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娱乐顶尖自媒体 只说真话和笑话
点击上方蓝色字关注 犀牛娱乐
1 2 3 Diss你!
有freestyle吗?
什么鬼?
随着这些原本在特别圈子才会用的热词,开始出现在大众视野,一档神奇的节目开始浮出水面:
6月24号第一次开播的真人节目,上线四小时播放量破亿;上线不到一个星期,在网络上形成讨论热潮——有争议、有解析、有参赛选手现身说法;在网易云音乐上,diss(鄙视)这个节目的嘻哈歌曲几十个,下面评论更惊人;在中国高质量的论坛知乎上,讨论主贴几十个,最多的一个主贴下面有一千多个回复,回复文动辄几千字;节目中出现的Diss、freestyle等原本生僻的词,成为热词,甚至辐射到了日常生活领域……
种种现象,让记者想起了2004年的“超级女声”。
这不是哪个主流电视台的黄金档节目,而是爱奇艺的网络综艺《中国有嘻哈》。从5月开机到7月1号第二次播出,《中国有嘻哈》引起了网络年轻一代热烈追捧。
在网络综艺、真人秀多如牛毛的今天,爱奇艺《中国有嘻哈》播出伊始就取得如此关注度,是运气太好赌中了头奖?是水军太强炒作得当?还是嘻哈原本就是真人秀未知宝地?
在理完采访完这档节目的制作方、明星方、网友方等等后,记者发现,在《中国有嘻哈》背后,是洞察+敢想敢干的一套体系的胜利。是爱奇艺及节目制作方对整个网络综艺市场、真人秀市场未来方向的前瞻,制作方对中国音乐市场的深刻洞察,加上敢想敢干、愿为自己的判断付出巨大成本代价的自信。
而且,在审美疲劳的今天,真人秀与选秀已经不再是炒作与哈哈一笑就能胜利的时代,背后必须有强大文化与精神力的支持。而《中国有嘻哈》抓住并发掘了这个宝地。
《中国有嘻哈》是一档什么样的节目?
《中国有嘻哈》切割的是一个文化圈层——嘻哈文化,嘻哈文化这里面所谓的RAP或者嘻哈音乐只是在这个圈层中的四分之一或者五分之一,这里面还包括DJ、篮球、潮牌、滑板、B-BOX等。
在流行、民谣、摇滚盛行之时,嘻哈一直在音乐届处于一个小众的境地。而在这个小众文化之地,《中国有嘻哈》却顶着“史上网综最大投入”的名号,请来吴亦凡、张震岳、热狗(MC Hotdog)、潘玮柏等明星音乐人,挖来《中国好声音》、《蒙面唱将》的团队。
爱奇艺高级副总裁、《中国好声音》前三季制片人陈伟担任总制片人,《蒙面唱将猜猜猜》、《中国好舞蹈》总导演车澈担任总导演,《奔跑吧兄弟》三季总编剧、《单身战争》总导演岑俊义担任总编剧,《跨界歌王》总导演宫鹏担任视觉总监,音乐部分则由《盖世英雄》、《金曲捞》音乐总监刘洲把控。
中国有嘻哈的明星制作人
与此同时,陈伟表示:“我们拿了五个网综的体量来投入到这一个超级网综上。”
陈伟解释,“超级网综”是他去年9月的提法。正如2012年电视综艺节目从四五千万投入上升为上亿投入并获得成功,网络综艺也进入了“超级时代”,必须有人敢于“吃螃蟹”。
超级网综除了超级人才和投入,还有“超级多”的工作人员:陈伟整合了爱奇艺的五个工作室,并接手其他工作室,这让整个团队加起来有近千人,这是一个相当庞大的数字。
爱奇艺高级副总裁、《中国好声音》前三季制片人陈伟
爱奇艺为什么在一档看似小众的网综中“赌上”了五个网综的投入、调动了最棒的制作团队、集合了一千人?
“文化引领与真诚,是这个节目的使命。”《中国有嘻哈》团队建立伊始,爱奇艺首席内容官王晓晖及陈伟就下了决心:“我们想做流行文化的引领,我们自己的定位是‘大型励志类Hip-Hop文化推广性节目’,而不是一笑而过的真人秀。”
真人秀要变文化推广?没疯吗?
