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在本号中提到,邀约你的成功转型故事。已经收集了几个。这次开始分析第三个,这个案例对于已经
处在中层的转型者
有参考意义。
也许,你现在也面临职业发展的瓶颈,你也不知道要转到哪里,或者你也不知道该怎么转到那里,需要凭借什么。那么,这些案例没准会给你一些启发。
这个案例,我用一问一答的方式来描述,这样会更加上帝视角。
1. 您之前的工作和现在的工作都是什么?
我之前的工作经历,说好听是丰富,说难听就是杂乱。经历的行业分别是:教育领域、IT、大型制造企业、金融业。工作内容分别做过:大学老师、外企
市场经理
、央企的
市场部部长
。现在是一家私募基金的
品牌负责人
。
2. 转型这个想法是什么时候产生的?
转型的这个想法是从进了央企之后就一直有的。当初进入央企也是被领导的大帽子给扣晕了,民族啊、产业升级啊、人生价值啊。进入之后才发现,自己很多的想法尽管得到认可,但是在具体实施的时候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完成的很艰难。曾经在外企时的工作效率,直接降低了90%,所以心理一直存有不满。但工作成绩还是有目共睹,第一年就被评为优秀员工,荣誉感还是实实在在地给到我了。
但是最重要的问题是,体制内的工作环境特别容易让人的
精神懈怠
,期间也有很多机会,但是由于自己还没彻底死心,还抱有无谓的幻想,直到在央企工作了4年多时间才下决心离开。
3.发生了什么,让这个想法变成行动的?
央企的工作节奏和压力,与外企相比不在同一个能量级,钱多事少离家近这句话,听起来好听,但时间一长就成了懒惰的借口。
当我所在公司被国资委要求与另一公司
合并
后,很多中层干部都被安排到了一个所谓的“专家委员会”的机构里面。这时,我不得不直面自己的内心,分析现状,思考未来。很多时候,想法到行动,只在一念之间。
4.为了转到现在的工作,做了哪些准备工作?
首先,还是心态上面的准备;之后就是对金融行业的整体调查,因为有朋友做这一行,咨询了他们算是掌握了一些
二手资料
,对我跟领导的顺利面谈还是起了一定的作用。
其次,把自己之前工作的积累做详细梳理,在恰当的场合,适度地展示给对方看。
5.最终成功转行是如何达成的?
尽管行业有很大跨越,但是我所负责的品牌工作,有很大一部分的
技能是可以平移过去
。甚至由于私募基金整个行业的发展时间不长,更多公司都是处于野蛮发展的阶段,对品牌体系搭建等具体工作,处于无想法、无认知的状态,这在一定程度上给了我机会和空间。
6.您是怎么接触到私募基金,然后怎么跟老板建立关系,最终他们给你offer的
北京的私募基金公司特别多。像我们公司所在地三十多层的一栋楼里面有很多这样的公司。再加上互联网金融的就更多。我当初有朋友介绍了几个券商和地方型的交易所,但是感觉空间不大。去私募就只能自己投简历了。其实就是投简历,几轮面试,然后给offer。来这公司还真没人脉关系。所以,我赶上机会了,算是运气好吧。
面试的时候跟人事聊的比较细致,对我之前的经历比较认可。后来与老总聊的时候就主要交流了我对公司品牌体系建设的一些思路,尽管没在金融口做过,但说的东西都是我以前实际操作过的,我把战略层面的东西都给出了可以落地的抓手。这些应该比较对他的胃口吧。
7
.能达成成功转行,你觉得最重要的三个因素是什么?
一、运气好
。
正赶上公司有这需求,领导也希望能够凸显品牌价值。
二、准备足
。
在准备转到金融行业时,咨询了很多朋友的意见和建议,对整个金融业的发展现状与自己的能力、需求做了匹配;如果选择到银行、券商和公募基金等发展历史比较长,已经成规模的机构,给我的职位、机会和发展空间都比较有限,所以我着重考虑的就是私募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