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唧唧堂
唧唧堂学术管理分享平台,更好的学术阅读与写作!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河南新闻广播  ·  胖东来,新动作来了! ·  昨天  
河南新闻广播  ·  苏英杰严重违纪违法被双开 ·  昨天  
河南新闻广播  ·  蜜雪冰城今起招股,预计3月3日挂牌上市 ·  3 天前  
河南新闻广播  ·  梁东雁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唧唧堂

PB:人格与亲社会行为:一个理论框架及元分析 | 唧唧堂论文解析

唧唧堂  · 公众号  ·  · 2021-04-11 23:44

正文

Picture from internet
解析作者 | 唧唧堂心理学写作小组: wwonderwall
审校 | 唧唧堂心理学写作小组: WEN
编辑 | 悠悠


论文基本信息:本文是针对论文《人格与亲社会行为:一个理论框架及元分析(Personality and prosocial behavior: A theoretical framework and meta-analysis)》的论文解析,该论文于2020年1月份发表于《心理学公报(Psychological Bulletin)》杂志上。该研究的作者包括Isabel Thielmann,Giuliana Spadaro和Daniel Balliet。


研究背景与问题


亲社会行为包含所有利他的行为,如慷慨大方、合作互惠等等,会产生很多积极的影响。研究亲社会行为的标准范式是使用经济社会决策任务或简单的“游戏”,随着这些游戏任务的使用,心理学家开始关注人格特质是否可以解释亲社会行为中的个体差异,由此涌现出了大量的研究。然而关于这些研究前瞻性效度(predictive validity)的理论和实证性的整合研究是缺失的。因此,本研究旨在通过理论框架综合性的探讨在亲社会行为中会表现出什么样的人格特质差异,以及何时表现、如何表现,研究者通过元分析实现了这一目的。


理论、研究过程与假设


本研究依据游戏理论(Game Theory)和相互依赖理论(Interdependence Theory)进行,并发展并检验了相应的理论模型。


首先,研究者依据情景提供的 情景功能可供性 (situational affordances),假设人格特质与相互依赖情景中的亲社会行为相关。情景功能可供性可能会激活某些特质,由此形成了特质在行为中表达的基础。本研究确定了四种在相互依赖情景中最为广泛的功能可供性,分别是 利用的可能性、互惠的可能性、短期与长期利益之间的矛盾、不确定状态下的依赖 ,每一种都允许直接心理过程在行为中进行表达。本研究还识别了六种相应的亚功能可供性(sub-affordances),它们允许特定社会动机和相关的人格特质在亲社会行为中进行表达,下图呈现了上述框架的概况。


图1 基于功能可供性的亲社会行为个体差异的理论框架


总的来说,对于每一个特质,研究者首先考虑其是否与游戏中呈现的广泛功能可供性相关;如果该特质与利用性或互惠性相关,进一步检验其与亚功能可供性、行为的相关,以及相关的强弱,具体的研究流程如下:


图2 研究假设演变的过程示意图


其次,研究者假设与FFM(五因素模型)中的宜人性相比,HEXACO模型中的诚实—谦恭和宜人性会与亲社会行为表现出更强的相关。虽然FFM和HEXACO模型是基础的人格模型,但两者在亲社会性(prosociallity)特质的概念上存在差异,前者认为亲社会性是“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个体合作的动机”,即宜人性;而后者将亲社会性区分为无条件的和有条件的两种类型,即诚实-谦恭(Honesty-humility)和宜人性。关于人格与亲社会行为的相关关系更加具体的假设如下图所示:


图3 (广义)人格与亲社会行为相关的假设


图4 (狭义)人格与亲社会行为相关的假设


图5 (狭义)人格与亲社会行为相关的假设

注:++/--代表相对强的正相关/负相关,+/-代表相对弱的正相关/负相关。


最后,研究者旨在检验实施游戏的不同结构和方法是否会影响人格特质与亲社会行为之间的关系。研究者假设当利益冲突较高时,与对他人无条件关心正相关的人格特质和亲社会行为的相关更强;假设和单次互动相比,在重复性互动中,与对他人条件性关心相关的人格特质和亲社会行为的相关更强;假设偶发行为激励(Behavior-contingent incentives)和实验性欺骗是人格与亲社会行为相关关系中的潜在中介变量。


