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谷雨影像-腾讯新闻
由腾讯网新闻中心出品的纪实图片故事栏目。用影像冲击心灵,感受事实的力量。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最爱大北京  ·  2月21日 | 京城事儿全知道 ·  21 小时前  
北京吃货小分队  ·  像云朵一样软!好吃到连吐司边边都不放过 ·  昨天  
北京本地宝  ·  正在报名!2025顺义北京半程马拉松来了!还 ... ·  3 天前  
最爱大北京  ·  中国影史top1《哪吒2》,官方唯一原创番外 ... ·  昨天  
51好读  ›  专栏  ›  谷雨影像-腾讯新闻

创业大V钱庄对话封新城:城市人的精神需求该如何解决?|谷雨影像

谷雨影像-腾讯新闻  · 公众号  ·  · 2021-01-26 18:03

正文





撰文|柯九

编辑|史提芬车

出品|腾讯新闻 谷雨工作室


困顿、压抑及迷茫,最近 一年 是很多人的日常状态。生活一度成为围城,却又无法控制地被巨变中的洪流裹挟。无数生命历经拷问,而同样遭遇洪荒与挑战的,还有被裹藏在个体内心深处的精神之困。尤其是城市里的年轻人,心理上的层层阻遏、困囿……逃不过,绕不开,讲不通。

一个“90后”,一个“60后”,他们隔了差不多30年,但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用创业为现代人提供精神食粮。他们从各自不同的人生阅历与立场出发,通过面对面的交谈与碰撞,偏偏就是要捯饬捯饬,唠嗑唠嗑。

封新城与钱庄在 《30vs60》节目拍摄中

一个是 封新城 ,《新周刊》原执行总编。曾几何时,杂志里的人们常说:有一暴君。封新城嘿嘿一笑,“我就是那个恶名远扬的人”。当时,每次封新城只要从办公室走过,就犹如一片黑云压过来,“这稿子不行”,“啪”一下扔过去,非常暴戾,到现在退出江湖了,恶名还在继续。
一个是钱庄, 90年出生, 毕业于北京大学社会学专业,又去哥伦比亚大学社工学院拿了临床精神卫生硕士, 创办的公众号KnowYourself, 各平台用户量已超千万。致力于用新型的健康观去帮助更多年轻人探索自我,为困惑迷茫中的年轻人提供精神指南。
他们如今都是 创业者,都 对当代都市人内心精神与情感的窥探与触摸,有着哪些本质上的异同?



“我是在创业 ,而不是在做生意”

正式做公众号那年,钱庄25岁,刚留学回来,感受到了身边青年人心理上的浮躁。时代发展愈加迅猛,不少人的精神却越发贫瘠。钱庄开始思考:中国的年轻人是否也应该有这样一种平台和载体,帮助他们解决心理、精神上的困惑?

钱庄

她恰好赶上了这个时代。2015年,中国迎来以公众号为首的自媒体发展狂潮,7月,她的公众号正式上线,不到半年,就累积到了10万粉丝了。钱庄惊呆了,“可以说,如果没有微信公众号,我应该不会走上创业的道路。”

她认为自己是把专业和在专业上想要做的一个创造,结合起来成为了“创业”,但封新城似乎是反过来的——“把生活变成生意”。

KnowYourself城市修行空间,上海黄浦区

封新城自诩“新锐”的人,而现在,他自称“更新锐的人”。这话得笑着说出来,笑得没心没肺,还有点儿讨打的那种意味。
就像他的“江湖传言”,封新城始终是愿意“折腾”和“腾挪”的——33岁时创办《新周刊》,是市场上最具代表性和舆论影响力的杂志之一。2014年, 任职19 封新城辞职,随后于大理凤羽古镇创业,成为文旅策划人。
在他看来,“那个时代”会更“轴”一点,至少他是这样。“我们就是无非是铁饭碗和泥饭碗的问题,到底端哪个?”

封新城

同时,也多少有一些年轻人共通的东西,比如愿意不断地跌倒,不断重来,那股“不怕”的尽头和勇气。“我还怕什么失败,我都已经趴在地上了,总有一双筷子吧?”

