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政治哲学工作坊
政治哲学工作坊旨在为华东师大(乃至上海高校)的政治哲学研究者提供一个共同的学术交流平台。欢迎各位师友向我们提交论文。我们的工作邮箱是:[email protected]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政治哲学工作坊

思勉政治哲学工作坊第13期回顾 |​ 陆凯华:绝对历史主义何以可能?

政治哲学工作坊  · 公众号  ·  · 2018-05-11 19:08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第13期回顾

2018年5月4日上午,第13期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政治哲学工作坊”在人文楼5303举行。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博士后陆凯华以 “绝对历史主义何以可能——论马克思历史主义学说的理论意涵” 为题做了学术报告。华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晨晖学者徐峰博士主持了本次报告会,复旦大学哲学学院讲师祁涛博士、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博士后黄璐、 华东师范大学 思勉高等研究院青年研究员马华灵担任报告评议人。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副教授牛文君, 思勉高研院青年研究员惠春寿,以及来自哲学系、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同学们参与了报告的讨论。

历史主义是界定历史唯物主义其历史维度的一个重要概念,也是极易产生分歧与误解的概念。本次报告以(广义的)历史主义的内在悖论为契机,逐层阐述西方马克思主义(葛兰西)、法兰克福学派(A.施密特)与当代激进左翼(齐泽克)对马克思学说的历史主义维度的补充与诠释,在“绝对主义何以可能”的问题框架下,把捉马克思主义历史理论的内在特征与基本形态。大体来说,历史主义的内在悖论与其相对主义立场相关,这在理论上导致了以葛兰西“绝对历史主义”意义上的历史唯物主义,必然遭遇“理论完备性”与“理论自反性”两大难题。面对上述难题,报告主讲人从A.施密特与齐泽克的思想资源提找到了具体的解答路径。在主讲人看来,施密特以“否定的总体性”为核心,对马克思历史理论其理论框架采取的“共时性”建构,回应了“理论完备性问题”的挑战;与之相对,齐泽克则通过论说革命理论的“社会介入性”与“自我指涉性”,阐明“历史相对主义”应被理解为支撑理论给出“真理”的条件,而非“将一切真理相对化”的狭隘立场,继而跳出了“历史主义理论自反性”所导向的逻辑悖论。主讲人认为,就求解“悖论”引发的两大难题而言,施密特与齐泽克,在理论原则上与葛兰西对马克思历史分析方法上的读解一致,构成了互为补充、并彼此递进的三环节。三人由此开出了对马克思历史主义学说的新的读解路向,值得我们在理论上予以重视。




在报告结束之后,祁涛博士、黄璐博士分别就报告的立论与论证策略进行了点评,并就历史性与时间性、因果性问题、实践概念的翻译问题、绝对历史主义的自反性等话题提出了质询和建议。马华灵博士还从写作方法,概念使用的规范性与严谨性上提出有益的建议与批评。牛文君副教授与惠春寿博士也就报告中涉及的许多其它概念性问题与论证细节与主讲人进行了深入交流。其他同学也就各自感兴趣的理论问题与主讲人展开互动。


我们政治哲学工作坊


1、 批评至上,杜绝吹捧 我们要求评论人直击论文纰漏与不足,谨慎夸赞。

2、反复质疑,反复回应: 我们允许主讲人、评论人和提问者之间互相诘问,互相辩驳。只有时间限制,没有回合限制。(但我们保证两小时以上时间)

3、帮你改论文,还给你发钱: 我们的目的是为主讲人的论文提供建设性的批评意见,但是同时我们还给主讲人支付薄酬。



政治哲学工作坊征稿启事

华东师范大学政治哲学工作坊的目的是为全国各高校的政治哲学、政治思想史、法哲学、伦理学等相关领域的研究者提供一个共同的学术交流平台。

欢迎全国各地的学术同仁(尤其是青年学者、硕博士研究生)向本工作坊提交学术论文,要求如下:


1. 论点明确:请务必在摘要和导论中明确交代论点是什么,如何展开论证

2. 说理清晰:请务必以清晰明确的语言展开讨论,拒绝故弄玄虚

3. 论文的字数以3万字为限

我们承诺为每篇入选论文邀请专业的评论人!

我们将支付薄酬给所有主讲人和评论人!

政治哲学工作坊团队成员:

马华灵、朱佳峰、惠春寿、徐峰


政治哲学工作坊统一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政治哲学工作坊微信公众号:ecnuworkshop

政治哲学工作坊豆瓣小组:https://www.douban.com/group/604158/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