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識別圖二維碼,看直播
本 期 看 点
─
────
─
────
①
孩子从什么时候开始需要阅读?
②
在儿童阅读过程中,为什么家长的参与很重要?
③
绘本价格那么贵,字那么少,花这么多钱买绘本值得吗?
④
绘本推荐的适读年龄需要严格遵守吗?
⑤
是家长把书选好给孩子,还是让孩子自己选书比较好?
⑥
市场上的绘本品类繁多,家长如何把握绘本的品质?
⑦
一本好绘本是如何开始构思的?
⑧
中国缺乏好的绘本创作者和环境吗?
⑨
我们可以从日本福音馆借鉴什么?
《小图雅搬家》
伊琴诺夫· 冈巴特 文 巴桑苏仁· 波露茹玛 图 唐亚明 译
小活字策划
人类所有文明都始于图画叙事的传统,最古老的文字也由图画简化和抽象化而来。
在考古活动中发现的岩画、陶器绘制、壁画……都可以看成是中国最早的用图画叙述事件的记录。夏商周青铜器上的图画、秦汉时代的画像石、魏晋南北朝的墓室壁画、五代两宋的卷轴画、明清的戏曲、小说木版插画,虽具有了初步的说故事的能力,却缺少一个很重要的元素,它们并不是“为儿童”的作品。
《桃花源的故事》
松居直 文 蔡皋 图 小活字策划
直到五四运动以后,周作人提出了“发现儿童”的观点。把儿童当作完整、独立、有思想的人看待,中国开始有了专门为儿童创作的文学和艺术。
图画书起源于西方,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流向美国迎来了图画书的黄金时代。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图画书开始在日本、韩国兴起。短短十年后,台湾的孩子们也开始了图画书阅读。而在中国大陆,图画书仅仅能称为初始阶段或是复兴。
《富士山歌历》
俵万智·短歌/文 U.G.佐藤·画 唐亚明 译 小活字策划
“图画书” 这个词最初是从英文直译过来的,“绘本”是中国古代用过的词,后来在日本成为“图画书”的代名词。“小活字”提出的“图话书”是一个新概念。“图”是面,“话”是大人读给孩子听的“话”,它们合在一起成为孩子用耳朵听故事、用眼睛看画面的“图话书”语言,这三个字实际上说出了“图画书”的本质。
图话书不是教育孩子的教材。它诞生的目的是为了承认与尊重孩子独立的人格、思想、感情。
一本画给孩子的“动物世界”——《小山羊咩咩叫》
田岛征三
文
/
图
唐亚明 译 小活字策划
图话书不是孩子自己看的书,不是家长得到解放的工具,而是要家长念给孩子听的书。一边听父母读故事。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的眼睛从文字阅读中解放出来,专心发现图画里的内容。家长一方面建立同孩子沟通的机会,另一方面也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声音,这在成长过程中非常重要。
电子的声音随着长大会忘掉,但爸爸妈妈的声音忘不掉。
原创绘本《姥姥的布头儿魔法》
翱子 文/图 小活字策划
▍
嘉宾
唐亚明:小活字图话书总负责人、原日本福音馆执行总编辑
上世纪五十年代初,唐亚明生在北京。“文革”时,他被下放到黑龙江,当时唯一的出路就是考文工团,于是,他自学手风琴,又跟街道里一位嫁给中国人的日本妇女学日语,当了五年文艺兵和军报报道员;八十年代初,唐亚明转到作协下的音乐出版社,负责翻译日本歌,国内第一盘日本歌曲集就是他用诗体译配的。
原创绘本《梁山伯与祝英台》
唐亚明 文 于虹呈 图
小活字策划
1983年,一个日本儿童文学代表团来京,他负责接待和翻译。有“日本儿童图画书之父”之称的松居直夫妇也在其中。短短几天接触,松居直先生看中了这位没有任何儿童文学背景和出版经验的中国青年,邀请他进入日本最权威的少儿出版社福音馆书店。
唐亚明(右)
唐亚明成为日本出版社的第一个正式外国编辑。33年来,他一直活跃在日本童书编辑的第一线,出版了许多福音馆的代表作品,如《桃花源的故事》、《故乡六十年》、《富士山歌历》、《鹿啊,你是我兄弟》等,他还发明了被称作“唐size”的新型大开本。
2014年,唐亚明抱着“提高中国图画书的水平,出自己原创的好图画书,或者是介绍比较好的图画书”的目的,加盟活字文化出版机构旗下儿童书品牌“小活字”,借助“小活字”平台,发掘出包括“博洛尼亚插画奖”获得者于虹呈在内的若干国内原创年轻作者。
▍
嘉宾
王林:儿童阅读专家、童书研究者、儿童阅读推广人
王林曾参加人教版教材和新加坡华文教材的编写。译有《神奇飞书》《海马先生》《给孩子100本最棒的书》等几十种。著有《儿童文学教程》《绘本赏析与创意教学》。主编有《作家和你谈课文》《童书玩转语文课堂》等。
王林认为,中国的童书市场,长久以来是一个劣币驱逐良币的市场。那些认真创作、认真设计、认真翻译、认真出版的书,往往没有很好的市场回报。因为一认真,成本会高,书价会高,书价高后就处于竞争劣势——特别是在童书领域,因为掌握话语权和经济权的往往是大人,大人决定了孩子看什么样水准的书。
《在黑煤山上玩的时候》
石川惠理子 文/图 唐亚明 译
小活字策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