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鲜自营商品的价格制定
对于生鲜商品,定价策略的核心是用低毛利来刺激销量,生鲜是以量取胜,量大才能维持产品的鲜度及周转率,而不是采取高毛利、低销量的策略。消费者对商品的敏感度决定价格的变化、毛利率的高低。较不敏感品项价格、毛利偏高;较敏感品项价格、毛利偏低。
略低于竞争对手的价格水平,调低敏感商品价格等方式,在消费者头脑中建立整体低价的印象。并周期性不断强化、刺激购买欲,提高销售量,同时也带动高毛利品项销售,赚得利润。降价不等于毛利损失,生鲜的定价核心是以量赚取利润。超市生鲜经营者在制定销售价格的过程中,绝不能仅仅把批发市场的采购价格作为唯一的参照系,要认真研究商品价格成本的构成、市场价格波动变化的规律,并认真应对。
(一)消费者数字喜好心理:
促销定价时,数字0、3、5、6、8、9较常出现,而1、4、7较不受欢迎。运用"四舍五入"法,如:¥2.00 可改为¥1.98或¥9.90改为¥9.88。这是利用人们的忽略心理,淡化注意焦点,给予低价印象。
(二)商品损耗率大小:
在收货、售卖过程中,生鲜商品都会产生自然或人为损耗。在定价时也要计算平均损耗率。
(三)生鲜商品变价时机:
1、店内促销:店内促销品项应与相关采购沟通,并请采购配合与供应商谈判。
2、当天天气影响销售造成积压;订货过多。
3、鲜度下降时:开始变价促销,叫卖、出清,减少损耗。
4、促销变价应注意前期高价成本商品库存,因为此时商品成本=(库存商品*当期进价+促销进货数量*促销进价)/(库存商品+促销进货数量),会高于现在的促销成本。如果是直配商品应要求供应商补库存差价:供应商应补商品数量=[前期库存总数*(前期进价-促销进价)] /促销进价。
5、任何人不得擅自直接用电子秤、磅称变价,必须填写变价单,经批准后方可变价。
(四)毛利率计算方法
销售价格=进货原价÷(1-植入率)(植入率:对该品种的要求毛利率);
植入率=(销售价格-进货原价)/销售价格。
(五)毛利又受何种因素来影响呢?
•进价(成本);
•售价(顾客需求);
•竞争:周边市场竞争对手价格变化;
•损耗值;
•降低耗材的使用,控制成本费用的支出。
二、生鲜耗材管理
生鲜商品化的主要包装耗材如:保鲜膜、盘子、热敏纸、吸水纸等。一般而言,水产与精肉包装耗材较单一,以保鲜膜、盘子、热敏纸、连卷袋为主,而蔬菜包装型态较复杂、多极化,尚包括网袋、塑胶袋、结束机胶带、束口带等。做好耗材管理,其目的为避免无谓损耗,降低耗材费用,以提升生鲜各部最后的利润。
A、生鲜耗材高消费品项
塑料包装盒、连卷袋、保鲜膜、热敏纸(标签纸)、结束机胶带等,其他如:吸水纸、叶片、特价贴纸。
B、导致耗材费用支出增加原因
1、进货价过高;
2、不正确使用;
3、偷窃;
4、顾客大量不当使用;
5、联营厂商使用耗材未登记和领用数量控制、财务扣款控制;
6、卖场管理者缺乏对耗材使用规范作业的现场监督;
7、库存过高。
C、改善降低包装耗材成本费用的方法
1、进价过高方面:
①可采取连锁采购,统一议价,降低成本(如全国性统一议价,或是省内各大区集体采购);
②货比三家不吃亏,加强谈判技巧。
2、不正确使用方面:
①依消费者购物习性及商品特性,可以散装售卖,或是以"颗"、"粒"、"条"贩卖,可省去保鲜膜、热敏纸的浪费;
②包装盒包装物品时,须根据消费习性与商品特性"多与少"的包装,要符合包装耗材规格,不可呈现"多包小、少包大"显出包装后的空洞感与浪费,做到耗材使用的效益及商品的价值感;
③标价签纸(热敏纸),不可乱出纸张,不可乱印,尤其是在装纸测试时切记。
3、偷窃:
①全员反内、外盗,尤其避免联营厂家未经许可而使用;
②奖罚分明,加强员工责任感。