而如今,年轻人到底是否还需要背负这样的沉重?钱庄倒认为,她们这一代人需要的谨慎更多一些,“现在创业有点时髦”,她坦言,年轻人选择创业,并不一定是真的有一个特别想干的事儿,也可能是他认为这个事能给自己带来更多关注。

“一将功成万骨枯”,钱庄语气老成地慨叹道,“这个时代太崇尚成功,崇尚‘人上人’了。”



“人类因城市而病”

60岁,30岁,二者之间的所有的差异,除了年龄的分别,还包括惯性思维、生存环境等等。在钱庄看来,不管两代人如何努力打破隔阂,他们依然逃不脱自身时代的局限。

“我们这代人(90、00后)是空前的高觉知,因为我们被鼓励了,你有权利不跟所有人一个样,你有权利做你自己那个样。内心对于我想要什么生活,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什么样的未来更加适合我。”

然而,在上个世纪,70、80后的成长更多是被“骂”,被“逼”出来的,钱庄坦言。在过去的文化观念里,对一个少年、青年的教育,似乎更侧重于小恐吓、鞭策,而正向的鼓励很少。

钱庄顺延着思考,在这方面,市面上目前的产品,也寥寥无几。

不过,在封新城眼里,关于个人心理的分析、辅助,就像男人在生活中很少化妆一样,更扮演着女人在心理上的化妆品,它似乎存在着一种性别选择偏向。
但钱庄反驳认为,所谓的性别趋向,在她看来更是社会对性别的一种建构,“社会告诉你,男人应该是更不敏感的,男人应该是更不关注情感和情绪的。女人是更细腻的,甚至他们会认为女人因此是不理性的。”实际上,有很多男性其实也患有抑郁症,也存在一些精神上的问题,只是在这种建构中,他自己也潜意识地忽视了。

钱庄在公司办公区设置了一个单独的空间,意味着一种庇佑、短暂逃离。“现在都市人都很忙,有时候压力很大,我们希望他进来这个空间的时候,能暂时从自己的日常生活里逃出来,在这得到暂时的心灵庇护。”

刊1999年5月1日封面

封新城想到了二十二年前他做过的一期封面,名字叫《找个地方躲起来》。“后浪”钱庄立马感到好奇:“那个时候人就有现在的人这么大压力吗?”

封新城笑一笑道:“在社会高速发展的过程当中,城市人就会有这种需求。”



时代没有标准答案

与钱庄不同,封新城不是做心理分析的,他认为,现在都市人的心理问题也许存在一种解药:在田园。封新城曾参加腾讯新闻的《星空演讲》,用了不完整的一首诗来做演讲的结尾:“城里的大街上拥挤着相互排斥的欲望,而大理懒洋洋的阳光让我不跟谁商量,就这么逗留在世上”。

在中国当下重新去振兴乡村的大背景下,封新城觉得自己“有点排头兵的意思”,他发自内心希望更多的城里人,去到大自然里,推动中国农村内外的改变。

钱庄则站在90后的立场,把这理解为一种青年人的城市困局,比如这些年浩浩汤汤“逃离大城市”的趋势。

封新城强调,自己的出发点是“先去选择一种生活,去乡村。”的确也找到了这样一个地方,然后企图把山谷变成一个大地艺术谷,他得到了政府、朋友的的支持。“这可是千万级的,这些投资最后变成什么?我的资金压力。”有给予,就有回报,然后“生活变成了生意”。

但包括钱庄在内,当然也会有人质疑,这种入侵式的乡村改造,是否真的能解决城市问题?封新城则不以为然,“这不是一个二选一的问题。至少我们提供一个样本,就是那一种可能性。”

望着眼前这个年刚三十的女孩,封新城想起他曾经看过一本日本记者写的书《饱食穷民》,作于钱庄出生的九十年代,里面呈现了一种精神上的贫瘠、空虚,还有现代人对科技的过度依赖。“过去我们说叫手机人,你发现人还是主体,手机人,我主宰手机,无非是用一大堆手机而已。(但现在)在科技面前我们是什么?我们人变成了手机的寄生虫。”

钱庄坦然承认这一现象,但她必须要为“这代人”正名,实际上越来越多青年,也在有意识地对抗这一现象,试图从围城里逃脱出来。

这令封新城多少惊喜,在钱庄这位90后身上,他看到了意料之外的强烈责任感、使命感,大大出乎他的意料。理解是相互的,对钱庄而言,她也看到了与这位60岁长辈共同的一种使命——都关注人们的精神状态。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