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腾讯道学
普及道学、弘传道学!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墨香中华  ·  她让世界知道了南京大屠杀 ·  2 天前  
投研会  ·  投研会中秋下午茶话会 ·  3 天前  
投研会  ·  投研会中秋下午茶话会 ·  3 天前  
老子道德经  ·  人厚道,天不欺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腾讯道学

道教的“劝善”,终极境界是要实现“天地不仁”之超越

腾讯道学  · 公众号  · 传统文化  · 2017-08-11 09:30

正文

文/清虚道人


莫把劝善变成功利性的果报


提起道教的劝善书,要首推《太上感应篇》一文。作为流传范围最广泛的一篇劝善经文,顾名思义,《太上感应篇》是在提倡人们要去行善,强调只有身体力行地去做善事,才能得到神明的护佑。


太上感应篇(资料图)


从整体脉路来看,这篇经文着重强调了人的所有善恶作为所能够引起的因果报应。文中有言:“欲求天仙者,当立一千三百善。欲求地仙者,当立三百善。”这句话的真意,是要为修行者指明修仙之径路,但却有不少痴迷者会被文字的字面意思误导,认为劝善就是对行善数量的提出要求,偏执地以为只要达到数量要求,就能够立地成仙。其实,这是一种非常狭隘的观点。


行善的根基,在于你要有一颗慈爱之心;行善的目的,在于怜悯弱小。善,本应该根植在日常中的一举一动,而并非如同很多人误解的一样,认为自己在人世间积累多少善行,就一定会给自己带来怎样的果报。把劝善变成功利性的果报,这其实是对行善的最大误解。


欲求天仙者,当立一千三百善(资料图)


善行出于内心的慈悲


《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中有一句话鲜明地指出了这一问题,其曰:“上德不德,下德执德。执着之者,不明道的。众生不得真道者,为有妄心。”真正心怀慈悲的人,在他日常生活的一言一行中都会体现出善的信念,而不是为了求得某种果报而刻意做出善的行为。正如道教中流传的一句话叫“修仙本大欲”。


众所周知,道教是以修仙为终极目标的。但在日常的修行中,没有哪一种方法是修仙的捷径,唯有用心于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件看似和修仙没有联系的小事情,最后反倒却可能修成正果。真正的神仙,绝对不是整日在房间里打坐就能炼成的。成仙是需要建立在具体功行之上的结果。抱着过于强烈的成仙目的的修行,这也是被欲望迷惑了身心,又何来逍遥之说!同理,抱着追求利益果报的目的而做出的善行,本质上仍然和自私自利脱离不了干系。


上德不德,下德执德(资料图)


道教倡导的修行,是需要达到物我两忘的,既不贪着于世间红尘的纷扰,更不执着于自我清静的逍遥,是真正能够做到忘名、忘利、忘尘且忘我、忘忘的无上大境界。正如《太上感应篇》这篇经文虽然在劝导人们行善,但这一点只不过是这篇经文中所能够表达出来的最浅显的一层意思。深究下去就会发现,《感应篇》全文中有大量篇幅在陈述诸多善恶之行及所能够引起的果报如何。但归根结底,惟独“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这一句话就可以做出中心总结。


明白了这一句话的意思,自然也就明白了道教中的劝善其实只是在劝导人们努力做好一个人的本分,即“是道则进,非道则退”。不论仁义信礼,还是恩义忠孝,其实都是我们每一个普通人在日常生活都应该做到的人之根本,是在每一件小事上都会体现出来的人生信条。劝善与善行,永远都不能离不开生活本身。正如修行,最根本之处仍然离不开的尘世间。从世间法修得超越心,从居尘处悟到离尘法,从最普通的生活中提炼出超越伦理道德的善,才是道教劝善真正想要实现的目标。


物我两忘(资料图)


积德累功,慈心于物


《太上感应篇》一文中提到了诸如三台北斗神君、三尸神、灶神等等言人在世功过的神仙,并写明这些神仙会根据人们在世间善恶之行的多寡来判断其是否具有成仙得道的资格。道教向来是功行和心法同等重视的宗教。功行与初心并重,才是检验自我修为的基本方法,即《感应篇》中提到的“诸恶莫作,众善奉行”。道教中提到的神仙,有上天的神仙与自我的体内神。所谓思过之神,便强调的是以自我的神思来检查并反省当日的行为。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资料图)


具体到每一个人的日常,即是要做到“语善、视善、行善”。“一日有三善”,祈求的不是各路神明回报于天庭的蜜语甜言,也不是“三年天必降之福”的吉庆果报,而是能够让自我身心始终处于施予与感恩的环境中,以慈爱之心去看待这个世界,用自我小小的力量为更加美好的理想做出一番力所能及的奋斗。


《太上感应篇集注》云:“太上者,道门至尊之称也,由此动彼谓之感,由彼答此谓之应,应善恶感动天地,必有报应也。”所谓“感应,指因为人们的起心动念和一言一行而引发的连锁反应。倘若能够“积德累功,慈心于物”,就可以使自己变成善念的源头。倘若每一个人都能做到如此,那么星星之善,必将成为值得每个人信受奉行的普世价值。


积德累功,慈心于物(资料图)


所谓成仙者,多是因自我的功行感动了万民,所以才得后代子孙香火供养。中国的宗教,总离不开敬天法祖,以先贤的所作所为来激励后学的实际行动,这才是劝善的本真——促使人们在生活中产生趋善的态度、做出行善的真行以及达到上善的美德。唯有使每一个个体都能够臻于至善之境,在我们的生活中才无需要再去强调“劝善”,而是已经把“善”升华成了每一个人的自我内在。在这个层面上来讲,劝善的最终目的便是使善行从我们的口中、行动中、生活中消失,因为每个人都会秉持“我为人人”的法则生活,所以才能真正达到“天地不仁”的超越境界。


(编辑:玄朴)



声明



腾讯道学旨在“弘传道学、普及道学”。除微信公众号外,您还能从腾讯官网腾讯道学官网腾讯新闻客户端天天快报腾讯网迷你版腾讯视频官网儒佛道频道分别浏览精彩原创内容。


1.本文为腾讯道学独家稿件,文/清虚道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2.文章作者观点与立场,不代表腾讯媒体的观点与立场。

3.喜欢该类内容欢迎上微信关注“腾讯道学”微信公众号!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推荐文章
墨香中华  ·  她让世界知道了南京大屠杀
2 天前
投研会  ·  投研会中秋下午茶话会
3 天前
投研会  ·  投研会中秋下午茶话会
3 天前
老子道德经  ·  人厚道,天不欺
6 天前
健康常识百科  ·  过节吃多了?5大妙招解油腻、助消化!
7 年前
大叔爱吐槽  ·  如果你觉得她漂亮,请反省!
7 年前
黄生看金融  ·  刚刚,突然闪崩
7 年前