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治愈马
治愈马,至于嘛?这儿有冬阴功汤,酸爽,带感。干了它。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数据分析与开发  ·  强烈建议尽快搞个软考证!(重大利好) ·  5 天前  
字节跳动技术团队  ·  又稳又快!基于ByteHouse ... ·  2 天前  
字节跳动技术团队  ·  又稳又快!基于ByteHouse ...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治愈马

从央企中层管理到私募基金品牌经理,这个转型有点奇特

治愈马  · 公众号  ·  · 2017-08-07 18:00

正文

前言



之前在本号中提到,邀约你的成功转型故事。已经收集了几个。这次开始分析第三个,这个案例对于已经处在中层的转型者有参考意义。

也许,你现在也面临职业发展的瓶颈,你也不知道要转到哪里,或者你也不知道该怎么转到那里,需要凭借什么。那么,这些案例没准会给你一些启发。

这个案例,我用一问一答的方式来描述,这样会更加上帝视角。




1. 您之前的工作和现在的工作都是什么?

 

我之前的工作经历,说好听是丰富,说难听就是杂乱。经历的行业分别是:教育领域、IT、大型制造企业、金融业。工作内容分别做过:大学老师、外企市场经理、央企的市场部部长。现在是一家私募基金的品牌负责人

 

 2. 转型这个想法是什么时候产生的?

 

转型的这个想法是从进了央企之后就一直有的。当初进入央企也是被领导的大帽子给扣晕了,民族啊、产业升级啊、人生价值啊。进入之后才发现,自己很多的想法尽管得到认可,但是在具体实施的时候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完成的很艰难。曾经在外企时的工作效率,直接降低了90%,所以心理一直存有不满。但工作成绩还是有目共睹,第一年就被评为优秀员工,荣誉感还是实实在在地给到我了。

但是最重要的问题是,体制内的工作环境特别容易让人的精神懈怠,期间也有很多机会,但是由于自己还没彻底死心,还抱有无谓的幻想,直到在央企工作了4年多时间才下决心离开。

 

 3.发生了什么,让这个想法变成行动的?

 

央企的工作节奏和压力,与外企相比不在同一个能量级,钱多事少离家近这句话,听起来好听,但时间一长就成了懒惰的借口。

当我所在公司被国资委要求与另一公司合并后,很多中层干部都被安排到了一个所谓的“专家委员会”的机构里面。这时,我不得不直面自己的内心,分析现状,思考未来。很多时候,想法到行动,只在一念之间。

 

 4.为了转到现在的工作,做了哪些准备工作?

 

首先,还是心态上面的准备;之后就是对金融行业的整体调查,因为有朋友做这一行,咨询了他们算是掌握了一些二手资料,对我跟领导的顺利面谈还是起了一定的作用。

其次,把自己之前工作的积累做详细梳理,在恰当的场合,适度地展示给对方看。


 

 5.最终成功转行是如何达成的?

 

尽管行业有很大跨越,但是我所负责的品牌工作,有很大一部分的技能是可以平移过去。甚至由于私募基金整个行业的发展时间不长,更多公司都是处于野蛮发展的阶段,对品牌体系搭建等具体工作,处于无想法、无认知的状态,这在一定程度上给了我机会和空间。


 6.您是怎么接触到私募基金,然后怎么跟老板建立关系,最终他们给你offer的


北京的私募基金公司特别多。像我们公司所在地三十多层的一栋楼里面有很多这样的公司。再加上互联网金融的就更多。我当初有朋友介绍了几个券商和地方型的交易所,但是感觉空间不大。去私募就只能自己投简历了。其实就是投简历,几轮面试,然后给offer。来这公司还真没人脉关系。所以,我赶上机会了,算是运气好吧。

面试的时候跟人事聊的比较细致,对我之前的经历比较认可。后来与老总聊的时候就主要交流了我对公司品牌体系建设的一些思路,尽管没在金融口做过,但说的东西都是我以前实际操作过的,我把战略层面的东西都给出了可以落地的抓手。这些应该比较对他的胃口吧。


 7.能达成成功转行,你觉得最重要的三个因素是什么?

 

一、运气好正赶上公司有这需求,领导也希望能够凸显品牌价值。

二、准备足在准备转到金融行业时,咨询了很多朋友的意见和建议,对整个金融业的发展现状与自己的能力、需求做了匹配;如果选择到银行、券商和公募基金等发展历史比较长,已经成规模的机构,给我的职位、机会和发展空间都比较有限,所以我着重考虑的就是私募基金。

三、有积累之前多年的工作经验,实操了很多项目,在与领导沟通的时候,一下子就能直击他的兴趣点。

 

 8.转过来之后,遇到什么挑战,怎么顺利渡过的?

 

最大的挑战就是一入职就做项目,首当其中的就是团队组建的问题,人手严重不足,很多事情只能寻找其他部门同事兼职帮忙。好在,我还是比较善于沟通:先去找领导要授权、要资源,之后再低调与部门负责人沟通,最后把具体执行同事打点好(奶茶、小零食备的足足的),才把一个个项目顺利完成,团队也逐步组建好。

 

 8.转过来之后,有什么跟过去不一样的心得?

 

最大的体会就是又回到了效率为先的工作状态。既熟悉、又陌生,但整个人都觉得能量满满。在央企的那几年里,感觉时间过得很快,一眨眼,小四年就过去了。而刚转到私募的时候,刚工作了几天,就觉得好像工作了几个月一样,对工作、对同事、对公司,都在极端的时间有了很高的熟悉度。这体会很奇妙。


 

 9.如果你想对那些做着自己不想干的工作想转行、转公司、转岗的人说点什么,你会说什么?

 

既然实在不爽,就趁早转,别到时候钱没赚到,心情还郁闷,又没学到本事那就太得不偿失了。转的前提是要对自己有客观认识,别心比天高、命比纸薄。老是抱怨外界环境,自己不去努力的人,即便转到月球,估计也是抱怨个不停。




分析一下:

  1. 这个转型案例也有一定的参考意义。这属于进入职业倦怠的转型。当事人在央企专门做市场,陷入到了瓶颈期,职业倦怠的转型。很多30多岁已经达到中层的人都会有这样的感受

  2. 如果仔细分析,可以看到一些脉络。他做市场营销品牌这个职能已经很长时间,这属于,职能不变,转变行业。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市场部门、品牌策划可迁移性较大的职能。这种可迁移性大的职能,初期都比较琐碎,做的都是执行的事;但是一旦进入经验期,从执行跳升的整体规划和策划,那就容易度过职业转换的瓶颈。

  3. 这个小伙伴转到金融领域,但是他的目标是私募基金。这是一个很讨巧的目标设计。因为金融领域里的传统金融:银行、券商、基金,都是很看背景和学历的。他们太传统了,以至于外人很难能进去。而只有私募基金是刚刚兴起的小领域,正是刚刚兴起,才会更开放,多各个领域的人才不拘一格。所以,如果你想转型,不妨观察目标领域里刚刚兴起的子领域。

  4. 我分析了几个转型案例。发现一个很通用的规律,那就是这些小伙伴在转型期都比较主动,并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比如这个小伙伴先找了很多人脉关系,对金融行业整体做了调查了解,所以他才能把目标锁定在私募基金。盲目的辞职跳槽,往往会出现,从温水里跳进油锅的尴尬青蛙的局面。




我会送给这个小伙伴一本书:

《刻意学习》



继续征求更多成功转型案例


如果你觉得自己的职业转型,无论是晋升、换部门、换公司、换行业值得一说,在后台告诉我,我会找你联系。

你会发现很多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