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知社学术圈
海归学者发起的公益学术交流平台,旨在分享学术信息,整合学术资源,加强学术交流,促进学术进步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会计雅苑  ·  更换会计师!审计费由86万增至280万!经预 ... ·  9 小时前  
宛央女子  ·  神裤!一上腿就炸场! ·  16 小时前  
会计雅苑  ·  天职国际恢复证券业务资格 ·  2 天前  
财融圈  ·  快手财会岗位重磅来袭! ·  3 天前  
财融圈  ·  快手财会岗位重磅来袭!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知社学术圈

中式审美天花板!1000件顶流国宝,告诉你何以中国

知社学术圈  · 公众号  ·  · 2024-10-12 11:29

正文

中国人最深的乡愁,大抵是在博物馆里。

如果没有西周祭器 何尊 ,我们不会看到:

早在3000年前,祖先就给我们脚下这片神州土地,写上了:宅兹中国。

图源:《何以中国》

如果没有秦人 兵马俑 ,我们或许永远读不懂:“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如果说三体的前世记忆在出生时早已印在大脑上, 人类的记忆、身份的坐标、我们曾以怎样的眼光看待世界,都有博物馆替我们记住。

图源:《东方帝王谷》

正如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李德庚所说,文物是时空中发光的“碎片”,经由它们拼凑出的幻境乌托邦,可以带我们 “⾛出现实的重力场,⾛到时间流之外,去获得⽇常⽣活之外的另⼀种体验。”

从文物中,我们也能找到当下和未来的答案。

当我们谈论生活的意义,半坡人会告诉你,生活意义的全部,不过是用石器磨一根骨针,想出在骨针上刻个针鼻。

图源:《如果国宝会说话》第四季

“神鸟一觉醒来,时间已经飞行了三千年,太阳还是颗太阳”,当古蜀人在0.02厘米厚的黄金里记录着对宇宙的印象,人于其中虽如微尘,对未知世界的探寻,却有不朽的功绩。

当你知晓春秋盟书、夏代陶器、商周青铜、唐代三彩……这些一画一刻、一器一物背后动人的故事, 你才会明白,为什么世界文明这么多,却唯有中国仍然是中国。

图源:《我在故宫六百年

今天,三联中读向你诚挚推荐这套《中国最美国宝全书》,以千件顶流国宝,讲述何以中国!

它将带你纵跨新石器时代至清末的万年岁月,为你集齐老祖宗留下来的上千件宝贝:

见证女战神传奇人生的 妇好鸮尊、 “古蜀之光” 戴金面罩青铜人头像、 曾被炸成20多块碎片的 顶级国宝四羊方尊 每一件青铜器都蕴藏一段厚重的历史;

流落大英博物馆、蕴藏半部中国史的 《女史箴图》 青绿间的千古绝唱的 《千里江山图》、 10年才展出一次的 《清明上河图》 …… 这些书画瑰宝都能在这里放大观看。

还有美得让人直呼“鸡皮疙瘩都起来了”的 陶瓷、金银器、玉器、珐琅、漆器、织绣……

厚实的中国家底,几乎所有文物种类都囊括其中。

整本书足有12斤重,是真正的重量级国宝全书!

汇集全球50多家顶级博物馆珍藏: 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大英博物馆、日本泉屋博古馆、台北故宫博物院、中国国家博物馆、敦煌研究院、陕西历史博物馆等等,光是逛完这些博物馆,行程超过74595公里,整整绕地球2圈。

拥有这本书,相当于一口气逛遍全球50多家顶级博物馆和考古机构,让你立省50张机票钱。

那些无法亲身到达的博物馆,这里为你“24小时营业”;

那些无法亲眼见证的国宝,这里为你配足“讲解员”。

每一件国宝,都有 全貌展示、局部细节放大、结构平面图、制作工艺图和历史背景讲解 ,再也不用排队3小时,人挤人找缝看3分钟,在这里,国宝一次看过瘾。

还带你从纹饰之美、工艺之美、造型之美、机关之美、色彩之美......50多种不同角度赏析国宝。

这样一部用心的《中国最美国宝全书》,不仅是你成为“半个文博专家”的入门手册,也不只是去博物馆前做的功课,更是一场跨越万年的文明史漫游。

现在购买 三联中读知识年卡+《中国最美国宝全书》联名典藏套装,只需498元 ,就能拥有365天人文课堂,把《中国最美国宝全书》博物馆级典藏本带回家!

