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常有朋友留言,担心我的文章对人有误导。
比如上一篇说,有父母让几岁的孩子自己倒水,
当时我忍住了,没有起身帮忙。
就有读者很紧张,
担心有孩子的家庭看到这句话,
会不会对自家的孩子如法炮制。
万一
真的
这么做,万一给孩子造成伤害怎么办?
这种担心,说真的很难回应。
因为你永远没法说:「不可能有那种情况。」
万一呢?
人家说的本来就是「万一」啊。
你说一般的父母心里对孩子都是有数的,
他说万一有的人就是没数呢?
你说就算让小孩子倒水,也不是太烫的水,
他说万一父母就是有那么傻呢?
每一次给新手心理咨询师讲课,我都会教他们:
要挖掘来访者自己为自己负责的能力,
但也总是会有人忧虑地问:
万一有的人就是没有这个能力
……怎么办?
该怎么办,他自己心里是有打算的,
——但他可能就是没有打算啊。
他不做打算,他也知道这样的后果是什么。
——但他有可能就是不知道啊。
他之前经历过那么多次,怎么会不知道?
——他也有可能就是傻瓜啊。
的确是
没法反驳
。
记得有一次,我给学生看自己做咨询的录像。
来访者一开始抱怨自己有严重的拖延,
但是聊着聊着,我们产生了一些不一样的想法:
其实就算多布置一些任务,他也可以完成,
假如期限提前一些,他就会早一点开始,
他自己也承认,从来没有因为拖延造成严重后果。
于是我们发现:
他其实是可以掌控时间的
。
另一个学生看完这段对话之后,很是担心,
课后一直追问我,这个结论会不会太武断了一些?
「万一他听了你的话,掉以轻心,
以后真的错过了重要的事怎么办?」
人家想学习怎么控制拖延啊?但你什么都没教。
万一他其实已经失控了,只是在硬撑怎么办?
万一他越来越严重,毕不了业怎么办?
万一他越来越严重,发展成抑郁症了怎么办?
我发现不能说服他,只好叹了口气,接受他的观点。
他说的这些「万一」都有可能。
毕竟,心理咨询是发生在人与人之间的互动,
既然是互动,就像写文章,讲课,拍电影一样,
就会牵涉到「另一个人」的无穷可能。
现在我学会了退一步说话——
我们做的工作,永远只能对一部分人有用。
要让任何人,任何情况都满意,
恐怕也不切实际。
正如文章的写法不同,就适用于不同的细分市场,
不同的来访者可能也适用于不同的咨询风格。
有人更适合被当成可以独立为自己负责的人,以一种成年人对成年人的方式平等相处,
也有一些人,就是更适合当成小孩照顾。
那个学生点头称是,并且补充道:
是啊!而且世界上还有一些人,天生就是傻X,
你不把他当成小孩照顾,又能怎么办呢?
嗯,以前我很难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