,奥特曼在暗。
回望2018年,曾经联合创办OpenAI的马斯克与奥特曼分道扬镳。马斯克希望加强对OpenAI的控制未成功,于是干脆离开。而奥特曼则在那场分歧中被选中,成为OpenAI的CEO,站在了权力中心。也许这样的结果早已注定,两个独行侠如何同行?
至于其他人。你是希望老板明着“搞”你,还是暗着“搞”你?相信没有一个打工人可以欣然做出选择。
对于这个问题,似乎还有另一条路是自己走出来的:抬脚走人。就像曾在马斯克和奥特曼手下工作的诸多高管已经做出的选择那样。
但对于马斯克和奥特曼来说,如果愿景实现——不管是权力的愿景,还是改变世界的愿景——成为孤家寡人又何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