▼长按下图识别二维码 了解详情

独家附赠价值472元的文化厚礼,下单立刻送给你:

① 《孝端皇后凤冠》+《三星堆青铜人头像》藏书票2套

② 《中国纹样精粹》珍藏艺术画册

国宝历史时间轴拉页1张

④王羲之书法《兰亭集序》+《清明上河图》1米长拉页两张

为什么这部《中国最美国宝全书》 值得珍藏?

1000件国宝
纵跨新石器时代至明清

带你读懂一部活的中华文明史

“文物是活着的历史。”

翻开书,就像跟在博物馆专业讲解员身后,听他为你娓娓讲述文物、古迹背后的沉浮起落,悲欢离合。

会动的水上乐园 晋公盘 ,这是一份来自春秋时期的嫁妆。

它是2000多年前,春秋五霸之一的晋文公重耳送给爱女孟姬的礼物。

上面镌刻的铭文,在千年后,让我们窥见一位父亲对女儿远嫁楚国的叮咛与期望,堪称“父亲宠女儿的天花板”。

当越王勾践剑跨越2500余年的时光,来到我们面前,依然锋利无比,全无锈蚀痕迹,你就能想象“三千越甲可吞吴”是怎样的威武霸气。

饱满的脸颊,小巧的嘴巴、少女特有的双垂髻、花色动人的圆领宽袖袍……盛唐的包容并蓄、国力繁荣,杜甫眼中的“长安水边多丽人”,李白笔下的“美人如花隔云端”,都在这套唐三彩女立俑上完美具像化!

一片抵万贯家财的汝瓷,曾被乾隆爷当成小狗食盆;

一顶孝端皇后凤冠,寸寸是帝王的薄凉……

叠起来是中国国宝文物集,展开来是万年光阴。文物背后王朝的荣光、颠沛的命运都在这一一显现。

陶土、玉石、漆饰、鎏金……那些薄如蝉翼的信仰,如琢如磨的巧思,美轮美奂的工艺,厚重远古的气息, 在岁月轮转间,仍能照见我们今日的心情,给予我们时间的安慰。

这里还藏着中式审美天花板, 带你领略“祖先的高级感”!

细细欣赏过《瑞鹤图》的云气浮动、鹤唳缥缈,

读懂《歌乐图》里的衣着、头饰、乐器,

把《千里江山图》中的房屋、船只、人物、树影……放大数倍观摩过,

才能底气十足说一句,中国审美领先世界1000年。

“雨过天青云破处”的汝窑瓷器、震惊世界的马王堆帛画、被禁止出境的鎏金舞马衔杯纹银壶……

当你看过了惊艳千年的东方美学代表,你才会知道,为什么世界各大奢侈品牌,要从中国文物上寻找灵感。

连乾隆都梦寐以求的 五代越窑秘色瓷莲花碗 、“猛男粉”清代粉彩荷花吸杯,美如神的“蓝莲花” 莲花形玻璃托盏 ……器物中满载的绝色,也常常让人惊叹:老祖宗的审美,竟浪漫至此!

天青色、梧枝绿、山吹、胭脂红……这些色彩的发明,个个都堪称美学的典范,无论再过多少年,仍能为我们的生活提供诗意的参照。

27轮专业调色,艺术画册级巨制

每一页都是经费燃烧,宜赠宜藏

书中所有实拍图、细节构造图,都是来自各大博物馆、考古研究所的“内部资料”,普通人难得一见。

每一帧国宝图,都经过文献反复对照,27轮专业调色,力求跳出博物馆陈列的光照影响,1:1还原国宝的本真模样。

更选用博物馆艺术画册级纸质,四色全彩印刷,质感细腻,色彩惊艳。

比如这件美到我眼睛都看直了的清代粉彩荷花吸杯——

从花瓣、花蕊到花梗,清晰可见。不仅能看到正面,还有侧面特写,美到让人挪不开眼!