4、避免诱导顾客大量不当使用:
①连卷袋提供位置不宜太多,应给于适当位置且少设置;
②还有顾客大量不当使用时,应出面制止。
5、联营厂商使用耗材应及时、准确登记,每月1日报采购部各联营厂商耗材领用情况,采购及时扣款。
6、卖场管理者应对耗材实行专人管理,严格领用登记制度,严格控制用量。
7、库存过高:订货以实际用量为准,避免库存太高。
三、生鲜商品的主要损耗
(一)收货损耗:收货时收进了不能贩买之商品,从而产生的损耗;
(二)储存损耗:商品验收入库后,因存放不当而造成的损耗;
(三)排面损耗:员工在上排面时不小心或顾客挑选碰撞产生的损耗;
(四)滞销商品。
针对上述损耗可采用下述几种方法:
(一)收货损耗控制:收货时一定要开箱验货(货较多时可抽样验货后平均扣除)开箱时要注意底和面均要翻箱验货,扣除不能贩买之商品。
(二)储存损耗控制:收货完毕及时上台面,并在开完店后及时入冷库如果没有冷库可放在恒温通风处,避免积压和碰撞。
(三)排面损耗控制:
a、员工上货时小心整放,避免商品碰撞;
b、随时整理排面上之商品,挑出次品以保持排面陈列之美观度(整理分翻面,挑选,清洁等几种);
c、在人潮高峰期如下午4点至6点或晚上7点至8点可作下排面生鲜商品之处理;
d、让商品高回转也是降低生鲜商品损耗的一种好方法。不要让商品在排面上陈列时间过长,对于生鲜下排面之商品越早处理越好,切记“少亏即是赚”;
e、商品补货时应注意:少量多出、勤于补货。不要将所有商品一次性陈列出来,保留适当库存,因为顾客购买商品时不会拿了东西就走,都会翻来覆去挑挑捻捻,陈列时间久了被顾客挑选的次数也会增加,从而损耗也会加大,应控制上货数量和次数,传统卖场上货操作为开业前上货比例为全天销量的40%,中午销售高峰前半小时再上40%,晚上销售高峰前半小时20%,同时在晚上销售高峰时应将卖相不好之商品及时出清。有的店销量不是很大,可以适当调整,具体操作视各卖场到货量和销量而定。
四、生鲜商品陈列要点
1、生鲜商品陈列,首重新鲜、丰富、清洁、干净卫生。没有人想把自己的卖场管得乱七八糟象垃圾场,卖场形象是靠生鲜同仁共同维护的。
2、"陈列面"要朝向顾客来的动线设置。但依据陈列器具与陈列数量不同,陈列方法可以变化,除了采取正面排列外,可以按包装设计及色彩变化的组合搭配,来吸引顾客注意。
3、依商品的类别分类陈列(如:蔬菜的叶菜、根茎;鱼产的贝类、虾类、海水鱼类;肉类的猪、鸡、鸭类等等。)使顾客易于辨别购买,呈现出气势动人感觉。
4、依据季节性产品大量陈列,呈现出丰富感,使消费者感觉"物美价廉"。在一年四季里,生鲜商品变化万千,在季节的陈列里,更可凸现季节时下潮流。
5、陈列时,依据商品的色彩,调和、对比或对称陈列(如红苹果与红富士苹果之间,穿插绿色的青苹果。),这样会呈现出生鲜美感、舒服感。
6、生鲜商品陈列务必要求稳实、不易掉落(如瓜果类),否则易造成损耗,且顾客不敢去选购,减低购买,降低销售。
7、搭配企划以美工POP布置配合陈列,可以制造出活泼生动气氛,以提高顾客的注意力,进而提升购买欲望。
8、为保持新鲜,务必采取先进先出的原则,但必须注意质量及保质期。
声明:
超市周刊公众号所发稿件、图片均用于学习交流,并会注明稿件作者和来源,若稿件涉及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马上安排删除。
◎ 编辑:东风 执行主编:王彩霞
◎ 热点投稿:13716921512(艾米)
◎ 广告策划:18611185635(邢忱)
◎ 专业培训:15010621527(陈敏)
◎ 咨询项目:13810589361(高伟)
◎ 国际考察:15010621527(陈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