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集思会读书
最给力的图书推送,让阅读更简单; 官网:www.kindlepush.com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新京报书评周刊  ·  陈志勇:无名的生灵总是寻找自己的意义 ·  2 天前  
慈怀读书会  ·  不花钱,哄自己开心的18个好习惯 ·  昨天  
龙岩图书馆  ·  龙津悦读云课堂 | 趣味车族奇遇记(上)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集思会读书

书评 | 子曰:憋说话,我来讲!

集思会读书  · 公众号  · 读书  · 2017-08-21 08:52

正文


从《论语》说起


十三岁那年学《论语十则》,班主任要求默写,错一个字,抄一遍。无奈我实在记不住哪句话出自哪个章节,于是华丽丽地被罚抄了十一遍。等我抄完我就发现,有些东西啊,你光靠背,那是背不会的,只要你抄上个十来遍,嗯,你还是记不住......

论语》算是我当时最深恶痛绝的一本书了!


到了高二那年,重读论语,我向语文老师提出了一些我的问题和看法。


1. 《论语》并非孔子所做,其中表达的想法和孔子的原意会不会有很多不同的地方?

2. 孔子所处的时代和当代相距太久,价值观相差甚大,所以很多话是不是听不得?例如那句著名的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

3. 论语这本书流传到现在,不知经历了多少遍的解读,本意和现在的意思是否存在差别?

4. 论语中记载的是孔子一生各个时期的想法,但是一个人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增加,想法必然会发生很多改变。或许论语中留下了很多年轻时孔子的想法,但是又在年老时被推翻。

5. 我认为孔子最伟大的地方应该是他的行,而不是他留下来的那些言语片段。


我们老师听了,沉默了片刻......

然后,点了点头说,你说的很有道理啊(幸亏不是说你去把论语抄十遍)。现在想想,有时候碰到一个很好的老师是多么的幸运。




孔子的一生


孔子,子姓,孔氏(春秋时期姓与氏不同),名丘,字仲尼。孔子的先祖是宋朝的贵族。


“孔丘,圣人之后,灭于宋。其祖弗父何始有宋而嗣让厉公。及正考父佐戴、武、宣公,三命兹益恭,故鼎铭云:‘一命而偻,再命而伛,三命而俯,循墙而走,亦莫敢余侮。饘于是,粥于是,以餬余口。”—《史记 ·孔子世家


在孔子之前,孔子的父亲叔梁纥有九个女儿却只有一个儿子,叫做孟皮,但孟皮是个有脚残的人,在当时的社会,女子和残疾的儿子都不宜继嗣。《史记》中的吴太伯当时为了不继承王位就主动弄伤自己的身体,《大秦帝国》中,赢虔为了向父亲证明自己再无即位的打算从而剁掉了自己的一根手指就因为这个原因。所以叔梁纥就盘算着再生一个,于是六十六岁的叔梁纥就娶了十五岁的颜征在,夫妻在尼山居住生下孔子。《史记》有记载“纥与颜氏女野合而生孔子”(此处的野合指的是叔梁纥与颜征在结婚无论是年龄还是身份都与礼不和,想歪的请去面壁)。


孔子三岁时,叔梁纥死,颜征在母子被赶出家门。鲁昭公七年(公元前535年),颜征在去世,那一年孔子17岁。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这句话正是孔子本身的写照。不知道孔子在教导曾子时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心中是不是会想起为自己操劳过度年仅三十二岁就过世的母亲。


孔子成年后,逐步踏入仕途,几份工作做得都相当不错(及长,尝为季氏史,料量平;尝为司职吏而畜蕃息。由是为司空)。但是他接下来的仕途并不顺畅,先是赶上内乱,在齐国得不到重用且被猜忌以至于仓皇逃回鲁国。静心修书一段时间再次出仕,但是这次仍然没有好的结果,孔子在鲁国无法被重用最后被排挤,不得不离开鲁国,周游列国。在外国经历了十四年的颠沛流离的生活后,孔子在六十八岁那一年再次回到鲁国。但是他老了,真的老了。在他年轻力壮的时候尚且不被重用,何况现在是一个孱弱的老人。

五年后,七十三岁的孔子带着天下大治的抱负去世了。



我心中的孔仲尼


纵观孔子一生,他的一生无疑是悲剧色彩的,幼年丧父,十七岁丧母,老年丧子,一生都在努力实现自己的政治主张却终究没能实现,辗转各地又四处碰壁,几次身处险境,差点丢掉性命。

但是我仍然想说,这是一个伟大的人。


为什么这么说,这要从国人的信仰谈起。(以下为严肃时间)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很多人开始嘲讽中国人,说中华民族是一个没有信仰的民族,或许是生活中真的有很多的失意,或许是中国人从近代史开始就跪了太久了,自卑了太久了,膝盖都长到地板上去了,很多国人还真的信了这句话。

所以,中国人有信仰吗?