而这只蓝地珐琅彩缠枝牡丹纹碗——

右边,是半倒扣状态实拍图,碗底“康熙御制”一目了然。

左边,则是专业画师绘制的纹饰图,艺术之美呼之欲出……

博物馆里你凑到最前面都无法看到的细节,这本书360°让你完整看全。

还有《清明上河图》,用了整整14页的篇幅,把画中所绘的市井全貌、亭台楼榭、街贩走卒、每个人的表情动作一一放大,详细讲解。

扫墓归来遇惊马、漕帮强行收取保护费、文官武官桥上冲突......你会第一次看清画中原来藏着这么多故事。

只有这样清晰完整地看完,你才会知道为什么说想了解北宋,看《清明上河图》就够了。

把这部书看完一遍,胜过走马观花地逛10遍博物馆。

一部帝王级的“审美图鉴”

览尽10000年的文明兴衰和流变

整本书里附有一张完整的 “国宝历史年表” ,让我们沿着新石器时代一路走到明清,系统了解国宝的诞生、发展和沿袭,掌握不同时期文物的特点和变化。

在书的最后,还有一份 “中国历代重要国宝总录” —— 文物证件照、类型、朝代、尺寸、馆藏地,无一不包。

妥妥一部蔚为壮观的“纸上国宝档案馆”,让你可以像皇帝”翻牌子“一样选择想看的国宝。

让我特别感动的是,书的最后一个章节叫做“海外遗珍”。

用近100页的篇幅,讲述了那些流落海外的,每分每秒都盼着回家的国宝奇珍。

像水月观音像、双羊尊、景泰蓝云龙纹盖罐、青花五彩十二月花神杯等等,为我们完整串联起10000年中华文明史。

正如出版社老师所说: 这里几乎每一件文物,都曾经历战乱、流亡,被偷盗、被觊觎、甚至被损坏。

然而,它们最终战胜了时间,踏破了所有艰难险阻,一步步来到了我们面前。

当我们翻过书、记住它们,站在博物馆的玻璃前与它们对视时,方能寻得那份超越语言的心动,找到隐藏在我们生命中的谜底。

长按 下图识别二维码,立即入手

这部《中国国宝全书》可随时翻看、可装点书架,三联中读·知识年卡又可以如何使用?一起来花一分钟的时间盘一下!
这里是
“艺术爱好者”的聚集地

如何更加透彻地“阅读”一件艺术品,并且理解艺术家力背后的深思?如何使用艺术的语言,以便描述和分析你所看到的艺术作品?如何真正而充分地领悟到艺术的精神世界?
如果你也是一名 “艺术爱好者” ,那么,恭喜! 三联中读知识年卡,会是你今年最值得庆幸的一项精神投资
三联中读知识年卡可以带你 体验深入的艺术乐趣,开启领略各种艺术体验的大门。
通过高校的教授和权威学者,导览整个学习过程,使全世界的博物馆、美术展览馆、教堂和寺庙都成为你的的乐游之地。

单买价199元,知识年卡免费听


以这门大热的课程为例吧, 《张敢·看懂西方艺术史》 。为了更精彩地解读艺术发展的历史,我们请来了来自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的教授张敢,由 顶尖学者向你分享数十年的积累
近200讲超大容量,带 你厘清700年艺术流变,亲近800+位艺术大师,看懂300+件艺 术宝藏。
还有来自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艺术史论的刘平老师 ,为我们带来 《中世纪艺术小史》 ,一举颠覆你对“黑暗的”中世纪的想象。
以及,由 清华大学建筑学毕业,美国Lone Star College《建筑艺术欣赏》课讲师刘丹博士 ,用建筑体系大全、建筑史百科和欣赏攻略,为你带来一场说走就走的“建筑艺术”之旅。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