研究方法


数据收集的过程比较复杂。研究者首先通过数据库(如Academic Search Premier, Business Source Premier, EconLit, PsycINFO, PsycARTICLES, Web of Science)和谷歌学术、ProQuest检索平台,以 “独裁者博弈”、“最后通牒博弈”、“信任博弈”、“投资游戏”和“人格”、“特质” 为关键词收集了大量的英文版的文章、论文、记录等,并收集了前人关于人格和亲社会行为的元分析研究,共获得1200份文件记录。其次,研究者收集了协同数据库(Cooperation Databank)中与人格和亲社会行为相关的英文研究共2664份。接下来,研究者对这些研究是否适合进行元分析进行了筛选,考虑到数据缺失、实验方法、被试年龄等问题,最终本元分析基于1960年到2019年间590个文件中的770项研究进行,共涉及152077名被试,效应量为3523。


研究者对于效应量、游戏类型、利益冲突等要素都进行了编码。所有的数据分析都是使用R语言中的metafor程序包进行的,研究者对51个特质进行了校正相关和零阶相关检验,评估了Cochran’s Q 、Τ2 、I2 指标,检验了出版偏差。接着,研究者检验了在所有游戏中的所有人格特质与亲社会行为的元分析相关,对于每一个人格特质又进一步明确其是否与四种功能可供性相关。其次,研究者进行了游戏组内的回归分析,分析哪个人格与哪个游戏中的哪个亲社会行为相关。最后还使用了多元回归分析中介效应。


研究发现与结果


在本研究中,元分析相关性-.18 ≤ 𝜌̂ ≤ .26,大部分与亲社会行为相关的人格特质与交互情景提供的功能可供性有概念上的联系,特别是利用的可能性。


在特质层面,研究发现狭义和广义的人格特质可以解释亲社会行为。对于广义特质,在除了最后通牒游戏之外的其他所有游戏中,诚实-谦恭和FFM中的宜人性都与亲社会行为有显著正相关,游戏类型存在中介作用;HEXACO 中的宜人性与亲社会行为在所有游戏中都有正相关关系,但相关性较弱,且中介作用不显著。在狭义特质层面,在主动亲社会的范畴下,大多数人格特质遵循预期相关;在反应亲社会的范畴下,大多数人格特质不遵循预期相关;反社会人格特质与亲社会行为负相关。


在中介变量方面,利益冲突不是可能的中介变量;重复性互动存在显著的中介作用,与单次互动相比,与对他人条件性关心相关的人格特质在重复性互动中和亲社会行为的相关更强;偶发行为动机仅在三种人格特质(人格黑三角:马基雅维利主义、自恋和精神病态)与亲社会行为的关系中起到中介作用;实验性欺骗同样仅在三种人格特质(亲和动机、信任倾向、利他主义)与亲社会行为的关系中起到中介作用。


总结全文、不足和未来方向


本研究通过元分析首次对8个广义特质和43个狭义特质与多样的相互依赖的情景中的亲社会行为的相关关系进行了综合性的总结,发展了相应的理论框架,阐释了人格特质差异是何时以及如何在亲社会行为中进行体现的。本研究存在一些美中不足的地方,如只关注零阶相关、只关注人的作用、没有区分积极和消极的互惠行为等。未来的研究在此基础上应该既关注个人特征也关注情景特征、更加充分的考虑互惠的可能性、探讨人格与亲社会行为的关系是如何随着时间发展变化的、填充本研究识别的空缺以及关注更加广泛的交互情景例如真实生活情景等等。总的来说,本研究为未来亲社会行为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有利于研究者进一步理解人类亲社会性的个体差异。


参考文献: Thielmann, I., Spadaro, G., & Balliet, D. (2020). Personality and Prosocial Behavior: A Theoretical Framework and Meta-Analysis. Psychological Bulletin, 146(1), 30-90. doi:10.1037/bul0000217




解析作者:wwonderwall_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