“可能对于大部分普通观众来说,在这个周末播出第二集的《中国有嘻哈》更像一个大型的奇装异服博览会,引用一句圈内的玩笑话就是‘300个椰子,200个花臂和100个脏辫’。这场由爱奇艺导演的嘻哈圈网友聚会级别的TV秀,在播出之前就爆出了内幕门,围绕着明星制作人吴亦凡的加入而引发的圈内乐迷与偶像粉丝之间的口水战也堪称一场好戏,但尽管如此,就像节目的标题那样,它成功地证明了‘中国有嘻哈’。”摇滚天堂电台主播杨子虚在知乎上他的几千字长文的开头,如是说。
什么是嘻哈?
海选比赛之后,当你打开哪个音乐在线播放软件想去听一听《中国有嘻哈》上的歌曲的时候,你会惊奇的发现,满满的几页,全部都是全国的各种Rapper发布的diss《中国有嘻哈》的歌曲。
Diss,鄙视,嘻哈“黑话”之一。
陈伟如是看这些Rapper对《中国有嘻哈》的不满:“如果他们不是这么real的话,他们就不会玩嘻哈了。Diss不满意的事情本来就是嘻哈最基本的表达方式。”在他看来,这些rapper还处在2004年萌芽的状态,他们对选秀模式的不熟悉以及他们个性的鲜明直接。
而这正是嘻哈的精神力所在:反叛、独立、精神、热情。
长期以来,中国的嘻哈届一直是个独立的存在:一方面是小众认知,另一方面却有着最坚硬的小众文化,存在着坚守所谓正统和优越感的小群体,例如当吴亦凡被邀请成为《中国有嘻哈》的明星制作人时,收到了一些“圈内人”强烈的质疑。
但是对外界来说,无论大众还是音乐届,对嘻哈都有诸多的误解与质疑,例如嘻哈音乐领域面临着缺乏明星,缺乏持续不断的好作品,以及国内对嘻哈文化的曲解(把嘻哈与宣泄联系在一起)等。
选择一个这样的领域,做真人秀,显然是一招险棋,很可能两边不讨好:一方面嘻哈届骂声滔滔,一方面大众人群兴趣缺缺——最终商业失败。
但事实呢?
在5月3日,当《中国有嘻哈》的团队完成了第一场整整19个小时的录制后,陈伟、车澈总导演、总编剧岑俊义坐在看台上发呆,看着工作人员撤场,三个人共同说了一句话:“我们做对了”。
制片人:岑俊义 宫鹏 刘洲 车澈
陈伟当时发了一条微博:我们何其的幸运,在2017年,我们居然遇到了一群拥有着2004年一样干干净净的状态的这些孩子们,如此的真实,如此的纯粹,如此的动情。
车澈说,这是一个没有套路的节目。“因为在这个时代,已经没有一个娱乐行业的从业者愿意去以自身的力量,无论是写歌还是拍MV,对抗一个平台、一个节目,一些在这个工业体系里好像还有一定话语权的制造者。但是他们这么做,是因为他们无所畏惧;他们无所畏惧,是因为他们单纯和热爱。你们相信吗,昨天在彩排现场,听我们一个选手的单人独唱,我直接听哭了——是一个女生,她唱了一首关于自己经历的歌,我直接哭了。我在现场发了一个朋友圈:谁说Hip-Hop是没有灵魂的,只要是好的艺术形式,它一定会走到我们内心。”
“他们是那么较真的对待一个比赛,那么较真的对待自己的梦想。他们受到偏见太久了。在此之前从来没有一个专属于嘻哈音乐的主流的舞台给他们,他们花光了所有的积蓄买了火车票、飞机票来到这个地方,觉得这是一扇梦想的大门。”
而这个“没有套路的节目”也感动了嘻哈圈内的人。在网上论坛嘻哈圈内对节目质疑的背后,更多的,是为这个节目主动辩护的嘻哈人:
“作为一个热爱说唱音乐,一直期盼中文说唱能走起来干翻那些民谣艺人的兼职Rapper,我还是想请大家给这档节目更多的时间和包容。很多海选被淘汰的说唱歌手感到委屈,有些人甚至还没来得及表现自己就被拒绝了,这种滋味确实痛苦……但是,所有参与其中的说唱歌手们,你们至少见证了一个里程碑!……它让Hip-hop真的在国内获得新的关注度,带来一大批全新的说唱爱好者和歌迷。”乐队主唱/吉他手曹石在知乎上如是说。
