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前天,我写完拙作《杜甫的嘴炮》之后,破天荒地从头到尾读了一遍(以前我几乎从不这样做,因为读自己写的东西挺恶心的),心想就算是帮编辑大哥校稿了。
谁想读着读着,我居然发现了问题:这文章弯子绕得有点大,读者恐怕容易误会。
那怎么办呢?我那样懒,让我重写肯定是不干的。于是我只好在开头加了一句很突兀的话:“如果您想骂我,请看完再骂。”
我当然知道这是个然并卵的举动,因为读者根本没有看完再骂的义务。果然,文章推送出来以后,我还是挨骂了,而且是那种无人同情的挨骂——朋友得知我的遭遇后奚落道:“谁让你有话不直说,活该!”
我确实活该。虽然我还没修炼到闻过则喜、唾面自干的境界,但也知道在这个崇尚直白的时代,自作聪明地玩什么“欲扬先抑”、“寓褒于贬”,本身就是作死,怎么能怪别人骂呢。
何况很多人骂的其实并不是我。他们只是误会了我,以为我在嘲弄杜甫、在贬低他“打嘴炮”的行为、在批评他的举动是无意义的。事实上,我并不是那个意思。
可我也没有感到委屈。容我矫情地说一句:我不是“圣母”,挨了骂,心里肯定不高兴;可是这一次,在骂声背后,我看到了大众的良知。
二
很多学过哲学、心理学或社会学的人都知道,在这些学科里,“大众”经常并不是个好词儿,因为它约等于“没带脑子的人”。
这帮人往往没什么耐心。比如,他们一旦看到某篇文章的标题或第一句话不对口味,脾气好点的会立马关掉,脾气不好的多半会骂几句再关掉,至于文章后面写了什么,他不会再去看。这就难免给“高端人士”造成一种印象:大众只喜欢那些简单的、感情强烈的、口号式的概念,却自动忽略那些复杂的、冷静的、理性的真相;虽然很多事必须用1000个字才能解释清楚,但他们就是想听10个字的答案。
这帮人还习惯听风就是雨。从“吃盐能防核辐射”到“不动脑子就打赏”,他们似乎总是冲在传播谣言的第一线,事实不清的也敢转,看不懂的也敢评论,而且一言不合就断章取义、望文生义,哪怕被piapia打脸N次也不长记性,一直延续着“刷屏→反转→打脸→再刷屏→再反转→再打脸”的套路,乐此不疲。难怪有“高端人士”评论说,他们的感情和眼泪都很“廉价”。
这帮人还特别认死理。他们似乎有个特点:只相信自己能理解的和愿意相信的“真相”,而那些与自己三观不一致的,或者超出他认知范围的,就一定不是“真相”。这个特点必然导致一个结果:对某个事件来说,相信它是谣言的人,你不辟谣他也认为那是谣言;而相信它是真相的人,你再辟谣他也认为你在说谎。因为他拒绝听“反面”的话,而且自动屏蔽“反面”的事实。
从这个角度说,大众真是一群容易被欺骗、被煽动、被裹挟的人。但问题是,究竟谁是大众呢?
我们都是。
三
大众确实经常说些“不恰当”的言论、做些“不恰当”的行为,确实容易被欺骗、被煽动、被裹挟。于是“高端人士”们高高在上地啧啧叹息:你们这群无知的人啊,说你们啥好?
我当然不是说无知是对的、是好的、是没必要改进的。但现在我想说的是,大众之所以容易被欺骗、被煽动、被裹挟,恰恰是因为无知的背后还有良知。特别是,当“高端人士”揣着明白装糊涂的时候,是大众以微弱的声音和无知的呐喊,为文明画出底线,为正义点亮灯火,为理想开辟前途。
“无知者无畏”,有时候并不是个贬义词。
何况“无知”也不一定是大众自己造成的。在很多事件中,大众只能做观众,既没有机会接触真相,也没有能力洞察真相,只能等别人告诉他们真相。于是他们只好在狐疑与信任之间徘徊。
最后,他们不得不根据自己的三观作出判断。
其实“三观”是个很脆弱的东西,就像“法律”、“道德”和“真理”一样,都是很脆弱的东西——如果没人相信天赋人权,“天”就不会赋予我们人权,如果没人在意公平正义,世上也就不会有公平正义。说到底,写在纸上的法律、道德和真理都不管用,真正管用的,是写在每个人心里的。
我是说,写在每一个坚守着良知的人的心里,包括每一个用“不恰当”的方式坚守着良知的人的心里。
社会需要知识丰富、思维理性的“高端人士”,但它同样需要天真的、冲动的、容易犯傻犯浑犯二的大众。
也许,“高端人士”应该学会容忍大众的“不恰当”。毕竟,每个人都在为捍卫文明的基本价值、实现人类的终极关怀而奋斗着。
您可以同步在新华网、搜狐、今日头条、腾讯网、天天快报、和讯等11个知名平台查阅和识局微信同步推出的内容。
更多区域经济、园区经济、产业经济信息,尽在识局网!还在等什么,赶紧进入www.ishiju.com 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