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大数投资
我们是齐东平教授的忠实信徒;我们怀有财务自由的梦想;我们坚守对自然规则的敬畏;我们是大数投资的践行者和推广者。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国家外汇管理局  ·  习近平将出席哈尔滨第九届亚洲冬季运动会开幕式 ... ·  2 天前  
发现新西兰  ·  新西兰骑行者索赔$1.2万,引发争议!“这个 ... ·  5 天前  
发现新西兰  ·  突发:大S流感去世,年仅48岁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大数投资

大数投资的优化:商誉的思考

大数投资  · 公众号  ·  · 2018-01-18 07:49

正文

一切的优化操作,未必有效,但会好玩,也可以说是在闲暇之余找一点乐趣。不过,要坚持一点,整体投资框架不变,选股的标准没变。

本人对于上市公司商誉的关注,始于阅读人大商学院周华教授的《法律制度与会计规则》一书,周教授将商誉定为: 企业吃了哑巴亏,还没地方说 。其实对于投资者来说,我们的 投资是不是也存在商誉问题

齐东平教授在 2016 年的讲座中特别分析了阿里巴巴的上市之路,上市前净资产只有 500 亿,而上市之后呢,马云就成了中国首富。所以说,实业投资获得的收益是有限的,但精英们从股市上卷走的钱确是不可估量的。而 这些钱都成了庞大股民的商誉

另外,商誉并不是坏事情。正常来说,排除并购的因素,企业品牌、人力资源优势、竞争优势等带来的无形资产,才是形成商誉的本源。但这些无形资产,在资产负债表中是无法体现的。而能体现的就是并购带来的超越净资产的部分。

由此,引出了一个思考, 对于商誉高的企业,比如联建光电, 89 亿的资产,商誉占到了 46 亿,这样的企业,是否可以基于稳健性的视角,给予重点关注,配置时提高 其市净率和市盈率指标要求

对此引出了对外经贸大学张新民教授、西南财经大学步丹璐教授等的讨论,整理如下:

张新民教授

“最近听到一个故事。一个公司的小头目带队去与并购对象的股东谈判。对方开价 30 亿元。这个小头目最后谈下来 28 亿元。回去报告给领导。领导说 : 你怎么那么不懂事?领导直接出马去谈,最后以 40 亿元成交。”

“如果被并购企业公允价值低于 40 亿,合并报表一定有商誉。”

“为什么买方愿意高价买更低的公允价值的企业 ? 买方傻吗?”

“这个世界没有傻瓜,只有傻看客。”

“不在乎买方认为太值了:战略协同效应,被并购者自身确实盈利能力强,被并购者有对赌安排等。更重要的,还是买卖双方的一些人在吃大餐。”

“在我看来, 商誉是重要的不良资产,是未来亏损的主要推动力 。”

在对待商誉问题上,稳健思维没错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