明星制作人
《中国有嘻哈》,所表达的情绪都是真诚的,无论是选手的较真、淘汰的愤怒,还是明星的投入。明星制作人之一的张震岳,平时话很少是娱记最怕采访的人之一,却对媒体说了一堆自己参加《中国有嘻哈》录制节目的感触:“我今年已经43岁,但我回想十几岁、二十几岁的时候在玩音乐那种冲劲,那种精神。今天,这个节目开始了,它就是开启嘻哈的一扇门,虽然现在嘻哈中国不是主流,但是我们愿意开启这扇门,让更多的人明白嘻哈到底是什么,这个就是我们的工作。”
从首期节目播出效果来看,这正像爱奇艺首席内容官王晓晖所说的,《中国有嘻哈》这档节目做的不是一个情绪的发泄,更重要的是态度的表达。“我们想在网综、流行文化,在当下年轻人态度、价值引领方面,做一档与众不同的节目,让年轻人了解生命价值和意义,在节目当中观察、透视,你对着它像对镜子一样,看到自己内心和时代的交流。”
随着第二期的上线,最终的收视率、节目的影响力,都证明了这是嘻哈的影响力,更是节目在设置之初的前瞻力,对年轻、对青春的理解力。在开机的发布会上,王晓晖就如是说:
“做《中国有嘻哈》,我们就没有把它当成一档综艺节目、音乐节目、而当做文化节目来制作。第一,嘻哈最重要的特点就是与众不同;第二,它不是用情绪来表达情绪,而是用思想——所有的这些歌手都是非常有思想的,是当下年轻人对世界的看法、对生命的理解——我认为是当下最稀缺的。”
而这也是爱奇艺的成功。
在战略背后,也是战术的胜利。敢用这么多人、这么高质量的团队,来打造一个如此小众的领域,是源自爱奇艺一直的自制战术思维:
第一, 用头部聚众。在自制内容方面不求最多最全,“用户不care你是否多、全,而是要问你有没有最好的东西”。所以爱奇艺一直定位于要做最好的头部节目。
第二, 用精细化、垂直领域的内容去进行精众类节目的精确定位。简单来说,就是做精准定位、精确受众的节目。
二者合一,就是用头部内容和分众内容分别进行聚众和精众的定位。《中国有嘻哈》正是爱奇艺长期“头部+境众”定位的结晶。“在小切口投入大资源才能产生爆款。”
“去创造不跟随”背后,也是爱奇艺对年轻市场与音乐市场的洞察。嘻哈在日韩的流行,潮牌、街舞、DJ文化的普及,以及BIG BANG对青少年的影响都是让爱奇艺下注嘻哈的参考因素。在爱奇艺平台上,35岁以下的用户占到70%,他们有可能成为潮流文化和嘻哈文化的主力受众。
《中国有嘻哈》不仅仅是爱奇艺的一档强势节目的成功,而是整体思维的成功。
欢迎扫描二维码,添加小编微信
加入犀牛娱乐读者群!
(添加微信注明个人信息,入群仅限行业内人士)
▼
犀牛娱乐诚招记者、实习生、兼职若干名,要求对泛娱乐领域产业报道有态度、有热情、有文笔,善于观察和思考。有媒体经验者优先,财经和新闻相关专业优先,对影视、网生内容有较深入了解者优先。
简历或作品请投递至邮箱[email protected]或加工作人员微信联系。
▶ 阅读犀牛娱乐(微信ID:piaofangtoushijing)往期热文
暑期档疑问:单片能否破10亿?大盘是否继续下滑?
新丽招股书再揭明星片酬
超30档网综决战暑期:男色经济、衣食住行、真人秀
监管新动向:欢瑞被证监会扒个底朝天!
上影节片单:较去年腰斩,战略收缩成为关键词
艺人经纪的隐秘账本:起底明星的创收能力
犀牛娱乐现已入驻
今日头条 | 百度百家 | 一点资讯
U C头条 丨腾讯新闻丨网易新闻
微博 |牙牙| 界面 | 搜狐公众平台
36氪 | 虎嗅 | 猫眼电影 | 淘票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