有!当然有!不但有,而且我相信这是最渺小却也是最伟大的信仰。


中国人的信仰是什么?

用《易经》中一句话来概括再合适不过了,中国人的信仰就是“天行健,君子当自强不息”!

中国近5000年的历史中,中华民族不知遭受过多少打击,蒙古的骑兵践踏过,满清的大刀屠杀过,资本主义列强掠夺过。

那又如何呢?

当年的骑兵被朱元璋们打得找不到东西南北,仓皇逃窜;

当年的辫子统治者现在已经被同化成中华民族的一份子;

当年侵略过的列强现在还敢露出他们的獠牙吗?

中国人靠什么做到这些,靠什么挺过这些艰难的日子?

上帝耶稣的保佑?真主安拉的庇护?还是我佛的慈悲?

都不是,中国人靠的是自己!


从古至今,一向如此。

生病了,用不着先知来拯救我们,我们自己尝遍所有的草药;

洪水来了,找人去治水,父亲治不好,儿子顶上;

讨伐暴政前占卜,结果不祥,那就把龟壳摔个稀烂;

蛮人骑兵骚扰,就修起来长城阻挡他们。

神不佑中华,而中华当自强!

所以现在,你可以去信仰任何宗教,那是你的自由,也是值得尊重的选择,没有任何问题。

但是,请不要说中国人没有信仰了,开什么玩笑了,你根本不了解中国。


孔子不信神,所以“子不语怪,力,乱,神。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孔子信人,所以他“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他相信他身上肩负着传承周文化的责任。


“子畏于匡,曰:‘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


他坚信这是他的责任,他奔波一生也就是为了这份责任。

孔子曾说过“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孔子在五十岁左右经历了什么?

前505年(47岁),季桓子执政。阳货执季桓子,往见孔子,欲其出仕(《孔子世家》)。

前501年(51岁),阳货奔齐奔晋,孔子为中都宰公山弗扰以费叛,召孔子,孔子欲往。

前500年(52岁),孔子为司空,继任大司寇,于夹谷之会相鲁定公。

前498年(54岁),子路为季桓子宰。孔子堕三都,先堕邱,次堕费,堕成不克。公山弗扰攻鲁定公,被孔子挫败,奔齐奔吴。孔子以鲁大司寇摄行相事,诛少正卯。

55-68岁,孔子周游列国,凡14年。


在周朝末期,礼崩乐坏的时代,孔子的人生目标是天下恢复礼制,推行仁政,但是他穷其一生却终究是没能做到。

在陈国颠沛流离时,他甚至发出过这样的感叹:

“归与!归与!吾党之小子狂简,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裁之。”


我想,也许孔子在离开鲁国后或许已经隐隐约约地感到了自己这一生都无法完成他的政治理想,他劝人向善,说服统治者施行仁政,一生勤勤恳恳不知疲倦,可是,到最后他一败涂地。一个人即使能力再强也无法与时代抗衡,这是孔子的悲哀。所以每次我读完“五十而知天命”这句话时,总能感觉到一丝淡淡的凄凉,仿佛是一个走到生命尽头的老人在回忆自己的一生时,娓娓道来那些激情燃烧的壮年时光和识相知命的无奈。


子路宿于石门。晨门曰:“奚自?”子路曰:“自孔氏。”曰:“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


知其不可而为之,一个无畏的人



成或败?


东门有人,其颡似尧,其项类皋陶,其肩类子产,然自要以下不及禹三寸,累累若丧家之狗。


丧家之犬,这是当时人们对孔子的评价。


但是回头看,孔子真的失败了吗?

也许他真的失败了,无论是在他活着的时代,还是以后的几千年里,他理想中的政治社会从来就没有出现过,哪怕是一天。

但,或许没有吧,毕竟他的思想被后世发扬光大,儒家思想影响了中国数千年;

毕竟千年以后,沧海桑田过去了无数英雄豪杰才子佳人只剩下几寸坟冢,但是为夫子建起来的庙堂却随处可见。

毕竟我们要感谢这个人,他教导人“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他教导人“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他教导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他揭开了知识高墙的第一块砖,把知识的特权从贵族子弟传给百姓;

他带给中华文化的影响,超过历史上任一个王侯将相。

伟哉,夫子,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



一个人的孤独,一群人的错!

欢迎加入小推读书会~


长按二维码

  关注我们吧!



欢迎投稿,一经征用

现金红包、vip奖励 



投稿及广告合作请联系:

[email protected]



专注于电子书推送的资源平台

微信ID:kindletui 
长按左侧二维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