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年底只有2个月了,每到这时候,员工就会出现两种截然不同的状态:
·一部分为了完成年度KPI而奋力冲刺,干劲十足;
·另一部分积累了一年的怨气和不满,辞职念头频频闪现,只等爆发。
那么如何才能打消员工的辞职念头,同时激励他们拿出超预期的状态来拼业绩呢?对各位老总来说,这不仅是技术活,更是艺术活。
在我看来,第一紧要的是老板要有明确的使命感和战略方向。
因为如果员工不清楚自己服务的公司要何去何从,工作动力就变成“给我考核方式、给我目标”的被动模式,一旦遇到更大的诱惑,就非常容易动摇。
那么如何做才能留住员工,激发他们的自主能动性呢?在这里给大家分享6个小技巧。
第一、不以KPI定生死
很多公司激励员工的方式是给出明确的KPI(关键绩效指标),完成了就奖励,否则就受罚。
可最近几年,反对一切以KPI为标准的声音越来越多,大多是因为KPI的设置过于僵化,很少考虑到管理漏洞,以及实际工作中的变化等问题,进而导致公司出现多种矛盾,打击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当员工完不成KPI时,老板该怎么做呢?
按照制度,必须让员工受罚。但惩罚只是手段,不是目的,老板更应该帮助员工复盘,找到问题所在,才能对症下药。
症结可能出在员工身上,也有可能出在团队身上,更有可能出在公司的管理制度上。
老板要针对不同情况进行沟通和管理,减少不完善的体制、管理、决策给员工带来的伤害。
我比较赞成的是:KPI可以很明确,但不能过于细化,要留一些灵活机动的空间。
比如将KPI和OKR(即目标与关键成果法)相结合,这样既能保证工作方向不跑偏,又能保证考核指标不单一,兼顾过程管理和结果导向。
这样能帮助团队更清楚地认识着力点和管理抓手在哪里,进而提升团队的战斗力。
▲把KPI和OKR结合起来,考核员工
第二、千金难买愿意
我曾经很想挖一个资深高管,跟了半年多,发现还是挖不动。而他不愿离开那家公司是因为公司和个人使命高度一致。
他希望通过互联网提升中国孩子的教育水平,让更多优质教育资源能够惠及更多孩子。因此,他甚至不愿意浪费时间跟无关人员见面,我只有在深更半夜或节假日才能约到他。
企业使命感之所以强大,就在于它能让一个人心甘情愿付出更多时间和精力,自动排除外界干扰。
在他身上,我看到了一个公司的目标和员工内驱力的紧密结合,不由得对他的老板肃然起敬。
第三、做好企业的里子
我们知道,公司除了硬性的工作任务,还少不了软性的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并不是空里来、雾里去的东西,而是一个公司员工共同的行为习惯,是一个企业的里子。
好的企业文化表里如一,能让基层员工、新员工感受到一种情感连接,也是支撑他们留下来的精神力量。
一般来说,创业公司资金紧张,品牌还不够响亮,面子工程要相对差一些。
这时候,企业更要多关注员工个体。
因为当员工能感受到公司关怀时,内在驱动力才会被激发出来,找到自己的存在感和价值,就不会轻易离开公司。
我们经常说:“员工因为公司而加入,因为老板而离开。”
好的公司能带给员工发展平台和职业光环,但如果满足不了他们的成长和诉求,就会导致人员流失。
▲好公司更愿意满足员工的成长诉求
第四、内在推力是员工离职的主因
员工离职是两种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
一是外在拉力:其他公司给出更高的薪资,更好的平台,更多的诱惑;
二是内在推力,就是员工的内心需求得不到关注,职业发展受阻,对未来感到迷茫,重复做一些没有价值的事情,而内部复杂的人事又加深了他的惶恐,只能选择离职。
其中内在推力是主要原因,企业要想留住人,一定要关注员工的成长和核心诉求,削弱内部推力,同时打败外在拉力。
第五,老板也要学会察言观色
我经常鼓励高管要多跟员工进行非正式的一对一交流,没事关心一下员工的家庭、生活等情况,当你清楚员工状态后,也更容易摸清他们的痛点。
好的老板要会对员工察言观色,尤其要捕捉他们的反常行为。
比如一个人平时开会发言踊跃,但最近开会却不爱说话,心不在焉,很可能他在重新考虑自己的工作,或者生活出现变故。
这时候,老板就应该多给他一些关心,问问他是否家里出了事,或者对工作有想法等,通过类似的沟通,让员工感受到老板对他的重视。
其实企业文化很多就体现在关心员工的细节上,很多得到老板关注的员工,内心的自驱力都会被激发出来,心甘情愿地投入工作。
▲《亲爱的客栈》当员工遇到问题时,老板的关怀能激发员工的内驱力
第六、关怀员工不能画大饼
作为老板,你要让员工看到短期或中长期的回报,让他们明白把青春和年华交给你是没错的。
在薪资上,创业公司一般很难做到最好,但至少应让员工看到自己的成长和进步;在薪资增长的速度上给员工信心,让他们相信只要公司锅里有,就少不了他们碗里的。
在我们公司的发展过程中,不少人愿意降薪加入我们。
因为只要公司业绩有增长或者成功融资后,我都会尽力提升员工的涨薪速度和幅度,给予他们物质、心理上的补偿,让他们觉得值。
好了,以上就是今天和大家分享的如何留住员工的几个小技巧,希望大家有所收获,如果你有更多不同见解,也欢迎留言分享。
文章来源:戴科彬彬有理(liepindaikebin),文/戴科彬,经授权转载,转述/于宏玥,排版/赵睿,剪辑/庞伟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