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逸指放纵心思,任性妄为。在日常学习、修身、工作、生活中,放纵欲望,不精进、不负责、不认真的一种精神状态。放逸的自我,很难取得些许成就。哪怕通过一门课程考试,也要不放逸,才能顺利实现。
放逸使人无法立志。一个人只有先立下坚定的志向,持之以恒地努力,才能把所立的志向变成现实。敬爱的周总理读小学时就立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岳飞年轻时立下“精忠报国”的志向,鲁迅年轻时立下“弃医从文,唤醒世人”的志向。一个人放逸自己,肯定无法立志。
一个人没有志向,更容易放逸自己。
放逸使人放松对自己的要求。曾国藩说看一个家族是否有前途,一定要看这家人早上几时起床,是否读圣贤书,是否自己的事自己做。如果能坚持早起,又能读圣贤书,再能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那么,一个家族,一个人必然能蒸蒸日上,不断向前。反之,放逸自我,自己任由欲望、习气、烦恼主宰。遇事能应付就应付,得过且过,这些不是一个有所作为的人应该有的。
放逸很有可能使人逐步堕落。最近几年,反腐利剑高悬,很多高官落马。有些人身居高位,手握重权。但是,因为放逸自我,或被不该拿的钱财击倒,或被美色打败,或者有权而任性。如果能做到不放逸自己,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怎么会这么容易犯法呢?
很多时候,放逸是从小事、小节、小的方面开始的。以大学生学习为例,有的同学放逸自我是从上课迟到等些许“小事”开始的。如果大学生没有不放逸的意识或无人提醒,逐步发展成放弃学习,沉迷游戏,以致造成留级退学。
到那时局面无法挽回,从放松、放逸,发展到放纵、放弃。因此,学习中严格要求自己,不旷课、不迟到,作业独立完成;工作中脚踏实地,注重合作,迎难而上;生活中勤俭持家,以诚待人。处处时时不放逸,对我们每一个人都很重要。
鉴于此,可从以下几方面努力做到不放逸:
树立正确的认识。认识到放逸的坏处,认识到不放逸的好处。
坚持读经典书籍。千百年流传下来的经典书籍,是前人实践与经验的总结。每读一次经典就是和古圣先贤对话一次,心灵洗礼一次,精神升华一次,智慧开发一分。
每天坚持写日记。用这种方式记录、反思、提高自己。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很多人知道应该经常对自我的方方面面进行总结,但是没有采取固定的方式进行总结。每天写日记,用笔记录一天的言行、收获、得失与感想。反思当天是否有步可进,是否有过可改,是否有放逸之处。
心中有敬畏。敬畏权力、敬畏规则、敬畏责任、敬畏信赖、敬畏嘱托。每个人从小到大,家长、亲人、老师、朋友、同事、领导,很多人关心,指导我们成长。希望我们事业上有所成就,生活上幸福美满,身体健康,人格完善。如果放逸自我,则令众多关心我们的人无奈伤心。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心静下来,欲望少一点,节俭多一点。注意节俭,注意惜福,不浪费我们所能使用的一切东西。把静、俭二字落实到日常每一天,如能长期坚持,则为不放逸打下坚实基础。
不玩物丧志。《书·旅獒》:“玩人丧德,玩物丧志。”玩物丧志是指把玩无益的器物,沉溺其中,易于丧失意志,以致贻误大事。一个人有爱好是很正常的,比如:字画、文物、古董、宠物、游戏等等。在喜爱的基础上一定要把握好度,万万不可贪迷其中,万万不可玩物丧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